陆治原贾治邦 榆林原市长陆治原离任前撰写情感文走红网络
陕西传媒网讯(任龙)日前,中共陕西省委决定,陆治原同志任中共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不再担任榆林市市长一职。
6月23日,榆林日报刊发了陆治原署名文章《榆林,我热爱的家乡》,文章约7000多字,陆治原在文章中称自己“深深地眷恋着家乡这块热土”。该文章是陆治原2015年6月17日赴渭南工作前所撰写。
附:陆治原署名文章全文
榆林,我热爱的家乡
20岁那年,坐着大班车,我从陕北的群山间出发,到省城西安求学。毕业后留在西安工作,这一去就是26年!
黄土高坡,古老长城,奔腾黄河,山水草木,炊烟窑洞……无数次梦回故里!老家来人,总要盘问家乡一点一滴发展变化;每见报纸电视里有榆林大开发的喜讯总会倍感兴奋!
2010年6月,我从西安市灞桥区委书记的岗位上,调回到家乡榆林工作。牵手面前的父老乡亲,望眼脚下山川大地,内心思绪翻滚:我是家乡榆林的一棵小草,我的根其实是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做人的真诚厚道时刻感染着我!
四大班子的同仁们为榆林转型发展、民生大事殚精竭虑、众志成城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五年来,我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办好榆林的事,决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家乡父老的期望!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时时提醒着我:决不能荒废时日,无所作为!
我诚惶诚恐,心怀敬畏,害怕消极不为、任事不力而耽误了这片热土;我投入满腔热情,朝夕惕厉,用心谋事、干事,害怕身心懒散而辜负了乡亲们的殷殷期盼;我诫勉自己,要干净做事,害怕逾越了底线、红线而被老百姓唾弃!回头再望,我为我的劳动和奉献无怨无悔!
而今,因党的事业的需要,我再次惜别家乡!在这离别之际,这些年风里雨里,走过的山山水水,访问过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视察过的道路厂矿、校园医院,仿佛又回到眼前。探看群众生活,了解百姓疾苦,暗访工程项目建设;那些和干部谈心的空隙时间,那些和班子成员交换工作意见与研究工作的深夜……多少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感情的潮水在心头翻卷激荡!
百姓为天 民生事大
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那还是我刚刚到市政府上班,秋季开学前的时候,市政府门口围了一大群特殊的上访群体,大人拖着小孩子,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呼吁:“我要上学,我要读书!”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都说榆林经济好,可连孩子们上学的诉求都保障不了,这是我们的职责啊!
当时,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榆林城区每年有近5000个孩子因学位紧张而上学困难,最大班额已达到90名学生。“上学难”成为榆林百姓民生的首要问题。人们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的落后会引发全面的落后,对榆林而言,办好教育是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真正后劲。
紧接着在一次政府专题会议上,我们专项研究了城区教育问题,决定全力推进“百亿教育强市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三年解决“上学难”,让每个孩子有学上。记得在会上,各部门负责人议论纷纷,有人讲没地,有人喊没钱,也有人垂头丧气,认为实现不了。
听完大家的话,我心情沉重。榆林财政收入全省第二,怎会没钱?榆林房地产市场当时很火爆,怎能没地?“我看,这不是没钱没地的问题,是我们的执政理念有了偏差,是因为我们的屁股没有坐在广大群众的一边!”大家第一次领教了我这个新来市长的“脾气不好”。会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陆续落实了城区最好的38块地、约2200多亩用于学校建设。
之后的几年里,我也记不清下了多少次建设工地、开了多少次调度协调会议,和同志们一道推进落实。三年下来,投资116.9亿元,在城区建设45所学校,其中新建38所、改扩建7所。目前已建成投用34所,其余11所计划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1340个,比2010年翻了一番。
我们积极支持各县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学校,全市及榆林城区上学难、班额过大的问题基本解决。榆林城自明代建城600年来,一共修了31所学校。短短三年,有赖于群众的支持,我们完成了新建38所学校的任务,这多么令人欣慰啊!
2012年8月,我的内心再次受到了震动。
榆林城区一建筑工地发生塌方事故,我去北方医院看望伤员时,医院的景象让我震惊:楼道里摆满了病床,病房散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这是我们榆林市中心的医院啊,那县区和乡镇卫生医院的条件又会是怎样啊?
榆林作为陕西经济增长重要一极,医院等基本公共配套设施也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全市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一直缠绕着我们的心神。我们启动了市第一医院绥德、榆林院区改扩建和新建二期项目,榆阳区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市二院即将整体搬迁,市三院建设如期进行。
现在,城区新增病床4189张,病床总数达8704张,实现了市区病床位总数翻一番的目标。各县区也新建和扩建县级公立医院10所,6所县级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总床位数达到10339张,榆林全市范围内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民生如水,总会有新的问题,也总需要悉心维护。在榆林,“民生问题”在四套班子中形成了浓郁的氛围。大家时刻提醒着自己,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有“民生情怀”,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居住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甚至是一根豆芽的安全问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找到办法。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时刻想百姓所想、解百姓所忧,就能够赢得百姓的拥戴。可以毫不自满地说,榆林一些民生问题,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解决得比较好的。
美丽榆林 初具格局
2010年8月,我初到榆林任职,西安的一位领导来看我,晚饭后散步时,他毫不留情地说:“你们榆林城还是落后,道路拥堵,建筑没特色,绿地太少!”
这样的批评让我脸红,也让我惭愧。每天,从市委到市政府不足6公里,坐车要走上四五十分钟,群众每天堵在上下班路上是多么闹心?这堵的不仅是路,更是民心哪!
我们要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四化同步”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啊!这也是我们一定要扛在肩上、拿在手上,全力以赴去完成的任务。
为群众的出行,我和班子的同仁们常常彻夜难眠。2012年启动了“十一横十一纵”城区路网体系建设,四年下来,建成主、次干道路72条100多公里,打通20多条“断头路”,城区市政道路总里程比2010年翻一番,城区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还建成神府、榆绥、榆佳高速和沿黄公路,启动了绥德、清涧、米脂等一批过境线项目建设。
修路是好事,但困难重重。拆迁量大,涉及面广,工程经常被阻甚至停滞不前,为了修路,我心里着急,就会发脾气。有一次,与城建管理部门调研道路建设,一座违章建筑迟迟拆不掉,我站在马路上发了火:“这是老百姓的路,还是他一个老板的路?你们去捎话,限时拆除,否则,我们将依法拆迁!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推车子的老大爷开口了:“我看这个市长还有个性,敢批评人,这事能成。”听了他的话,我一下子笑了,群众还是支持我们办实事的!
这个马路“钉子户”限期拔掉后,城区道路拆迁一路畅通,进度加快。一天傍晚,我暗访道路工程,脚下一绊,重重地趴在地上,起来一看双手血肉模糊,钻心地疼,差点毁了容。我真是着急、牵挂啊!当那些在建设工地顶酷暑冒严寒的干部职工的身影、那些热切期盼的群众的眼光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擦了擦手,心里平静下来:干工作哪有那么简单的呢?大家不是都在扑下身子干吗?
城市建设中,我们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工作思路,投入112亿元实施了5大类232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城区面积扩展到80多平方公里,城市边际线控制到400多平方公里。榆溪河生态长廊、东沙生态公园、榆林大道街心公园、大墩梁生态公园四大城市“绿肺”陆续建成开放,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实现翻番。
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一个生态宜居的榆林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外地朋友来榆林,车窗外掠过的是宽阔笔直的马路、穿梭不断的车流、霓虹大道、一幢幢高楼的远影,恍若走进大都市。今年,我们又启动“一年补短板、二年大提升、三年变宜居”的新三年城市建设目标。
省委赵正永书记前不久在榆林调研时说,这几年,榆林城市面貌是全省变化最大、最快的!我们的努力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五年来,榆林中心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区面积、道路里程、绿化面积、学位数量、医院床位等事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五个硬指标实现了全部翻番。
规矩做人 干净做事
在家乡工作,我有“两怕”,一怕干不好,二怕人情干扰。找我要项目、要资金、找工作的人很多,处理不好会影响市政府工作。我约法三章:政府要依法依规,政策要见得“阳光”,自己决不能徇私枉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我们都出于公心做事,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了,同志们是会理解的,老百姓是会支持的。
针对单位用人和工程招标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实际,我们规定事业单位用人“凡进必考”,政府工程项目必“摇号招标”,有效杜绝了权力滥用和寻租,2014年成功创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市。
我经常和同志们讲:“政府没有自身的利益,政府唯一的利益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曾经有基层部门的同志反映,很多开发商私下活动,要买走榆溪河沿岸、东沙林场、大墩梁林场周边的土地搞开发。我就想,这个口子一定要堵上。
政府要站在老百姓的公共利益上着想,做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将这几个地方规划建成城市生态公园,就再不会有人打这些土地的主意了。如今这些生态公园四季常绿,三季鲜花,成了市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也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看到榆林有一点点变化,就像我的孩子有进步一样的心情,甚至比我儿子考上大学都兴奋。
我是一个比较率直的人,觉得榆林的事情能否干成,要形成合力,要付出心血,更要自身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话是立身之言。曾经有同志向我反映,有人打着我的亲戚、朋友的名义,在一些县区、部门要项目、要资金。我听了很着急,在市政府会议上和县区调研等不同场合叮嘱同志们:如果再有这样打旗号的人来办事,无论真假,不予接待,不给情面,更不允许给好处!
我还是不放心,要求市政府办向各县区政府和各工作部门等机构下发了《关于坚决抵制打着领导旗号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的通知》。
明确规定,决不允许打着领导旗号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干预司法、跑官要官和吃拿卡要等活动;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严格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坚决抵制一切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的行为;各县区、各部门负责同志对借领导名义、打领导旗号要求办私事、谋私利的,不管身份真假,一律做到不见、不理、不办,并立即向纪检监察机关或领导本人报告。
对知情不报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后,这类事情我再也没有听到过。
权力是把双刃剑,只有干净做事,才能一生平安。一个人只有把名利看得很轻,才能高高地翱翔于天空;一个领导只有把使命看得很重,才能稳稳地落在百姓心中。
守望父老 祝福榆林
物换星移五载逝,长城黄河情悠悠。
转眼间,我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整整五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连日来,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
我不会忘记,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切关怀场景。每当我们处在困难时期,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
我不会忘记,四大班子领导并肩奋斗的情景。在志强书记为班长的市委领导下,全市营造出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榆林的改革发展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五年来,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榆林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志同道合、真诚质朴的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我不会忘记,全市广大干部同甘共苦的场面。这五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榆林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
他们平凡而伟大,是榆林发展和进步的脊梁。五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
我不会忘记,在家乡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永远记住家乡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智慧。家乡人民不仅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
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让我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是他们赐予了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成为我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的力量源泉。
五年虽弹指一瞬,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短的人生履历和社会阅历。我是农民的儿子,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家乡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许多老领导、老同志、老同事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使我走上了领导岗位。我经常提醒并告诫自己,一域发展,一方稳定,百万百姓,责任重于泰山,不可有丝毫懈怠。
回首这段岁月,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没有丝毫退却。五年来,我时刻铭记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尽心、尽力、尽责,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和舔犊之情。
但是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仍然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事、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留下了一些不足与遗憾。虽然岁月不能挽留,但岁月留给我的借鉴和启示、激励与鞭策可以挽留,我会静心审视自己、警醒自己,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相信,后来者和榆林的同志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谱写榆林新的篇章,再创榆林新的辉煌。
在学校读书时,我就一直喜欢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要再次离开养育我和我倾注心血并为之付出的土地,心中有着难以表达的依依不舍和无比眷恋。在这里,我和同志们、同事们深情告别,和家乡人民深情告别,和这方热土深情告别,我更读懂了它所蕴涵的深情!
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榆林,这块给我生命和成长、教育和感动的地方,我都会永远回忆和珍藏。家乡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关心、支持;家乡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高兴、喜悦;家乡的每一个胜利与成功,也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