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简历 林毅夫事件
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经济学家。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银与中国的关系。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2001-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99-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1-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规划审议会常务理事会成员,2000-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2000;
中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届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200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业部第三届软科学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经学会常委理事,副秘书长, 1992-
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
国际农业科研组织技术顾问组成员,1996-。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
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
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96。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委理事, 1994-。
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 1995-
国际经济学会第11届世界大会(突尼斯)筹备组成员,1995。
国际经济学会东亚经济发展东京圆桌会议筹备组成员,1996。
东、新、澳17国中央银行培训班课程主任,1996。
香港研究拨款委员会专家,1995-。
农业经济(英文,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副主编,1995-。
关于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能不能返台探亲、祭祖一事在海峡两岸引起热议。海峡之声网30日刊载评论指出,当年的林毅夫叛逃事件是在两岸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许多历史问题现在都有了重新的认识,许多处理的方式早就有了新的调整,那么林毅夫事件是不是也应该以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审视文章直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与基础之上,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在开启了今天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局面之后,一定可以为像林毅夫这样的朋友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于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能不能返台探亲、祭祖一事在海峡两岸引起热议。台湾当局日前批复仍未对林毅夫作脱罪处理,言下之意,林毅夫无论卸任与否,短期内都不能顺利返台。
众所周知,当年的林毅夫叛逃事件是在两岸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在那样一个时代,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咫尺天涯,就象林毅夫的夫人陈云英女士所说,这不是一家人的事,也不是林毅夫一个人的事,是几十万中国人永远的伤痛,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许多历史问题现在都有了重新的认识,许多处理的方式早就有了新的调整,比如大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台湾方面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修改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那么林毅夫事件是不是也应该以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审视
林毅夫先生当年离开台湾时本身已是台湾的杰出青年,前途正好。记得林毅夫先生曾在给台湾亲人的家书中这样说:“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意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许多人对林毅夫先生当年就曾拥有的胸怀、才华与胆识相当佩服,从这点来说,这是海峡两岸共同的骄傲与自豪。林毅夫的案子因此也与某些出卖灵魂,为逃避刑责,谋图私利的“叛逃”有了不同的意涵。
今天,台湾军方依然高举“法制”的旗帜,强调“依法惩处,以敬效尤”。应该说,人们乐见一个法治的社会以规范推进社会的进步,但是“法”同时具有不能够忽略的意涵,便是对于人权的维护,既有自身更有他人,而“法制”本身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调整不合时宜的部分,丰富新的内容。就象鞋子,当脚长大了,我们就应该换更大的鞋,而不是象郑人买履,或者把自己的脚削掉来适应鞋。
在第10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国台办主任王毅先生说“亲情是无法割断的,亲情是超越时空的,我相信,随着两岸关系的持续改善发展,两岸同胞的感情日益地融合,两岸关系当中的所有问题都会逐步地得到解决,多年来积存下来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束缚,也会随之逐步地得到消除。”
我们相信: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与基础之上,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在开启了今天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局面之后,一定可以为像林毅夫这样的朋友找到一条回家的路。那只纠结于历史的鞋,或者早该抛之于两岸前行的大路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