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生和刘伯承 刘伯承和他的军事思想

2017-09-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伯承(1892.12.4-1986.10.7),四川开县人.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次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发动策应北伐战争的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冬至1930年夏在苏联学习.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江局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1932年初进入中央苏区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胜利.后因

刘伯承(1892.12.4-1986.10.7),四川开县人。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次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领导发动策应北伐战争的泸(州)顺(庆)起义。

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冬至1930年夏在苏联学习。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江局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1932年初进入中央苏区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胜利。

后因反对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教条主义指挥而被降职。长征途中复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后任先遣队司令员。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坚定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方针。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1938年后与师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创建了晋冀豫和冀南根据地,指挥所部参加百团大战。其间,发表《论游击战与运动战》、《对目前战术的考察》等著作,系统阐发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理论。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与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并取得胜利。1947年8月,与邓小平率部千里进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军战略腹心地区并立足生根,对推进全国战局起了关键作用。

次年11月起,与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其他领导人一起指挥取得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1949年冬率部在兄弟部队配合下,解放大西南,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就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尤其是形成了系统的军事教育训练理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