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鹭身高 张鹭转会费高达6000万土将身价缘何越标越离谱?
中甲天津权健开价6000万元求购辽足门将张鹭的消息昨天传出,而这个价格是2年前国足现役主力门将王大雷由申花转至鲁能的2倍。本土门将身价涨幅甚至超越时下国内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而在这个冬天,本土球员身价暴涨已成"气候",部分国脚身价达到甚至突破人民币亿元。
在金元主导国内职业足坛转会市场的今天,绝大多数投资人的着眼点似乎仍过多集中在锦标与功利层面,俱乐部过去多年来对青训漠视让中国足球人才储备出现了严重断层,于是水平原本普普通通的本土球员在人才贫瘠、老东家惜售的作用下,身价被拉得虚高,不断膨胀的球员转会市场"泡沫"除了彰显投资人豪迈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本土球员竞技能力的整体低下。
本土球员"亿元时代"快要到来
本周早些时候,丁海峰转会华夏幸福的消息得到了后者的官宣。据了解,丁海峰转会价格为50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辽足球员转会的历史最高身价纪录,而此时距离去年同期于海以同一价格刷新本土球员转会身价纪录仅仅过去了一年。
但在这个"金元横行"的国内职业足球年代,本土球员身价纪录刷新速率提升早已成为常态,就在上赛季联赛中段,孙可以6600万元的身价被权健从舜天(现苏宁)队挖走。如果说类似孙可这样处在职业黄金年龄的国家队当红球员身价飙升情有可原,那么"权健开价6000万元求购辽足门将张鹭"则给人以打破足球市场规律的感觉,要知道2年前,国足"一门"王大雷由申花转投鲁能的身价也只有3000万元。
然而如此手笔的转会除了引来外界惊叹之外,并不能抑制本土球员身价不断暴涨之势。比如,华夏幸福从富力引进年近30岁的前国脚姜宁,据说花费超过了5000万元。一位国际足联持证经纪人向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他曾经代为国内某老牌俱乐部向另外一家国脚集中的俱乐部询问某替补国脚的转会身价,得到了"1亿元以下免谈"的答复,几乎与此同时,吴曦被标9000万元身价的消息被曝出。
目前为止,与转会传闻沾边的恒大国脚于汉超、荣昊、任航虽然特点各异,但其身价都被标到人民币8000万元以上,而这些球员时至今日仍没有确定最终的去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属俱乐部和他们本人都在待价而沽,用某经纪人的话就是,"俱乐部希望等待最佳时机卖出好价,而球员同样也要权衡利弊,为谋取高额的签字费、薪酬待遇适时出手。
中国本土职业球员亿元时代到来指日可待。"
土将惜售 人才断档 无奈"啃老"
几天前,当郑达伦以2000万元价格由上港转至权健时,其原队友在网上吐槽称,"他(郑达伦)都能卖2000万?"要知道,这名球员的名字在2015赛季连替补名单都进不去。几天前,一位中超豪门俱乐部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无奈表示,"我们俱乐部早早放弃引进内援的打算,因为可以用得上的,又待售的本土球员根本找不到。我们看中的一个国脚起价8000万元,没法谈,这个价格折合欧元、美元完全可以在欧洲买到一名优质外援。"
部分国内足坛经纪人透露,"与其说俱乐部‘攥’着本土球员惜售,还不如说能够胜任中超比赛节奏的优质本土球员实在奇缺,就连当初水平一般化的球员都被各家争先恐后惦记,国脚身价怎么可能不涨,现在国内球员转会市场绝对是卖方市场啊。
"至于本土球员稀缺原因,经纪人、教练员、中国足协的官员给出了相近的解释。在去年11月进行的2015赛季中超颁奖大典上,现场媒体记者意外地发现,作为颁奖"固定科目"的联赛最佳年轻球员奖项空缺,尽管恒大王军辉、富力叶楚贵、申鑫吴毅臻等3人曾在候选者中排名靠前,但由于上个赛季他们上场率及各项数据未能达到入围候选标准,因此导致该项评选难产。
对此,中国足协一位官员坦言,"为什么本土球员身价长得离谱?还是中国足球人才青黄不接闹的,看看傅博率领的国奥队中,有几个能在中超打主力?他从海外补充球员,也是因为国内联赛可选之才实在太少,看看最近几届国青队、国少队的表现,其实不难理解国内职业联赛人才储备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断层,很多职业俱乐部青训不力或者对相关工作敷衍了事,他们找不到理想的本土强援,怪谁呢?"
足协、俱乐部危机意识待提升
2014赛季,中国足协推出了一项全新职业俱乐部精英梯队联赛,意在合理规划职业俱乐部人才基础建设,充斥职业俱乐部人才储备。提到此事,一位协会元老回忆称,中国足协职业联赛部门其实早在2011赛季就将"各级梯队建设"编入职业俱乐部准入细则当中,但是因为缺少竞赛杠杆的支撑,相当一部分中超、中甲俱乐部为了"达标",匆匆从注册所在地体育部门序列的梯队、专业训练队,甚至社会组织培训的"非正规军"临时请来"挂靠",这样的应付之举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职业球队人才危机,而由于这样"挂靠"的球队从归属上与职业俱乐部也不存在严格隶属关系,因此缺乏规范遴选的所谓梯队,其成员质量低下可想而知。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绝大多数俱乐部或因成立时间较短或因青训意识提升较晚,短期内还无法实现人才输送的规模化、优质化。一位常年参与青训工作的前职业球员这样说道,"现在本土球员人才奇缺,是过去多年我们足球圈忽视、糊弄青训造成的恶果,透支这么大,这债还起来不容易。好在已经有多家俱乐部有意识加大青训投入,如果在这方面,所有俱乐部都有争先意识,那才是中国职业足球的福音。"文/本报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