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和柳亚子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赏析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29日 作者: 毛泽东 创作时间: 1949年4月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 生搞革命,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北京.著有<磨剑房 诗词集>.饮茶粤海①未能忘,索句渝州②叶正黄③ 三十一年还旧国, 饮茶粤海①未能忘,索句渝州②叶正黄③.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 节读华章. 牢骚④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⑤宜放眼⑥ 莫道昆明池⑦水浅, 节读华章.牢骚④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⑤宜放眼⑥量. 莫道昆明池⑦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29日 作者: 毛泽东 创作时间: 1949年4月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 生搞革命,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北京。著有《磨剑房 诗词集》。

饮茶粤海①未能忘,索句渝州②叶正黄③ 三十一年还旧国, 饮茶粤海①未能忘,索句渝州②叶正黄③。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 节读华章。 牢骚④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⑤宜放眼⑥ 莫道昆明池⑦水浅, 节读华章。

牢骚④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⑤宜放眼⑥量。 莫道昆明池⑦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⑧ 观鱼胜过富春江⑧。 诗词注释:①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间 在广州的交往。粤海:广州。

②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 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③叶正黄:秋天。 ④牢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 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

⑤长:通“常”。⑥放眼:放宽眼 界。⑦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 明池。⑧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 鱼。 创作背景: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 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

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 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诗词鉴赏: 整体把握: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 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柳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 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 一片爱护之情。

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 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逐句分析: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表达了对柳亚 子等倾向革命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

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 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首联两句回忆同柳亚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 见,表明彼此并非初交。颔联点到正题,对柳亚子说明读到他的诗了,也 仍然是忆旧。

只是首联是回忆两人的交往,颔联是回忆自己的行踪。联系 起来看说明在革命战火斗争的烽火中,朋友聚散之不定,相逢之不易。但 在31后重到北京的时候,朋友又相见了,而且得到了对方的诗篇。柳亚子 原诗里“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是对他早年参加革命活动 的回忆,写这些表明他对革命有功,而认为党和国家遗忘了他的贡献。毛 泽东在诗中同他做一番叙旧,就暗示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他过去同情革 命、赞助革命的经历。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是针对柳亚子来诗所表现的思 想情绪进行正面的批评和规劝。诗人说,应该放开眼界,从远处,大处着 眼,也就是从未来从全局着眼,胸襟开阔,保持健康的心态。尾联劝柳亚 子留在北京,不要回家,实际上是劝他不要消极隐居遁世,并且安排柳亚 子居住到颐和园,就在昆明湖边,使他认识到党对他是照顾周到,优待有 加的。

柳亚子原诗:《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 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 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注: 分湖为吴越间巨浸, 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 因以得名。 余家世居分湖之北, 名大胜村。

第宅为倭寇所毁。先德旧畴,思之凄绝! 柳亚子:名弃 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后来成 为国民党左派。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北京。著有《磨剑房诗词集》。 相关典故:严光独钓富春江——严光(生卒年未详),本姓庄,后人避 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

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 学。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 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

齐的地方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 钓,帝疑是严光,即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时故人侯霸任司徒, 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刘秀至馆 所看望,光卧着不起。

帝抚光腹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不应,良 久乃张目熟视,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上车叹息而去。后复请 他入宫论道旧故,因共偃卧。相传严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 星犯御座甚急”,帝笑着说,这是我与故人子陵共卧耳。

授谏议大夫,不 从,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建武十七年(41)复特征,仍不 就。有《刘秀与严子陵书》传世,曰:“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朕何敢臣子陵哉。

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 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后归故里,80岁卒 于家。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墓在陈山(客星山)。严光以“高风 亮节”名闻后世,北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桐庐县有严子陵钓台,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 客星桥、客星庵、高风亭、“高风千古”石牌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遗迹、 纪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