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石山水画技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大师白雪石于2011年4月22日13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白雪石1915年6月12日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原名增锐,斋号何须斋。自幼习画,1932年在中学读书时受教于花鸟画家赵梦朱,1935年,从师诗、书、画、印皆长的著名山水画家梁树年先生研习山水画技法,并于次年与梁树年先生及画友郭北峦在中山公园举办山水、花鸟作品三人联展。
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北京画学研究会。
上世纪50年代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上世纪60年代加入全国美协。1959—1964年曾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及北京艺术学院讲师。
1964—1984年先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72年应邀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以及北京饭店等大宾馆绘制巨幅山水画50余幅。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出,并为中国美术馆等博物馆收藏。
出版有《白雪石匠作展》、《白雪石画展》等专集。并出版专著《中国画技法》,与孙其峰、黄均合著的《国画技法》。2011年筹建白雪石艺术基金会及白雪石艺术学校。 作为一代山水绘画大师,白雪石在艺术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
正是源于这种精神,才有了白雪石在艺术上的巨大贡献,"我感觉父亲的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传统绘画和现代的生活结合起来,他生前一直致力于深入研究传统山水的现代化,致力‘西洋绘画民族化,民族绘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宋画的严谨精湛,又有元画的轻快悠然,具备水彩画之秀润的同时又兼具版画的纯净与明快的装饰美感。
"白启哲说。 白雪石以其对艺术理想的真诚,执着追求创新,勇于突破陈旧语言陈式,在现代中国民族绘画的创造与出新方面,走出了一条启人心智的艺术之路,被誉为"京派"新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