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王叔文 王叔文变法始末(原文)(发表的修改版载于《德州晚报》10月10日大史记栏目)
中国历代的变法大大小小数不胜数,改革家也不乏其人,其中像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唐代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王叔文变法"和它的领袖王叔文,却并不为人所知。
那么,王叔文变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王叔文又为什么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呢?请看—— 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叔文为什么要变法?他的改革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史书告诉我们,这次改革发生在公元805年,距离著名的"安史之乱"平息才刚刚40多年的时间。
"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晚期,叛乱历经了整个唐肃宗时期,到代宗皇帝即位后才被平定下去。
而代宗皇帝之后,王叔文变法之前,大唐帝国在位的是唐德宗李适。这个时代,地方军阀实力极强,渐渐不受中央节制,史称"藩镇割据";这个时代,宦官的实力不断增强,不但掌握了军队,还一度能够控制皇帝;这个时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伤痛还没有完全恢复,本应是休养生息的时候,皇帝和各级官员却在变着法的向百姓横征暴敛。
唐代最著名的藩镇割据力量莫过于安禄山和史思明。
安史之乱过后,各地藩镇势力不服从中央管辖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而大唐王朝的寿命,也最终终结在了一个叫朱温的藩镇军阀手中。宦官专权更是中晚唐政治生活中一道奇异的风景,宦官手握兵权,经常废立、囚禁甚至直接杀害皇帝,他们的这种影响从唐玄宗时开始,一直延续到唐王朝灭亡。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共有过14位皇帝,其中能够以成功压制住宦官气焰而著称的,只有唐武宗一人,而武宗的突然去世,却又使宦官钻了空子,成功地拥立了自己选择的皇位接班人。
唐德宗时期,不仅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而且皇帝的贪财,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唐德宗除了鼓励地方官员盘剥百姓,并与他们坐地分赃(历史上美其名曰"日进""月进"制度)之外,还公开地到集市上去抢老百姓的东西(即"宫市"制度)。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就是直接批评皇帝强抢百姓的。
不仅如此,身为皇帝的唐德宗竟然还公开地劝导宰相不要太讲原则,应该适当地贪污受贿……大唐王朝走到这个时刻,已经是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突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一些年轻正直的士大夫开始表示出对社会现实的极度不满,一场政治大变革一触即发。
书生意气尽风流 主持变法的大臣王叔文本来是唐德宗的太子李诵的幕僚。
他出身寒微,对社会的黑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经常教导太子应该怎样爱民、怎样革除弊政,得到了太子李诵的信任。
在他的周围,渐渐聚集起一群年轻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指点江山、批评时政,并常以诸葛亮、管仲互相期许。这群年轻人仕途顺畅,未经风浪,年龄最大的也不过40出头,他们孤傲清高,甚至多少有点目中无人,聚在一起,俨然一群愤青。
就是这些人,渐渐形成了变法的核心力量。其中除了王叔文之外,还有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号称"二王刘柳"。
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即为唐顺宗,年号永贞。变法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变法的主要人物王叔文、王伾担任了能够经常接近皇帝的职务,韦执宜担任了宰相,其他人物也都受到了重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革新运动开始了,史称"王叔文变法"或"永贞新政"。
这群三四十岁的年轻文人开始革除各种弊政:废除德宗皇帝与民争利的种种政策;放归大量婢女,让她们重获自由;用圣旨的名义要求宦官交出兵权……可是,这些措施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受到了激烈的抵触。
朝中许多官员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大肆掠夺百姓,对王叔文十分嫉恨;朝廷派往接收军权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