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趣 | 《雍正行乐图》中的雍正为何身着汉服?

2017-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问题:近来,故宫制作的动态版<雍正行乐图>颇有乐趣,结合历史背景的情况,其中的雍正身着多身着汉服扮演各种角色,令人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友情提示:多图,请在wifi环境下阅读.)回答1 by Hasuran Li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时也有cosplay.--上面是玩笑话.其实行乐图上面所画的,倒也未必是真的这样穿了.有不少行乐图的风格跟仕女画倒是差不多,怎么看也不像写实,倒有可能是脑补.汉装行乐图是雍正乾隆父子很喜欢的主题,大概他们也觉着汉装很有文士之风,所以喜欢让人画出来仿着玩.这其中有一

问题:近来,故宫制作的动态版《雍正行乐图》颇有乐趣,结合历史背景的情况,其中的雍正身着多身着汉服扮演各种角色,令人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友情提示:多图,请在wifi环境下阅读。)

回答1 by Hasuran Li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时也有cosplay。

——上面是玩笑话。

其实行乐图上面所画的,倒也未必是真的这样穿了。有不少行乐图的风格跟仕女画倒是差不多,怎么看也不像写实,倒有可能是脑补。

汉装行乐图是雍正乾隆父子很喜欢的主题,大概他们也觉着汉装很有文士之风,所以喜欢让人画出来仿着玩。这其中有一些装束看起来有板有眼,但有一些就怎么看都不太对……比如:

雍正行乐图之一

雍正行乐图之二

——我认为这些绝对是脑补的……

乾隆同志继承了其父这方面的审美,也是个爱好画汉装行乐图的。同理,有一些画看起来就不大对劲,比如:

弘历雪景行乐图

——你瞅这俩孩子革带束的……这明显是从明代想象宋朝革带系法的画上模仿而来的。不符合明代革带样式系法,跟宋代也不搭边。仅从这一点上,绝对有理由怀疑这些装束实际并没有穿在画中人的身上。

当然还是有些画的很是像模像样的,比如——

雍正行乐图之三

乾隆观孔雀开屏图 细节

下面一幅的表情明显是陶醉在自己金光闪闪高大上文士风(bi)范(ge)的YY中:

乾隆古装行乐图

这些就说不好是不是真的有穿这些衣服。

故宫此次大概只做了汉装的,但实际上雍正乾隆父子很多行乐图(cosplay YY 图)还有很多不是汉装的,比如:

雍正行乐图之四

——上传的时候我才注意到,这是我头一次在画上看到了Suihun(男子大耳墜)的存在。

雍正行乐图五(这个不知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西域?)

雍正行乐图六

——这个好像干脆就是西方人服饰。考虑到雍正“四力半”的梗,我严重怀疑这个场景也不是真的2333.

雍正行乐图七

——这个不知道是哪个……看到革带,以及“四力半”的梗,怀疑也不是真的场景……

雍正行乐图八

……

绝对是脑补吧!

乾隆时代也有不少~比如著名的这张女子戎装像(不少人传说她是香妃,但实际不是的):

——西方人像风格显著。

我个人认为这不过是皇帝及其家人,在无聊的生活中的一点小乐趣罢了。有点类似于现代人在景点穿个古装照个相。拿回家留作纪念。

那时候没这种条件,很多“景点”估计也是脑补……服装上面,我个人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并没有真的穿在身上的,应该也属于脑补。

没事就挂墙上看看,给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和艺术性。

仅为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还望行家指正。

回答2 by 洗桐女史

雍正画像,大抵分为下几种情况:

一,表现帝王日常生活政事写实风格的。

比如朝服像、读书像、便装像、雍正临雍讲学图、雍正祭先农坛图,雍正圆明园观花行乐图等。这和明宣宗行乐图出警图,明世宗入跸图性质比较类似。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行乐图自古有之,古代壁画墓葬上的晏居图也是行乐图的一种。唐、宋、明等朝代都有宫廷行乐图流传于世,并非清代独有。

二,Cosplay向的。

这种情况又可以细分翻摹型、典故 常见题材型、原创古风型三种。

《雍正耕织图》属于翻摹型,原画为南宋楼俦所绘,雍正为皇子时,令人以自己及妻妾形象替换了原画中农夫和农妇的形象,并更改了配诗。

而《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中的人物形象,则多以典故和常见题材入画。

举几个例子:

1、 曼倩偷桃

传说中东方朔之所以得以长寿,概因其有仙缘,偷去王母娘娘蟠桃园中仙桃得以享用,这个题材亦为古代绘画雕刻传统题材,用于表达长寿之祝愿。当然传统题材中人物形象仙风道骨,虽笔墨勾勒不乏诙谐,却很少流露出似画中这般戏谑(逗比)的神情,这自然是皇帝的恶趣味使然。

当然也有杂剧作者与其有着相同的品味,曾看过清代知州杨潮观的《偷桃捉住东方朔》,意境与此行乐图颇为相合,特别是“人人说我惯偷桃,真比猿猴手段高”一句倒是很符合画中人得瑟的神情。

1、 清流濯足

典出屈原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寓意不为尘俗所染,品质高洁,以此为典入画者甚众,如《管宁濯足图》,我们熟知的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及其师周臣就都有画过类似的题材。

2、 东篱采菊

典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雍正于此图中化身为陶渊明。

除此之外,像乘槎升仙,演绎释道和尚的也应有典,但因缺乏题跋,所以无法确定。又如临诗题壁、松涧鼓琴、观书垂钓、采芝图等都属于古人常用的绘画题材,或体现一般文人墨客之雅趣,或求仙问道,寓意吉祥。当然也不排除其cosplay了李白、伯牙、柳宗元等人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作为确论。

至于西洋装刺虎图则纯属想象了,这和乾隆刺虎图的写实风格大为迥异,也反映了二帝生活情趣的差异。

至于原创古风这一类型,既有像十二美人图这类命题系列的(背景题跋多见《雍邸集》,美人把镜图、美人展书图等),又有其与妻妾汉装园居晏起图,虚实相间,别有味道。

康雍乾三帝皆有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汉文化了解甚深是一回事,但绝不会向往成为汉人。乾隆帝就很明确的说过“不过是丹青游戏,非慕汉人衣冠”。所以我并不认为这种书画游戏有多么强烈的政治目的,如果要笼络汉人,以示满汉一体,圆明园泛舟观花、重阳节登高,赐园于御苑附近,这种对于汉臣的重视,亲切而自然,效果岂不是更好。

况且若口惠而实不至,仅仅做个样子,又有什么用呢,关键是汉臣政治地位的提升啊。雍正朝相较于康熙朝,出任督抚要职的汉臣增多,朝鲜对此亦有风评,朝中也有对皇帝重用汉臣之讥议,是以皇帝对满人宗室加以安抚,承诺如果满汉皆有能力出众的人(善人),优先用满人,优先用宗室。

如此怎么可能会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借行乐图表示自己倾慕向汉,这根本说不通的。

况且对比其他朝代行乐图,其实从题材上并无过分之处,写实、抒情言志、娱乐游戏,不外乎如此,只不过细节上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