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与年羹尧——看《雍正王朝》有感
编者按: 文章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论述充分。以豪迈、大气的文笔,阐述自己对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观点,使人印象深刻。问好!
前朝今夜听风声,
心机算尽只为储。
古今多少帝王事,
付诸流水东流去。
看了不少帝王将相之传记、书籍、电视剧、电影。在《大秦帝国》、《大汉天子》三部、《大汉王朝》、《李世民》、《贞观之治》、《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这几部电视剧中,唯独《雍正王朝》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每次看过后,心里体会和感想皆不同。
自雍正皇帝当权以来,民间、坊间流传着雍正篡位一说,大都是康熙皇帝之遗诏被篡改,这些都归功于年羹尧之功劳。这年羹尧是何人?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大致的了解他的生平。年羹尧,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原籍安徽怀远,其虽是文官出身,却自幼熟读诗书、兵略,加上其自身胆识过人,以至于在其后半生都是在沙场上渡过,乃至位极人臣,官赫一时,深得雍正皇帝之欢喜和赏识。
雍正皇帝,自古以来我听到的都是一个暴君,初中时老师就说过,这位皇帝性情暴躁、心胸狭窄。我所读过之野记、小说,一说如是,他好色、好大喜功、做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其实这些都是出自当时在雍正推行新政时,出自其敌对派之手。
为了污蔑其形象,而造谣生事。如:说康熙遗诏本来是传为十四子胤褆,而非传为于第四子胤禵。之所以后来是胤禛做了个皇帝,是因为胤禛命年羹尧篡改遗诏,将遗诏中“十”改为“第”。在这里不得不说下,为何康熙在临了之前还没确立太子。
康熙一生之中共有24个儿子,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以来,子女最多的一个皇帝。在封建王朝里择立储君,向来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康熙皇帝当年的皇后是顺治时期重臣索尼之孙女索额图之女赫舍里氏,康熙8岁登基,当时所处之政治局势,对其十分不利。
其皇祖母孝庄皇后为了确保自己的孙子皇位确保,能够亲临政权,从顺治托孤四臣中选择了索尼。将索尼之孙女和玄烨的婚事就定了下来,是为原配,后来封为皇后。
赫舍里氏后来给康熙生了个儿子,是为皇二子胤礽。但这位年轻的皇后英华早逝,在弥留之际,恳求康熙将皇二子胤礽册封为皇太子,是年,胤礽不足八个月。后来在皇二子满一周岁时,康熙举行了册封大典,正式册封胤礽为太子,视为其宝座继承人。
但是这位太子很不争气,一生中做了30多年的太子,二立二废,最后被永久圈禁,贬为庶人。太子被废是在康熙56年之事,一直到康熙去见孝庄皇后之时,只立了一个遗诏,并未册立太子,这也就有了民间、坊间传说之雍正篡位一说。
其实历史上争立储位之事比比皆是。从秦始皇至溥仪,没有哪一个朝代没有为了保住皇位和争储位而行杀戮之事。汉武帝之子,太子刘据之“巫蛊”事件,实为一大冤案,乃至后来汉武帝在老年之时兴建一座思子宫来寄托对爱子之哀思,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明王朝的“靖难之役”皆为夺位之争。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两位主人翁和这些并无太大关系。
在我们中华民族近2000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最后的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说的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却忽略了中间这位承上启下的人物——雍正皇帝。
康熙晚年的时候,吏治腐败,西北边疆不安定,诸皇子之中为了争夺皇位暗中斗争激烈。雍正即位首先要面对的是两件事:整顿吏治、安定西北。其次才能推行新政。在前面两件事之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安定西北。而这件事当中的主要人物——年羹尧。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是由二月河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年羹尧的出场是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去江南赈灾之时出场,该剧中,年羹尧是皇四子胤禛的包衣奴才,其妹妹也是雍正之侧福晋。
而在这赈灾之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人物——李卫。个人很喜欢李卫,聪明机灵,虽然大字不识,但忠实可靠,办事稳妥。乃至最后,雍正破格提拔为两江总督。其实历史上的李卫并非如此,他只是个花钱捐了个官,得到雍正赏识,但其人确实为官有道。
年羹尧是贯穿该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对雍正皇帝可谓忠心不二,上刀山下火海,但该人凶狠毒辣。仅江南江下镇一晚上就将整个庄子700多号男女老少烧杀殆尽,真可谓惨无人道。但依据当时的局势,他也不得不这么做,为了不牵扯出他的主子雍正,只有痛下杀手。
后来年羹尧升为四川巡抚,一直到胤禛做上皇位做了钦命征西大将军,其官途可谓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再到其平定西北,雍正召其入宫觐见,封为太子太保,加封一等公爵。
雍正在大殿当着文武百官之面,对其说到,“封你个异姓王也不为过,之所以不封你为异姓王,是为了保护你,自古异姓王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在这之前,年羹尧率部进京,雍正和百官到城门迎接。所用之迎接规模乃是亲王之规模,夹道百姓和文武百官皆俯首跪拜迎接这位大将军。
至城门口,雍正下达出门,年羹尧依旧行马至雍正面前,再下马跪拜受礼。这中间,已经出现了年羹尧居功自傲、恃宠而骄的蛮横态度。他的眼里此时只有皇帝,对其他诸王贝勒、百官皆如浮云。
到了大殿,雍正下封,并接见年羹尧保举的10位将军。进殿,将军叩拜而不呼万岁,此时,雍正脸上已显不悦,再至,因为天气炎热,雍正命他们卸去盔甲,众将只有应答却无动作,乃至年羹尧说,皇上叫你们卸甲哪就卸了吧,众将才齐声高答,立即卸甲。
此时,雍正已经非常不悦,试想,一个堂堂的皇帝,他的国家的将士却不听他的命令,眼里只有直接上司统帅,照这样情况下去,该是如何发展,所以这里又给了御史道台孙嘉诚上谏找到了理由和借口,因为在此时,雍正已经颜面尽失,而且是失在自己臣子面前。
回头再来说说年羹尧在西北任大将军之事,其权利是节制四省之大将军,有先斩后奏、生杀大权,只要是其要的军需粮草,限时没到,负责押送的运粮官要么革去公职、要么就地正法。其生杀大权已经可以到了直接越过皇上而独立断行,这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哪一个帝王所能容忍的。
但是当时的情况,雍正只有听之任之,对其所所有的奏章皆褒奖,因为西北不定,其江山不稳,只有首先安定西北,去除这块心病才能放手去整饬吏治、推行新政。这也给后来的乾隆帝、他的儿子弘历的盛世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第一:无军事之大忧、第二:吏治清明、第三:府库充足、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民心趋稳,政治生平。四海来潮。雍正之所以对年的奏折无异议,我想第一:顾全大局、只有安定年的心,才能安稳军心,才能评定西北。
第二:他也别无选择,因为在他的诸多兄弟之中,和他最亲的是十三王爷胤祥。二此时,胤祥因为在宗人府拘押10几年,身体已经出现了状况。其胞弟十四皇弟是八爷党之重要力量。
若如把西北几十万军马交给他,会威胁他的皇位,说不定哪天他的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就会挥师直取京师。第三:能堪此任者在当时也只有年羹尧适合能胜任。这主要是,年羹尧治军有方,且威能服众,懂兵略,虽是文官出身却一直再武将上任职。更重要的是年是其左膀右臂,是其心腹。综上三点,处在此时此景的雍正不能不这么做。
后来,年羹尧回到西北,西北虽是评定,但仍然统帅着十几万的兵马,而其保举的官员遍布各省之主要要职。要说年羹尧有反心,至少在该剧中没有看出来。在年羹尧回西北之时,雍正特意摆酒为其践行,并命孙嘉诚前去管军需粮草,实则为推行其新政,不料,不久后,年却一刀结果了孙的性命。
这也委实给了雍正清理门户的借口。撤去年羹尧大将军之职改为杭州将军,命岳钟麒接任大将军之职。而这一切皆是年羹尧去会见蒙古王时才发生,若如在当面直接面对很有可能会发生兵变,这是雍正担心的,也是十三王爷所担心的。
后来,京官们在京城给孙嘉诚摆了灵位,要参年羹尧,要年以死谢罪,就这样年羹尧从杭州大将军再贬到从五品的杭州都统,最后再贬到连从九品都不是的杭州城门看城门的一个守卫。
即使这样,那些百官却还不罢休,一连列举了年羹尧九十二条罪状之多,贪污,擅杀朝廷大员,欺君罔上等等、光这几条就是抄家灭门之罪,其实雍正很不想处死年羹尧,作为一个皇帝,他也有私心,就像当年,康熙帝关着十三皇子的时候想要放他出来,就和三个尚书房大臣商议以什么名目放他出来,不料,隆中堂却不解其意,问到康熙,皇上为什么要放十三爷,康熙答道:“朕疼自己的儿子不行吗?”,此时的雍正却也是如此,一个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臣子,为大清立下了天大的功劳的功臣,百官却不能放过他,要逼着他杀了年羹尧。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种无奈,因为必须要给天下人交代给百官交代,更不能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以口实。还记得雍正在接见年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朕的恩人,是大清的恩人”这话哪怕是说他假,可是却温暖人心。但是现在的情势却让雍正做了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
万般无奈,雍正特命时任江苏巡抚的李卫前去杭州传圣旨,赐年羹尧自尽。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就这样一代驰骋沙场的名将没落。之所以说他是名将,在当时,乃至后来接手他位子的岳忠琪却是屡吃败仗,乃至后来雍正在和上书房大臣议论这事之时,随口冒出一句,“这要是在年羹尧手里。
会让敌人放火烧粮?”这是一种心痛、无奈。惜英雄重英雄,雍正就是这样,敢于破格录用人才,善于用人,在河南命田文镜实行"火耗归公"、命李卫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士体官绅一体纳粮”“养廉银”一改当时吏治腐败、使的国库充足。史称“雍正维新”。
雍正与年羹尧在年龄上相差不大,在处事方法上也很类似。雍正潜邸时曾有冷面王之称,年羹尧在治军处事上更是冷酷无情。这样的两个人一个君,一个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西北几十万大军无不唯年大将军之命是从,也以至于在十位将军觐见雍正之时年羹尧对雍正说“他们在西北军营呆久了,只知道军令而不知道皇上。
”也是因为雍正那样的主子调教出了这样的臣子。雍正在处理自己兄弟的事情上时,一如骂自己的八弟十四弟是猪是狗。将自己的胞弟派去看守康熙陵墓,将胤禩全家抄家。
当然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而不得不实行之手段,雍正为了杜绝类似的事情在自己的下任继承人身上在发生,做出了虎毒食子之事,赐自己的第三子弘时自尽。以好安全的将皇位顺利交接。
雍正与年羹尧其实是彼此都能明白彼此的心。李卫在杭州传圣旨给年羹尧之时,年羹尧满脸是泪,不甘心,虽然身上穿的是黄马褂,但是他也明白,若如换做是其他人,已经是死了几十次,抄家灭门了。但是因为是他年羹尧,他才落得了个全尸,而雍正更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这样,为了平息官愤,也为了一个做天子的尊严。
如果那时候没有等级限制,像现在这般,我想他们应该是生死兄弟知音知己吧。就应该像是伯牙与子期那般。封建时代讲究的是,君父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种可悲可叹。
年羹尧,一个行的光明,死的磊落之人。哪怕是被贬为杭州将军,其派头一不改从前,哪怕是连从九品都不是,依旧穿着黄马褂去守城门。但其确实是该死的,那个情景之下,那种背景之下,吃饭叫用膳,睡觉要挑牌子侍寝。规格都不比雍正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雍正一个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破格录用人才之人。一个敢于受谏,敢于纠正之人。其在位期间:为天下所有贱民脱去贱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结束了封建王朝将近2000年的贱民制度。他励精图治,整饬吏治,一改康熙晚年所遗留下来的种种官场弊端。一切只是为了江山稳固。
在这个电视剧里,有一个小情节值得注意,那就是雍正二年开科取士的殿试,雍正亲自为考生掌灯。这可以说是为了笼络天下学子之心,但是这些小小的举动却能温暖一个人心。
在这部剧里,几个人物应该要着重介绍下:
十三爷:胤祥一直是我的大爱,他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素有侠王的美名,一直以来他忠心耿耿为自己敬重的四哥,却从来不像九爷十爷那样,为了达到目的而陷害残害兄弟,十三爷是光明磊落的,问心无愧的,老天爷也证明十三爷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于是尽管四爷身边只有一个追随他的兄弟,但四爷最后还是获胜了,这里面面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十三爷的…
张廷玉:三朝宰相,今安徽桐城人。现在桐城有个六尺巷,说的就是张廷玉谦让之事。其当年回寄之诗如下:
千里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安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廷玉,为官清廉,处事谨慎,考虑周详细密,深得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和信任。可以说是一代名相。
李卫:该剧里面其出身是乞丐,得雍正相救并被收录进府,后与同来丫头小崔偷情被发现,年羹尧为其求情带到四川历练,从一个小知县做到两江总督,虽然大字不识,却处事机智、灵敏、对雍正忠心不二,感恩图报。当进宫述职看到雍正每顿只吃半碗饭,将多余的剥给他时,立刻转过身去哭。看到这的时候,我的眼匡也红了。在这里,李卫就像是雍正的一个孩子,他们虽是君臣,却无过多君臣虚礼,只有实实在在的情义。
田文镜:河南巡抚,花钱捐官,只想有所作为,在任内,大力整饬吏治,也深得雍正重用。
邬思道:邬先生,他一生睿智,有孔明之风,蒙受四爷的恩德,做了四爷的门客,在看出四爷绝非池中之物后,毅然为四爷出谋划策,成功的帮四爷登上了皇位,之后他又深知鸟尽弓藏的道理,毅然谢绝了四爷欲将他封官入朝之事,远离了朝堂,从此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
李福:两湖总督,出场是在孙嘉诚欲自尽之时,后来任雍正元年科考副主考,因为揭露张廷玉弟弟张廷璐夹带考生和考题外泄,而擢升为雍正二年科考主考,后来改两湖总督。
自古有句话: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每次看每次都有这样的体会。
以上个人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参考《雍正皇帝》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