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藏国宝级清雍正瓷器欣赏(1)
17清 雍正 胭脂紅白裡暗龍紋茶圓 19清 雍正 松石綠釉茶杯
24清 雍正窯 琺瑯彩黃地蓮花杯
侈口,深弧壁,淺圈足。器內與圈足內皆施白釉,且在圈足與口緣處亦顯白,外壁以黃釉為底,一面琺瑯彩繪蓮花一叢,莖葉花瓣勾描細膩,一面書「長日香風細細吹」,並有「佳麗」「清香」「君子」三方細朱文印。底有青花「雍正年製」楷款加方框。
5清 雍正 琺瑯彩紅地梅竹碗
此件胎細白微泛黃,質地非常柔和,碗內潔淨無紋。外壁畫老梅,枝幹蒼勁,開著朵朵的白梅花,白梅苞、蕾、花的各種正側、斜面都畫得細微,且各有表情。以紅地襯著白梅,樹幹旁配上綠竹葉,紅、白、黑、綠四色的配合,顯出一番春來也的景像,令人有生氣蓬勃而柔和的感覺。雍正六年時宮中研製了本國琺瑯料,白瓷胎則由景德鎮應其所需而特別燒造,在器形方面只限於數種。琺瑯料色多且典雅,在宮中畫了一批非常精緻的琺瑯彩,題材以花鳥為主,亦有山水之類構圖,筆畫、彩法亦與宮廷畫家所畫的宮中花鳥繪畫相近。顯然,宮中琺瑯彩瓷是屬於專供皇帝御前欣賞的宮中工藝品。此碗所畫的白梅蕊心部份,雖是微小,其作畫的精緻程度,由此表露無遺。圈足內以藍料書「雍正年製」外雙方框款。
48清 雍正窯 琺瑯彩藍料山水碗 49清 雍正窯 琺瑯彩瓷洋紅團花地開光花鳥碗
50清 雍正窯 琺瑯彩黃地蓮花杯 56清 雍正 琺瑯彩墨竹白地茶鍾 57清 雍正 琺瑯彩墨梅白地茶鍾
72清 雍正 青花雲鶴八卦瓶
外壁畫雲、鶴、八卦、壽山福海圖案。自口緣至底足共飾青線六道。內口緣繪一週繡球花紋,碗心亦畫海濤、繡球,自口緣至碗心共飾青線五道。底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製」,外加雙圓圈。
7清 雍正 茶葉末茶壺
通蓋高9.0公分 口徑8.0公分 足徑8.8公分。器形與前器霽青茶壺相同,全器滿施茶葉末釉,釉面多針孔棕眼,提把內沿釉薄處顯見白胎呈褐黃色,而蓋紐、蓋沿、流嘴及壺口沿積釉處則呈赭褐、褐紅色。胎骨略重,器底刻「雍正年製」四字二行篆款。 茶葉末釉是以鐵為呈色劑的高溫釉,一般研究者認為茶葉末釉或為雍正年間唐英監管景德鎮御窯廠時所創燒的「廠官釉」,由於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載「廠官釉」有鱔魚黃、蛇皮綠及黃斑點等三種品類,而鱔魚黃是一般最常形容茶葉末釉色者,因此將茶葉末色釉皆稱為「廠官釉」,本院所藏清宮舊藏簽大都書「茶葉末」,而以色言釉,似也貼切,故仍襲舊名為茶葉末。
10清 雍正 琺瑯彩青山水白地茶壺
通蓋高9.2公分 口徑7.5公分 足徑7.3公分。寬圓直口,壺身較低呈短圓身,曲把,管形流,平底凹足,帶平頂寶珠形蓋,紐側一氣孔。壺腹部兩面開光,各畫不同的藍料山水圖畫。一面有墨書題「樹接南山近」,下描紅「山高」一印。另一面題「煙含北渚遙」,下亦有紅料描繪「水長」一印。隙地及蓋面彩繪四季花卉紋的錦地花紋飾。胎薄透光,質地細膩,山水畫工精美,釉彩富麗脫俗。壺底藍料書「雍正年製」二行四字仿宋體款字,外加雙方框。 雍正御用茶壺,喜愛簡約大方造形,此類壺身較短,壺口略大的茶壺為雍正時期所常見,單色釉如霽青(圖版100 )、茶葉末(圖版101 )琺瑯彩瓷茶壺,均為相同造型。本件在《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內名為「雍正 磁胎畫琺瑯青山水白地茶壺,壹件」。
11清 雍正 琺瑯彩青山水白地茶壺
通蓋高11.8公分 口徑6.7公分 足徑6.8公分。壺圓口,短頸,圓身,把形弓,曲流嘴,拱形蓋帶寶珠形紐,紐側一通氣孔,把內側上方亦留一氣孔。器腹兩面各彩繪由四隻蝴蝶展翅連成圓圈,中心花卉一朵,四隻蝴蝶頭部朝向圓心;流、把下各畫雙蝶相向紋飾一對。蓋面畫四蝶拱花,蓋頂團花一朵。胎薄細膩透光,口沿唇底、及蓋足外側皆澀胎無釉,蓋足較高而內斂,此為雍正琺瑯彩壺成形工藝的一大特徵。釉彩多色不繁,精細雅緻。器底藍料書「雍正年製」二行四字仿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 雍正時期琺瑯彩茶壺,作工精細,通常是在細膩如玉的白瓷地上,繪畫琺瑯彩紋飾,圖案精巧,型制簡約高雅。
12清 雍正 琺瑯彩節節雙喜茶壺
通蓋高11.3公分 口徑6.7公分 足徑6.7公分。器形同前。壺腹兩面開光,一面琺瑯彩繪竹林叢花間喜鵲一對停駐坡石之上,左上墨書題句:「拂羽瓊花麗,穿林寶樹垂。」,下紅料描繪「君子」一印;另一面畫穀穗、芙蓉花下雙鵪覓食,其間綴以坡石、雛菊,左上方亦有墨書題句:「歲歲彩筵雕几上,歡聞百勝報雙鵪。」句下紅料描書「旭」「映」二印。開光外隙地滿畫墨彩纏枝番蓮紋,蓋紐頂上飾彩花,蓋面亦滿畫墨彩纏枝番蓮紋。胎骨勻薄、透光,質細潔白。器底藍料書「雍正年製」四字二行仿宋楷款,外加雙方框。 此壺於民國三十八年時存臺帳冊上名為「雍正琺瑯彩茶壺」,後經前輩依畫上喜鵲、雙鵪圖案採諧音定名「雍正琺瑯彩喜報雙安把壺」,頗為相稱,然如核對《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帳上所列,此壺原名應為「雍正 磁胎畫琺瑯節節雙喜白地茶壺 壹對」,而本院確藏有二件相同壺,皆為端凝殿所藏琺瑯彩瓷,無論「節節雙喜」或「喜報雙安」皆源自畫中的竹林、雙鵲、雙鵪,都是吉祥的寓意。
13清 雍正 琺瑯彩時時報喜茶壺
通蓋高11.5公分 口徑6.9公分 足徑6.9公分。直口,圓碩腹,弓形把,曲流嘴,圈足,拱形蓋帶圓紐,紐側一氣孔。白地壺腹上畫坡石、紅白梅花二株,並加飾月季花、竹石及喜鵲十二隻飛棲或休憩其間,一面壺腹墨書題句:「靈禽送喜梅花上,一箇一時報一聲。」,詩句前後紅料描書「先春」、「壽古」、「香清」三方印。蓋頂、蓋面畫蓮瓣及圖案紋,胎地細膩潔白,胎薄體輕,白釉溫潤似玉。器底藍料書「雍正年製」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外加雙方框。 喜鵲、梅花、月季、竹皆象徵喜悅、常春、常青、平安等吉祥含意,喜鵲與梅花亦寓「喜上眉稍」之意,依詩句「靈禽送喜梅花上,一箇一時報一聲。」故稱「時時報喜」茶壺。
14清 雍正 青花嬰戲圖茶壺
通蓋高14.5公分 口徑4.8公分 足徑8.0公分。斂圓口,短頸,碩腹,曲把,灣流,淺凹足,帶菇紐拱形蓋,紐側蓋面上一通氣圓孔,把內側上方亦有一氣孔。壺外壁青花畫庭園花木,四童嬉戲其間,一面繪一童持折花,一童執瓶花;另一面亦畫一持折枝花,另一則作雙手索花狀,頸飾山形紋加圈點紋,蓋頂塗青,圍飾四如意紋,蓋面畫轉枝花卉紋二枝。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圈。
3清 雍正 冬青釉茶葉罐
通蓋高15.9公分 口徑4.3公分 足徑6.8公分。直唇口,短頸,豐肩,碩腹、上豐下斂,近足處一凹棱,平底,淺凹足,帶拱形圓紐蓋。通體均施青釉,釉色勻淨淡雅,胎骨勻輕,質堅細膩。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 雍正時期青釉或青花茶葉罐尤多,可見雍正皇帝素好品茶,雖罕見其對啜茗的感想詩文,然由《宮中檔雍正朝奏摺》中頻見其賞賜大臣貢茶,而且常是連瓶帶茶一起賜與,有時又加賜茶碗,可以想見雍正時期宮廷飲茶風氣興盛,因此宮中留下如此多量的各式茶碗、茶壺、茶罐。
29清 雍正 青花福壽紋茶葉罐
通蓋高15.1公分 口徑4.3公分 足徑6.5公分。直唇口,短頸,豐肩,碩腹、上豐下斂,近足處微凸一圈,平底、圈足,帶拱形圓紐蓋。全器以青花繪飾花紋,頸繪簡化卷草紋一周,肩畫四如意紋,內飾番蓮一朵,腹繪四組由蝙蝠、桃實所構成的圓形團花紋飾,底邊繪雙層蓮瓣紋一周,蓋面飾盛開的八瓣蓮花紋。青花釉色濃重,白釉微泛青,胎質細膩潔白,足內牆胎釉一線呈淺橘色。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青圈。 此類型蓋罐與清代宮廷繪畫〈行樂圖〉中內的茶壺經常擺設一起,造形與也清代貯放茶葉的宜興茶罐,或錫製茶罐相似,故極可能是貯放茶葉的茶葉罐。
30清 雍正 琺瑯彩玉棠富貴白地茶鍾
高4.9公分 口徑10.9公分 足徑3.9公分。器形同前。器內白釉無紋,外壁琺瑯彩繪各色玉蘭花、海棠、牡丹等,玉蘭與牡丹花之間空白處,加飾墨書詩句「影轉團團月 香含細細風」,詩句上下加畫「佳麗」「金虎」「旭映」三閒章。胎薄透光,白釉細膩。底藍料書「雍正年製」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外加粗細雙方框。 玉蘭花、海棠、牡丹皆為吉祥花卉象徵,寓意「玉堂富貴」。茶盅亦可稱為茶碗,由《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內所載品名與實物對照,頗難分辨兩者之間的不同。本器設色妍麗高雅,畫工細膩,顯然出自當時宮廷畫師之手。雍正時期琺瑯彩瓷製作之嚴謹,由上述數件茶壺與茶碗可以概見。
27清 雍正窯 琺瑯彩竹雀圖碗
清 雍正窯 琺瑯彩竹雀圖碗、故瓷017739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高7.5公分 口徑16公分、侈口深壁,平底,矮圈足。胎薄可透光,器內無紋,外壁以琺瑯彩料繪竹林、奇石,盛開的紅色芙蓉花,以及二十四隻喜鵲,鵲鳥嬉戲竹林間,紋飾描繪細綴,寓意時時報喜、竹報平安、花開富貴、吉祥如意。留白處加題詩句、閒章。底以藍料書寫印章式款:「雍正年製」。
189清 雍正 吹綠茶杯
清 雍正 吹綠茶杯、故瓷002908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高5.9公分 口徑9.2公分 足徑3.5公分、敞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白釉無紋,外壁施淺綠釉,釉色嫩綠淡雅,釉面滿佈細碎開片。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圈。 一般稱此勻淨淡綠微泛黃色者為吹綠,或形容其吹之可破的嬌嫩感覺,或因其以吹釉技法製成而得名。吹綠色是雍正朝低溫銅綠釉的代表釉色,多見於小品器類。由於釉色較難控制,故本院所藏數十件吹綠釉杯,幾乎件件皆有色差,有的偏綠、有的偏黃。此類尺寸小碗作品茗之用,清室善後委員會點交清冊中原品名為「雍正款松石綠茶盃」,有撇口、及敞直口兩種。
190清 雍正(十年) 琺瑯彩黃菊花白地茶鍾
清 雍正(十年) 琺瑯彩黃菊花白地茶鍾、故瓷008769N000000000、1732 A.D.-1732 A.D.、高5.2公分 口徑10.0公分 足徑4.0公分、器形同前。內壁白釉無紋,外壁一面琺瑯彩飾奇石、菊花數株,黃花綠葉;一面墨書:「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詩句,上下紅料加飾「佳麗」、「金虎」、「旭映」三印。底籃料書「雍正年製」四字二行仿宋體楷款。 此器在《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所載名為「瓷胎畫琺瑯黃菊花白地茶鍾,壹對」,為雍正十年八月初八日傳旨燒造,九月初八日製成。最早傳旨製作此茶盅時名為「茶圓」(註),本院藏有二件,多數琺瑯彩器燒製數量不多,碗、茶盅、盤、碟登錄者大多為二件,不過同類紋飾除茶盅外,也有碗、盤、碟、酒杯等,和本器相同紋飾者,本院亦另藏有碗及碟器等,可見宮中日常用器也多為成組成套使用。
191清 雍正 鬥彩翠竹茶圓
清 雍正 鬥彩翠竹茶圓、故瓷014190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高5.4公分 口徑9.8公分 足徑4.1公分、侈口,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器內白釉無紋,外壁繪翠竹,紋飾均以青花鉤邊,後填綠彩,有些葉尖填紅彩,以示竹葉枯黃。胎骨略重,胎地瑩潤光潔、透光,器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款,外加雙方框。 雍正鬥彩器形、紋飾簡單高雅,釉色清麗脫俗,此小碗應該也是雍正皇帝用來作為啜茗的「茶圓」,原屬紫禁城「茶庫」之物品。(註1)雍正時期如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內所載,大多數的茶盅或稱「茶圓」,有些形制確與茶盅略為不同,如本器即是,然有些撇口亦稱為「茶圓」如圖版105。〈雍正十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十一月二十七日曾載:「司庫常保、首領李久明、薩木哈奉旨:今日呈進黑菊花碟,嗣後,少畫些青山水。茶圓、酒圓畫的俱要,再畫些。其畫青竹子茶圓,但竹子不宜青色,嗣後,青色竹子不必畫。欽此。」(註2)此鬥彩翠竹或為修正過後的竹子茶圓。
192清 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茶葉瓶
清 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茶葉瓶、中瓷004940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通蓋高29.0公分 口徑4.6公分 足徑10.8公分、小圓口,短頸,寬肩,長直腹,淺圈足,帶寶珠紐蓋。全器以青花描繪紋飾,器肩畫如意紋圖案一周,腹部畫桃實、石榴、荔枝等折枝花果各二枝,底邊蓮瓣紋一周。蓋面畫蝙蝠三隻,蓋壁則畫簡化的卷草紋(或稱勾雲紋)一圈。釉色勻濃微暈散,胎質細膩,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 雍正時期此類蓋罐,亦有單色釉青瓷器,型制與茶葉罐類似,不過比一般高十五公分左右的茶罐高出許多,此或為貯藏量較多的茶葉而製。
193清 雍正 冬青釉大茶葉瓶
清 雍正 冬青釉大茶葉瓶、中瓷003440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通蓋高15.9公分 口徑4.3公分 足徑6.8公分、斂圓口,短頸,豐肩,長直腹,平底,淺圈足,帶拱形寶珠形紐蓋。通體均施青釉,釉色勻淨淡雅,胎骨勻輕,質堅細膩。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 這類大型茶葉蓋罐,青花品類亦有製作。本院藏有不少這類大小各類釉色蓋罐,也可見雍正宮廷對茶的講究。
194清 雍正 青花福壽紋茶葉罐
清 雍正 青花福壽紋茶葉罐、中瓷001245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通蓋高15.1公分 口徑4.3公分 足徑6.5公分、直唇口,短頸,豐肩,碩腹、上豐下斂,近足處微凸一圈,平底、矮圈足,帶拱形圓紐蓋。全器以青花繪飾花紋,頸繪簡化卷草紋一周,肩畫四如意紋,內飾番蓮一朵,腹繪四組由蝙蝠、桃實所構成的圓形團花紋飾,底邊繪雙層蓮瓣紋一周,蓋面飾盛開的八瓣蓮花紋。青花釉色濃重,白釉微泛青,胎質細膩潔白,足內牆胎釉一線呈淺橘色。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青圈。 此類型蓋罐與清代宮廷繪畫〈行樂圖〉中內的茶壺經常擺設一起,造形與也清代貯放茶葉的宜興茶罐,或錫製茶罐相似,故極可能是貯放茶葉的茶葉罐。
195清 雍正 青花團菊紋茶葉罐
清 雍正 青花團菊紋茶葉罐、中瓷001267N000000000、1723 A.D.-1735 A.D.、通蓋高14.8公分 口徑3.1公分 足徑7.0公分、直唇口,短頸,豐肩,碩腹、上豐下斂,平底,淺凹足,帶平頂圓蓋。罐肩飾花瓣紋一周,腹繪四團菊花紋,底邊蕉葉紋一周。蓋面繪一折枝桃實,蓋邊則飾如意雲頭紋一周。青花釉色勻濃鮮麗,白釉微泛青色,胎質細膩潔白。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雙青圈。 此罐與前器相同,也是清宮用來貯藏茶葉的蓋罐。與其形制相類者還有冬青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