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何时入党 建国后陈赓看戏时为何说“介绍武则天入党”?
核心提示:郭沫若曾写了个《武则天》的戏,叫大家去中南海怀仁堂看。大家都觉得这个戏拍得有点过,把一个封建皇帝写得什么都懂,还懂民主。郭沫若让大家发表评论,大家都不说话。恰好那时郭沫若刚刚入党,陈赓就说:“咱俩介绍她入党吧。”大家会意地哄堂大笑。
本文来源:《周末》2010年2月25日第31版,作者:肖伟,原题:《我父亲陈赓是“辣椒酱”》
陈知非是陈赓大将的长子。陈赓有四子一女,他是长子,也是父亲惟一不穿军装的儿子。
“我阿爸也有枪!”
陈知非1929年在上海出生,母亲王根英曾参加过周恩来在上海组织的三次武装起义。而父亲陈赓那时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
据陈知非回忆,为了避开敌特的追踪,父母亲从1929年至1931年的两年中搬家达5次之多。
陈知非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有一天,他跑到街上去玩,见巡逻的红头阿三(租界印度巡捕)身上挎着枪很神气,一下想起了父亲每晚压在枕下的枪,就不由上去说道:“我阿爸也有枪!红头阿三的枪,没有阿爸的枪好!”
印度巡捕一听,马上盯住了小知非,并紧跟到了家门口。恰巧母亲出来,巡捕就问她:“你家有枪吗?”王根英马上知道是儿子说漏了嘴,她镇定地回应说:“是有支枪,他阿爸在永安公司给他买的玩具枪。”
看见母亲一身上海生意人家的少妇打扮,讲话又从容自然,巡捕信以为真,走开了。
1931年4月,中央特科的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陈赓被派往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工作,王根英带着知非留在沪东区工作,后出任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
13年后的重逢
1932年秋,陈赓在战斗中右腿膝盖处负重伤,同年10月离开部队到上海治伤。伤愈后,组织决定他们夫妇一同回中央苏区。
不料,动身前由于叛徒出卖,陈赓夫妇相继被捕。陈赓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而王根英则在牢狱中呆到1937年8月,被周恩来营救出来。8月26日,她由西安转云阳八路军总政治部和陈赓团聚。
陈知非说,他后来在父亲1937年8月27日的日记中看到:“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做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犹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达4年,艰苦备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使我对她更加敬佩。”
母亲被捕后,陈知非随外婆、舅舅一家生活。他对父亲的了解多是从大人那听到的,说父亲又到哪了,父亲又打了什么胜仗了。由于很少见到父亲,陈知非甚至认为父亲不爱他。直到有一次,舅舅将他特意打扮一新,带他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说是父亲想念他,特寄钱来要舅舅寄张相片去,他才感觉到父亲对他的爱。
1946年,17岁的陈知非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辗转来到山西阳城,阔别13年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亲。到这时,他才知道母亲王根英已于1939年3月8日英勇殉国。
得到王根英牺牲的消息时,陈赓正率领386旅穿过平汉线西进。据说陈赓当时便发下誓愿:3年内不再婚。而他果然也信守诺言,直到王根英牺牲的第四个年头才娶了傅涯。
父子情深
与父亲相见的场景,陈知非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到达已是傍晚,父亲和一大堆人已经到门口接我们了。在上海时,我很羡慕日本武士山田一彦的武士道精神,怕父亲瞧不起我,所以也学着山田的样子,两腿叉开站着,故作很神气的样子。”与父亲分隔这么多年,已经17岁的知非多少有些不自然。陈赓好像看出了知非的小心思,他夸奖知非“有点神气”,然后忍不住感慨道:“看你长得多像根英啊,头发也一样……”
当晚,陈赓与知非睡在一个炕上。躺下后,陈赓把知非从头到脚摸了一遍又一遍,“比电视剧里演的还亲!那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父爱。”忆及往事,陈知非神情一下子有些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