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隆基的欢喜冤家王右家
罗隆基和王右家不仅是夫妻,更是知己。罗隆基厌烦前妻张舜琴的撒泼哭闹,但她就吃王右家的这一套。王右家的顿然离去,正中了罗隆基的要害。风流倜傥、风头正劲的男人一下惊了,呆了,傻了!他找那傻女人算账,说她不该破坏他的家庭,之后便踏上了漫漫寻妻路。她跑到成都,他追到成都;她逃到昆明,他追到昆明。一个跑,一个追。期间还曾请梅师母(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夫人)说和,也没能挽回王右家的离意。最终,王右家不声不响地先去印度、后赴英国。就在昆明机场,刚刚在飞印度的班机上坐稳的王右家与正在办理登机手续的罗隆基失之交臂。用罗隆基一位老友的话形容:“努生(罗隆基的字)与王右家两人同居闹得满城风雨,分手搞得风雨满城。”
罗隆基的前半生要的就是风头,他哪在乎什么满城风雨。可这回不同了,王右家的骤然转身,对罗隆基是致命的一击。那一年应当是1943年。
罗隆基这回事真的伤心了,一半为王右家的骤然离去,另外一半应当是为了做为男人的自尊。是啊,跑了老婆终归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不管原因如何。
话又说回来了,王右家本不是小肚鸡肠的家庭妇女,她有容人之量,能容他人难容之事;她有风范气度,知道顾男人的脸面。如果罗隆基不去招惹杨云慧,那至于会受此难堪。不过,喜欢女人是罗隆基的天性,逢场作戏始终是他的拿手好戏,这手艺他玩得炉火纯青。这样说来,王右家的离去是早晚的事,罗隆基的被离去也有些咎由自取的成分。事已如此,还说自己多么难过,甚至表示洁身自好、死等故人归,再引用人家的书信,向世人揭示,无论怎么规劝王右家就是不肯回来,多少有些不厚道。
和所有男人一样,罗隆基难过、悲痛是真,这些话、这样的心情还真是当不得真。在离开王右家以后,罗先后与刘王立明、浦熙修、刘伟等女子过往甚密,甚至到了几乎可结婚的程度,此外罗还主动追求过康有为的外孙女罗仪凤。但无论如何,罗隆基最终还是孑然一身。盘点下来,唯有与王右家的十年才是罗缤纷人生中真正的婚姻生活。有人说:王右家的离去给了罗沉重的一击,这打击影响了罗的后半生,这个评价应不为过。
解放后,罗隆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1965年一个冬日的夜晚,罗隆基猝然离世。没有爱人、没有子女,一个曾经光鲜无比的灵魂就这样孤独地离去………
转回头在看看王右家吧。
抗战胜利后,王右家自英国归来,常往来于北平与上海之间。上海是她的经常居住地,去北平则是为了帮助照顾双亲及家人,多少带着些赎罪的成分。半辈子下来,没有如双亲的理想,好好读书,规规矩矩嫁人。没有安稳的生活,也没给父母挣得面子,换了谁心里都会愧疚,何况王右家这样聪明的女人。
王右家与罗隆基在上海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双方都恢复了自由身。尽管已人近中年,王右家的美丽与气质依然不可忽视,“那时追求她的人很多,不过多数都是已有家室的人,尽管那些中年人仍不缺乏忘我的热情来追求,但右家已经没有少年时那玩世不恭的劲儿,要她再和一个有妇之夫同居,那是办不到的事。”
离了婚的王右家还是要嫁人的。但婚姻单纯到就是找丈夫的程度,一切就简单得多了。王右家说:“我不能在骡子同一圈子内去找丈夫,如果不如他,会被他暗笑,比他高明的又都已有家室。唐季珊是另一个圈子内的人,无可比较,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去嫁。只是‘老大嫁作商人妇’,自己也难以解嘲。”其实这也王右家说到底还是不是个现实的人,接下去的日子过得好就行了,盘算的都是不应该盘算的事,婚姻里的日子过得好才是真的,其余想它这么多干嘛。
就这样王右家嫁给了已故电影演员阮玲玉的前夫唐季珊,成了他的第五任太太。虽然唐季珊此时已50多岁,虽然刻薄小报笑称王右家为“王又嫁”,但两人婚后迁居台湾,在台北郊区北投的山顶上买了一座别墅,生活殷实、自在。曾几何时,唐季珊和王右家一个长袖善舞,一个能说会道,夫唱妇随,居然成了台北上层社会的名流。王右家又成了神采飞扬的王右家。如果嫁给罗隆基还可以说是王右家年轻单纯犯得错,再次又嫁这样一个人品方面不太好的男人,就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的品味问题了。两任丈夫都是花心大罗卜式的人物,只可以说王右家的择婿品味不高。
但好景总是不长,不久唐季珊又爱上了一位酒吧女郎,最后的结果是王右家出走香港。王右家又犯了个同样的错误。所以说结婚对像选对人很重要。林徽因就知道什么样的男人适合结婚,什么样的男人只适合当蓝颜,选择了梁思成这个可以安稳一生,对她宽容关爱一生的男人,哪怕缺少些激情日子也一样合美异常。
至此,人生的美好似乎戛然而止。留下先居香港、后迁回台湾的王右家与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生活的拮据,内心的挣扎,直至最后的潦倒、病死,怎孤寂一词了得。
王右家、罗隆基爱得惊世骇俗、美得风光一时,最后的孤寂也算是殊途同归吧。没有家庭的人的晚境总是凄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