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赵德刚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

2018-0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6月1日通过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挂牌.实验室同时是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下设转基因植物研究室.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室和转基因产品检测室.包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贵州省优秀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6月1日通过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挂牌。实验室同时是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下设转基因植物研究室、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室和转基因产品检测室。

包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另有客座教授4人。实验室主任由贵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德刚教授兼任。

实验室承担有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贵州省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专项基金、贵州省跨世纪人才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立足贵州农业、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开展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有创新意义的农业和中药生物技术。

研究内容涉及中药材杜仲、喜树等特异基因克隆与利用,水稻、玉米、油菜、烟草、西瓜和花椒等植物基因工程改良,石斛、半夏、杜仲、喜树等中药材组织培养,真菌系统学,转基因安全应用技术等。

在植物抗冷害基因工程、杜仲、喜树等中药材次生物质代谢基因工程调控以及基因删除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建设以来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有: 1)克隆杜仲FPS基因和CAD基因,克隆香猪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促卵泡激素-β亚基及糯谷猪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等并加以利用。

2)建立并优化铁皮石斛等4种名贵中药材的离体培养体系,并对遗传稳定性进行分子检测,发现石斛组培过程中遗传变异较为普遍,为无性系遗传改良及资源离体快繁、离体保存奠定了基础。

3)成功建立杜仲、水稻、玉米、油菜、矮牵牛、烟草、西瓜等植物转基因技术体系。

4)成功构建含有植物激素合成基因、报告基因与重组酶基因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建立植物激素的基因工程调控技术。 5)建立热激启动子驱动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系统删除报告基因、标记基因及已发挥作用的功能基因技术体系,为安全应用转基因技术奠定了基础。

6)分离纯化并测序4个杜仲抗菌蛋白,获得了对17个测试菌的抗菌活性、MIC等数据资料以及杜仲抗菌蛋白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在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和会议论文摘要50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参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2部。在GenBank 登录基因9条。

实验室招收和培养有农药学转基因生物农药与生物技术制药方向、动物学病原微生物方向博士研究生以及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及环境科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有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3人。

实验室教师承担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高级植物生理》、《基因工程原理》、《生物技术制药》、《生命科学导论》、《植物生理学》、《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10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生命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平均每年10人,承担《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实验室遵循“联合、竞争、开放、交流”的运行机制,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根本,重视高素质和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美国康涅狄克大学转基因植物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和海南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法国、以色列、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大学与科研机构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先后有5人次到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波兰等国讲学、考察,3人次到国内高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15人次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地方性学术会议,邀请25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实验室讲学和学术交流。

有5名校内外科研人员在本实验室从事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