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的师父 【童祥苓】他们这一代 有最好的老师 却遇到了最坏的时代
知道弟弟童祥苓要去演杨子荣,四姐童芷苓松了口气。
1965 年时候,童祥苓在《海港》剧组里排演,刚开始,剧组就通知说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春桥要见他。
张春桥见了面就问,不是让你去威虎山吗?怎么来海港了?童祥苓懵了,他那时候哪有资格挑角色。张春桥又问,你是想演高志扬还是演杨子荣?童祥苓小心地回答,他们都是革命英雄,我都愿意,都听领导分配。于是张春桥让他晚上就到小剧场看《智取威虎山》彩排,童祥苓说这是“订了终身”,以后半辈子杨子荣与童祥苓便成了一体。
去了小剧场,江青坐在下面,童祥苓这才记起来,前几天演《红灯记》,江青把自己叫到后台,让自己唱了两段,还说要什么资料可以找她。江青这应该是来选演员了,难怪她之后还去看了《红灯记》。当时童祥苓只是觉得不自在,上次她去看《海港》,就批了自己和四姐童芷苓。
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他马上去了童芷苓家。
童芷苓很红。不说别的,解放时候,文艺界最有钱的就是她。陈强在《魔术师奇遇》里,坐在敞篷汽车里钓鱼,那车是谁的?跟童芷苓借的,进口福特车。后来童芷苓入了党,房子车子都上交了,不过也能拿上一千块的工资——那时候一顿西餐也就一块钱。
不过六十年代初,中国开始清理京剧。京剧,其实整个传统戏剧也一样,容易犯忌讳。毛泽东说这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有些人也能从里面看出来些反动意图。六十年代初,北京上演了《李慧娘》,是说贾似道专权,害死李慧娘,李慧娘化身为厉鬼回来报仇。
廖沫沙写了《有鬼无害论》,说好的鬼也不少,演一演没坏处,也不算迷信。但当时毛泽东正在说“不怕鬼”,用“鬼”来比喻“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后来,廖沫沙也因此获罪。
说起来,文革里的艺术就剩了样板戏,文革导火索又跟几部戏关联很大,文革时候,整个中国也成了一场闹哄哄的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苦恨年年压金线,一针一线都是血泪。
童芷苓演旧戏出身,学艺北京,在上海闯出了名头,师从梅兰芳、荀慧生,兼学程砚秋、尚小云。1946 年在天蟾舞台演出,四天打炮戏是《凤还巢》《锁麟囊》《红娘》《汉明妃》,四大名旦的代表作她一个人全唱了。不过到了六十年代初,旧戏不再吃香,一切都要新,都要革命,哪怕领导人写的旧体诗,那也是有新意思的,哪怕是京剧,也是要有新酒在里头晃荡。
而童芷苓转不过来,被批了好几次,家门渐渐冷落下来。姐弟俩本来以为童祥苓都没资格去演杨子荣了,这下子喜从天降,童芷苓但也没忘形,一边夹着菜,一边不停嘱咐童祥苓要小心,要争气,要让他们看看,童家没有反现代戏。
实际上,《林海雪原》刚出版时候,马上就上了舞台。1958 年 9 月 17 日,《智取威虎山》在中国大戏院公演。1963 年,有消息说第二年要在北京举行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觉得《智取威虎山》不错,可以加工修改,就又组织人手加工修改。后来,张春桥主管了这件事。
张春桥早就想着在上海抓几个样板戏出来,他知道现在政治空气,也知道一部戏往大了说,那就是前途。1963 年底到 1964 年初,上海举行华东地区话剧观摩演出,江青又来了上海,张春桥特意把江青请到上海京剧院,“指导排演”《智取威虎山》。
江青当了“指导”,心里很满意。去北京参加演出时候,出了不少茬子,比如当时出演杨子荣的李仲林不小心把联络图掉了出来,但江青上下活动,这部戏也算瞩目。而且,剧组见到了杨子荣的战友,也见到了曲波,让剧组里的人更有心得。
童祥苓成了杨子荣,李仲林也成了导演,《智取威虎山》也成了“京剧革命”的重要作品。剧组都格外上心,为了演得像解放军,小分队去剧场都列队步行。后台不闲聊,不抽烟打牌,提前十五分钟候场,这些都成了以后样板团演出的规矩。剧团每天三班排戏,没空调,没取暖,杨子荣更是要演十场戏里的七场,童祥苓身子弱,撑不住,妻子南云整天捧着糖罐子跟着。为了能撑下来,童祥苓每天早上先跑上八里路,回来马上练唱。
排演了一年,《海瑞罢官》上演,文革开始了。
童芷苓早就被审查着,这时候又有人找到童祥苓,让他交代情况,童祥苓没什么可交代的,应付过去,给童芷苓打了电话,让他小心。后来童芷苓被抄了家,童祥苓妻子南云,也把金手镯交了上去。
童芷苓被赶出了《海港》,童祥苓在哪儿排戏,哪里就有揭发童芷苓的大字报,录音棚外面还贴着童芷苓被揪头发的照片。可童祥苓不能生气,千万不能生气,一生气就全完了,童家现在在舞台上的,就剩自己一个了,红卫兵在街上游行,在墙上贴大字报,在北京受到红太阳毛主席接见。童祥苓和其他“三名三高”在那里改戏,把《打虎上山》里“皑皑白雪雾弥漫”改成“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