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煤老板捐款13亿元的背后
“我们这地方吃过奶妈乳汁的人,长大后取名字都要带一个‘乃’字,以示不忘哺育之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乃平说起“乃”字多见于姓名的缘由。这里名字带“乃”的人特别多,高乃则、王乃荣、李乃翠、孙乃虎、贾乃和、王乃彪、李乃仲、田乃飞、石乃雄……各行各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乃”字人物就有数十位,整个县23万人,名带“乃”字的成百上千。
外界的人容易认为是土得掉渣,却不了解其中蕴含的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民间传统。
正是在我国姓名文化中感恩色彩最浓郁的府谷,近年来,煤老板一次次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引人注目。府谷不是陕西、更不是中国产煤量最大的,也不是“煤老板”人数最多的地方,但府谷煤老板回馈家乡、反哺社会、捐助公益的义举,是陕西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罕有相匹。国家扶贫办把此称为“府谷现象”,学术机构和媒体也对此进行了一次次的解读剖析。
如今,我们在府谷人姓名文化中浓郁的感恩、报恩思想里,在民间传统里,找到了这片土地为何如此重情重义的文化背景。
“好多家庭为了让孩子上高中在西安买房,夫妻一方不得不长期呆在西安陪读,造成严重的家庭问题,‘后院起火’的不在少数。”捐款的推动者之一、府谷煤炭企业协会会长党忠如此“微观”地说起捐款的部分动因,令人颇感其实在。
“许多孩子本来品学兼优,到大城市读书后,由于没有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管理,大大退步甚至成为问题少年……”2009年冬,府谷县城一个30多岁的公司职员醉酒后回到家里,因为妻子孩子都在西安身边无人看护,最后发生意外亡故……
一个个家庭问题,造成普遍的社会共识:府谷一定要办起一流的学校和医院,不能再为了上个中学就家庭分离;为看个病就跑到北京西安。这也是府谷县委、县政府的目标。
近年来府谷的人居环境不断变好,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前几年大规模在西安、北京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地回到府谷居住。与迅猛发展的经济相比,“历史欠账”很多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无疑成为其“短板”,建设一流的中小学,拥有一流的医疗服务,是所有府谷人的热切期盼。
“政府出资引进高级人才,让国内一流的教师、医师来府谷……”当2009年底,府谷县公布了要建设一流的府谷高中、府谷第二人民医院、府谷职中、府谷第四小学的规划,打动了所有的人。党忠说:“这不是人心所向吗?政府想做的,正是我们想做的。”在得知政府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这几大工程后,一些企业家有了捐款的想法,煤炭企业协会随后进行倡议。
“好钢使在刀刃上”,府谷的企业家,多把此看为一次报效家乡的好机会。府谷煤化工集团总经理石磊说:“在家乡、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如果不出手,可能要后悔的。”石磊个人捐助600万元,关联煤矿捐出1200万元。
府谷一些整合煤矿正在建设期,已有至少一年没有生产,但这些企业家也积极参加捐助。陕西普宇集团董事长高菲的两个煤矿都属于整合煤矿,已停产一年多,预计2011年年中方可正式生产。高菲说:“这么多年做生意,我懂得了什么叫机遇。也许过几年社会发展了,就不再像现在这样需要我们雪中送炭了。因此,尽管我控股和参股的煤矿今年没有收入,我还是从以前的利润中拿出1177万元,企业拿出2400万元。”
国内曾有一些网民担心煤老板们“被捐款”,或怀疑政府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动员”。三天的调查,所见所闻,打消了记者这方面的疑虑。如果说是什么样的力量“挟裹”了“煤老板”们,那就是“煤老板”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这样一种氛围感染了越来越多的“煤老板”,煤老板是“被感染”。
一位煤老板说:“开始还‘二虎二虎’的,毕竟这钱数不少,但后来看到大家那么热情地参与,又是府谷解决关键问题的大事,在这种氛围下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也捐了100万元。”
据悉,有一个煤矿的股东,开董事会时建议煤矿多捐点,但控股的煤矿董事长已决定了煤矿捐款数额。按照这次捐助的做法,他不是煤矿的控股者,因此不在“个人捐款”倡议对象中。捐款那天,为了了却心愿,这位股东个人捐出了1000万元。
有这些“被感染”者,捐款近13亿元,超出了煤炭协会的预料,超出了社会的预料,更超出了政府的意料。主管煤炭、相对了解“煤老板”情况的常务副县长贺文元说,一些人在“背”着贷款进行煤矿基建、还没有投产的情况下,慷慨捐资这么多,可以说是可歌可泣。捐款当日热泪盈眶的还有县委***张惠荣。事前明了的捐款其实只有高乃则、刘彪等一部分人,那么多人参与,捐款数额远远超出预料,张惠荣***也深受“感染”。
近13亿元的捐款,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基金会,为什么直接捐给政府?发起这次捐助的煤炭企业协会会长党忠说,府谷的煤炭企业正在走向现代企业,“煤老板”正在向企业家的蜕变中,但目前的管理理念和氛围,还没有成立基金会的成熟条件。
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家对“有担当”、真诚扶持民营企业的地方政府的感激之情和信任。
党忠说,府谷一些人在山西、内蒙古等地经营过煤矿,几年下来,感觉还是府谷的投资环境好。“办该办的事情,府谷的政府部门不拖沓为难,当办则办,效率很高,是真心为民营企业服务、为民营企业着想。”这些在省外经营过煤矿的企业家最感动的,是近年来有的省份仅仅因为怕出事故而“非政策性”频频关停煤矿,府谷县却没有简单地关停,而是正面加强管理和防范,尽量保证正常生产。
煤炭企业家们认为,府谷县政府能实事求是地对待,是“有担当”。
政府的“有担当”,也体现在面对金融危机、面对行业衰退、对企业的帮助上。府谷煤化工集团总经理石磊说,2008年兰炭产业关小上大刚搞完,就碰上金融危机,县委、县政府尽心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还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困难企业的救急,让他们非常感动。石磊说,只要府谷经济能继续发展,这类善举、义举会源源不断。
捐给政府实施,也与这几年来政府对民生的大量投入,体现出来的民生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分不开。府谷近年来改善民生的投入逐年加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几年,政府对民生问题想得多,规划得多,做得多,这钱给政府,他们不会拿去做其他事”,党忠说,“政府为公益事业比我们想得多、统筹得好。”因此虽然考虑过自己成立基金会,最后还是认为由政府实施更好。
近13亿元的捐款能全部落实吗?党忠表示,这几年来,府谷企业家承诺的捐助,没有一起落空的。按照计划,2010年将到款7亿元,2011年3亿元,2012年余款到位。党忠说:“企业家是讲诚信的,捐助是自愿行动,除非有政策变化和意外,正常情况下落实没问题。”
捐助者担心捐款在使用中会被浪费吗?捐款1100万元的杨侯再说,这钱来之不易,全社会、全县人民、企业家都在关注,监管得要比一般的财政资金、建设资金更严。实际上,部分捐款的使用已经定向:如高乃则的3亿元用于府谷中学建设,高菲的1177万元用于第二医院的感染病房……
近年来,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于“暴富”的人群,一些地区有了“仇富”这一说。记者走访府谷民间,发现并没有这一情绪和概念。人们对“煤老板”,是渐渐趋于肯定的。为什么对于具有“暴富”色彩的煤老板,府谷社会能不“仇富”,而有平和心态甚至肯定之情?
这首先与府谷“煤老板”的发家史息息相关。府谷煤老板的成功,是坚持、运气加上长远的眼光。从开始阶段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03年,府谷煤矿一直是惨淡经营或略有盈余。许多煤老板那时在长期躲债,艰难维持。坚持不下来中途转让的大有人在。比如当地著名的慈善家刘彪,在2003年春节都是后半夜潜入家门,几个小时就走,因为讨债的太多。
坚持到2005年煤炭价格“井喷”的,都经历过煎熬和考验。如今,谈起“煤老板”,府谷人要么啧啧称奇,要么一声叹息,很少有心中不平的。
在府谷,不少“煤老板”保持了质朴的本色,不摆阔,不“扎势”。一些富豪依然保持着以前的质朴生活习惯。此次个人和所属企业捐款3亿元的高乃则,2009年下半年才从府谷城郊的阳洼村搬到单元房里,之前一直住在位于半山上的5孔砖窑洞里,当地人称其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许多人证实,“高刘现象”的另一个主角刘彪住宾馆一直将用不完的香皂等用品带走。
近两三年,“煤老板”们才开始普遍穿着西服皮鞋,以前不少人常穿粗布鞋。除了因为长年行走在乡间公路上,为了安全许多人购置豪华车外,府谷“煤老板”很少使用奢侈消费品。
府谷一位经常与煤炭企业打交道的县领导说,府谷“煤老板”普遍保持着陕北农民的质朴,正气很足,越来越有公益精神,是一群“可爱”的人。
社会对“煤老板”的认可也与其长年的乐善好施、鼎力支持公益事业有很大关系。府谷的“煤老板”,都有为农村修路、助学、助医、扶危济困慷慨解囊的事迹。2007年开始的“双百工程”,煤老板已经为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5.3亿元。
有人说,府谷的民营企业家精神,在高乃则、刘彪的名字上得以体现:高:面对机遇目光高远;乃:报恩反哺;则:遵守规则;彪:敢于冒险……居然颇为精到。
在写这篇报道时,记者为措辞究竟是“煤老板”还是“企业家”颇费踌躇。看得出来,府谷的煤老板正在努力地向更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转型、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