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 字希文 其先邠州
9.D(属:归属) 10.A(A连词,表原因;B 介词,被/动词,是;C动词,到、去/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11.B(①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④表现范仲淹坚持原则,⑤表现里巷之人都很爱戴范仲淹) 12.
B(“终于说服了太后”有误,“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范仲淹并没有说服太后) 13.⑴儿子们以至于要换穿衣服才能出去,仲淹却很安然。(共3分。采分点:“诸子”“易”“晏如”各1分) ⑵太后接受先帝的临终嘱托,调教保护陛下十多年,应当掩饰她的小过失,来保全太后的美德。
(共4分。采分点:“遗”“调护”“故”“以”各1分) ⑶等到夷简被罢免,召范仲淹还朝,依靠他处理政务,朝廷内外期望他有所作为。
(共3分。采分点:“罢”“倚”“中外”各1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的祖先是邠州人,后迁居江南,就成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母亲改嫁长山朱氏。
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冬天很疲惫的时候,用冷水洗脸;食物不充足,以至用稀粥维系生活,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考上了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来奉养。
监管泰州西溪盐税,迁升大理寺丞,调职监管楚州粮料院,母死离官。晏殊任应天府知府,听到仲淹的名声,召来安置在府学。上书请求选择郡守,推举县令,斥退游荡懒惰之人,去除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慎重选举,安抚将帅,共一万多字。
服满丧期,通过晏殊推荐,任秘阁校理。曾经把他的俸禄分着供给四方云游之士,儿子们以至于要换穿衣服才能出去,仲淹却很安然。常常感奋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振奋崇尚风度节操,是由仲淹提倡的。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受理朝政,天子率领百官为其敬酒祝颂长寿。仲淹极力陈言,而且说:“在内宫侍奉母亲,自有家人之礼,但是和百官站在一起,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取法。
”并且上疏请求太后归还朝政,不予答复。不久通判河中府,调到陈州。当时正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在陕西收购木材。仲淹上言:“昭应、寿宁,不久前天示惩戒。现在又大兴土木,破坏百姓产业,这不是用来顺应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
应当停止修建寺院宫观,削减常年收购木材的数量,以清除积欠。”又上言:“宠信的近臣大多由宫内直接发出诏令授任官职,这不是太平之时的政策。”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仁宗认为他忠诚。
太后去世,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大多揭露太后时的事情,仲淹说:“太后接受先帝的临终嘱托,调教保护陛下十多年,应当掩饰她的小过失,来保全太后的美德。”皇帝就诏命朝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时的事。
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任用的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仲淹献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这样是按照次序迁升,这样是不按次序,这样是公正,这样是偏私。况且提拔或降格任用近臣,凡是超过常格的不应都交付宰相。
”夷简不满。 当初,仲淹因触犯吕夷简,放逐在外几年,士大夫根据对两人曲直的评判,互相指责交结朋党。等到陕西用兵,天子认为仲淹是士人众望所归,提拔任用他。等到夷简被罢免,召范仲淹还朝,依靠他处理政务,朝廷内外期望他有所作为。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减宠信滥用之官,考察官吏政绩,日夜谋划导致天下太平。但改革不能循序渐进,规模广大,论事者认为不可行。直至派出按察使,多有举发弹劾,人心不满。 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博爱乐于善行,士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
死的那天,四方之人听说的,都为之叹息。治政崇尚忠实宽厚,所到之处有恩德,郐、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失去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