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梦 沈心工】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

2017-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1902年4月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1902年4月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

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昨夜梦》和《送别》除了歌词不同之外,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沈心工保留了原曲中的切分倚音,虽然不能说这就是《昨夜梦》不如《送别》的最重要的理由,但这很可能说明李叔同的艺术能力确实更胜一筹。

就《送别》而言,曲虽是旧曲,但在中国的语境中却是新曲,因为它与中国传统的作曲法有很大差异;词虽是新词,但在中国语境中却是旧词,因为他秉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神。它深远的意境中包含着无限的感怀,带着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抒情性特征。

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以及妈妈》Dreaming of Home andMother是首“艺人歌曲”,此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饰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模仿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1907年接纳《梦见家以及妈妈》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李叔同对原曲作了细节上的修改,去掉了每四小节出现的切分倚音,这可能也是曲调变得更有东方韵味的原因。

如今《旅愁》在日本歌颂传唱不衰,《送别》在中华神州则成为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或许美国的原版今日已风行不再,但中日的再创作版却成了精品,这就是多元文化碰撞闪耀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