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简历 开国将军李达简介
李达(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 ,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计任职时间更是长达40年之久;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李达图册李达,一九二五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
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边独立一师参谋长、第三团团长,红十七师参谋长兼十三团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
..李达(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 ,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计任职时间更是长达40年之久;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 李达图册 李达,一九二五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
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边独立一师参谋长、第三团团长,红十七师参谋长兼十三团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和监察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达上将 - 大事年表 李达图册 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2年初到西安考入乐道中学,同年夏末转入省立单级师范学校,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 1924年在横渠任小学教员。 1926年在甘肃平凉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1927年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八十二旅任迫炮连排长。 1928年任旅部参谋,1929年任手枪旅副连长。 1930年任学兵连连长。 1931年到江西,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七十四旅任连长。
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湘赣边革命根据地,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三团代理团长、红八军参谋处处长。 1933年任红十七师参谋长兼五十团团长,同年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任红六军团参谋长。 曾参加湘赣边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同年8月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10月他率军团一部首先在贵州沿江地区与贺龙所率红二军团会合,后调任红二军团参谋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为李达等将军授勋章图册 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 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1937年任援西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
1938年任师参谋长。 1943年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 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进行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与指挥上党、邯郸等战役,并曾到国民党新八军与军长高树勋商定该部起义事宜。
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参与组织出击陇海路、定陶、鄄城、巨金鱼等战役。 1947年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挺进大别山。 1948年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曾参与组织指挥宛西、宛东、郑州等战役。
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委。淮海战役后,参与组织指挥渡江、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2年兼任云南军区司令员。
参与领导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及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 李达赴内蒙古视察驻军和军工厂时,在草原上骑马。图册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 1954年1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兼任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任。
同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免去国防部副部长职务。 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1964年2月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迫害,被关押5年。
1972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至1988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曾被选为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病逝。 李达上将 - 从军报国 李达图册 1925年,李达从陕西省立单级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当小学教员,后任横渠区保卫团帮办。眉县历史上出过两位名人,一位是为秦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白起,一位是北宋主张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家张载。
故乡这一文一武两位先贤,对青年李达影响很大。他立志效法他们,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1926年1月,李达在平凉考入国民军的西北陆军第二军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
1927年2月,李达从第二军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军第十四师任军需官。4月,国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潼关进击奉系军阀。李达随第十四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孙连仲指挥的右路军作战。
1930年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李达随冯玉祥部对蒋介石军队作战。冯玉祥战败后通电下野,李达所在的第十四师移驻山东,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旅。
李达任第七十四旅学兵连连长。1931年2月,蒋介石命令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率部开赴江西,参加“围剿”中央苏区。 李达图册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二、第三次“围剿”中,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旅大部被歼,2300余名官兵被红军俘虏。
“围剿”失败后,各路国民党军都得令撤出苏区,惟独第二十六路军被留在宁都困守,陷入苏区军民的包围之中。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多系北方籍,不服南方水土,半年多时间就病死上千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全境。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强烈要求离开江西“剿共”战场,返回北方抗日。孙连仲看到军心动摇,致电蒋介石请求准许第二十六路军开回北方,遭到蒋介石严词训斥。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十六路军中的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秘密发展党员,加紧准备起义。12月14日,宁都起义爆发。李达事先虽不知道起义的决定,但他早就对国民党军在济南、在东北不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行径不满,红军的许多主张,在他头脑里都有共鸣。
所以,他满腔热情地参加了起义,与第二十六路军1.7万名官兵一起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图册 红五军团整编期间,到中央苏区开会的湘赣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王震经中革军委批准,到红五军团选调军事素质较好、能组织军事训练的干部,李达等数十人被选中。
2月初,李达随王震来到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湘赣苏区,被任命为湘赣独立第一师第二团四连连长。
2月中旬,湘赣独立第一、第三师合编为红八军,李达被提升为红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三团团长。不久,李达又升任红八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1933年2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红八军奉命配合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反“围剿”作战。李达协助萧克、政治委员蔡会文组织指挥了九渡冲战斗和棠市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500余人,其中俘2000余人,缴枪1500支,缴获军衣2万套,取得了重大胜利。
1934年1月,中革军委命令第十七师北上,破坏南昌至九江的交通动脉南浔铁路,以牵制正在“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李达协助萧克指挥部队在江西奉新县境内的黄沙地区,痛击前来堵截的国民党军第十八师。
李达在黄沙战斗中负伤,但他仍带伤协助萧克组织部队行军作战。3月下旬,李达和萧克率第十七师回到湘赣苏区。4月5日,李达参与指挥沙市伏击战,仅两个多小时就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三旅,活捉旅长侯鹏飞,缴枪2000余支。
李达上将 - 西征-长征 1935 年,李达(左二)与贺龙(左一)、关向应(左三)、任弼时(左四)、王震(前坐者)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合影图册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湘中开创新的根据地,并与贺龙任军长的红三军取得联系。
中革军委任命任弼时为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8月7日,红六军团踏上西征的征途,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于8月12日进至湖南桂东的寨前圩,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
萧克任军团长兼第十七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兼第十七师政治委员,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兼第十七师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0月7日,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县的甘溪镇与广西军阀部队第七军遭遇,陷入湘、桂、黔国民党军20多个团的重围。
战斗失利后,红六军团被截为3段,情势十分危急。李达带领第十七师第四十九、第五十一团各一部突围后,临时将这400余人编为特务团。
李达在队前作了动员,带领这支被打乱建制、又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络的孤军去梵净山区寻找贺龙部。10月24日,在梵净山西北方向的木黄找到了红六军团主力。10月26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召开了隆重的会师大会。
两军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军团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贺龙得知李达精通参谋业务,善于搞军事训练,特地把李达调到红二军团当参谋长。
李达到职后,协助贺龙、任弼时制订了湘西攻势作战方案,并参与指挥了开辟湘鄂川黔苏区的龙家寨、浯溪河等战斗。红二军团“肃反”时,军、师两级的7位参谋长全部被错杀,造成司令部机关工作陷入停顿状态。
李达建议在军团和师司令部设作战、通信、侦察、管理4个科,团也设精干的司令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批准后,李达选调了一批兼具军事、文化素质的干部到各级司令部当参谋。他还利用缴获国民党军的5部电台建立起军团之间、军团与师之间的通讯网。
这些措施,保证了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对两个军团的统一指挥。 1936年6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北部的甘孜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
7月中旬,红二方面军开始过草地。到达甘肃南部哈达铺后,红二方面军决定发动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
9月8日,李达起草了这次战役的《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9月11日战役发起后,李达协助任弼时、贺龙、萧克等指挥作战,至20日一举攻占甘南4座县城和陕南的部分地区,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
李达上将 -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中期,李达(左)与刘伯承(中)、邓小平(右)在太行山区。图册 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其中,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李达任参谋处处长。
9月6日,第一二九师在陕西三原石桥镇举行出师抗日的誓师大会。因倪志亮还未到职,由李达协助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主持大会。誓师大会冒雨举行后,第一二九师移驻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9月30日至10月6日,渡过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进入1938年后,李达在刘伯承和第一二九师新任政治委员邓小平领导下,在多次战斗中为痛歼日军做了大量具体工作。1939年3月,李达随师首长回到太行区。
4月3日,李达组织第一二九师直属队、第三八六旅一部及师随营学校,在山西黎城上赵栈村接受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检阅。7至8月,李达按照刘伯承、邓小平的意图,部署实施了第一二九师部队对平汉、正太铁路的分段破袭战。
正当八路军、新四军与日伪军浴血苦战之际,国民党顽固派却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晋冀鲁豫区,他们袭击八路军,摧残抗日政权,残杀共产党干部。第一二九师首长决定,由李达和第三八五旅政治委员谢富治指挥,首先回击侯如墉和乔明礼部。
1月12日,正当侯如墉和乔明礼向接受第一二九师领导的平汉抗日游击纵队范子侠部进攻时,李达、谢富治指挥第三八五旅主力、冀西游击队、冀南军区部队及配属的冀中军区部队发起反击,歼灭侯如墉和乔明礼两部共7000人。
日军出动2500多人援救侯如墉部,李达、谢富治又指挥各部给日军以重大杀伤。8月下旬,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根据八路军总部赋予第一二九师的作战任务,李达草拟了第一二九师的作战计划,组织司令部人员绘制了正太铁路西段情况图和晋东南情报图,编写了工兵、爆破等有关技术资料,印发给部队。
李达(左四)与刘伯承(左一)、邓小平(左二)、蔡树藩(左三)、王树声(左五)合影。
图册 1942年1月下旬,李达陪同邓小平到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指导精兵简政工作。5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纠集2.5万人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夏季“扫荡”,企图一举消灭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主力。
5月21日,刘伯承、李达率第一二九师师部转移,但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未能及时突出日军的合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机关突围时牺牲。
刘伯承、李达一面率第一二九师师部与日军周旋,一面指挥部队开展内、外线作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新编第一旅组成突击营奇袭长治飞机场,烧毁日军飞机3架、汽车14辆、油库2座;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在苏亭设伏,歼日军140余人;转至外线的第一二九师部队一度攻入虒亭、五阳、黄碾等据点;揳入敌后的游击队炸毁火车3列,破坏铁路20余公里。
日军在山区捕捉不到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后方又吃紧,不得不于6月19日撤退。
1943年6月14日,日伪军1500余人进占山西武乡县蟠龙镇及其附近地区,设置据点、修筑公路,企图分割太行抗日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责成李达指挥蟠(龙)武(乡)战役。7月19日,李达调集太行军区第一、第三、第四军分区5个团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参战,拔除日伪军据点10余处,歼日军2个小队、伪军500余人。
李达上将 - 解放战争期间 1946 年,李达参谋长(右)在陇海战役前的动员大会上。
左起为刘伯承司令员、薄一波副政委。图册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集中野战纵队组建野战军,由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
8月上旬,国民党军在增兵进攻苏皖、晋南解放区和追堵中原突围解放军的情况下,陇海铁路汴(开封)徐(徐州)间守备兵力有所减弱,刘伯承、邓小平立即报请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后,决定集中兵力于8月10日发起陇海战役。
李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插入国民党军纵深,破坏、控制铁路150公里。至8月22日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1.6万人,策应了中原、华东战场解放军的作战行动。9月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定陶战役。
10月,李达参与指挥巨野战役和鄄城战役,两战共歼国民党军1.4万人。11月至1947年2月,李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冀鲁豫战场大踏步进退机动,连续发起滑县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皖边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0个旅5万余人,再次粉碎了蒋介石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
3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兵力发起豫北反攻作战。 1947年6月,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战局发展,决定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把进攻的重点置于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
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在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掩护下,分3路向大别山挺进。
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区站稳了脚跟。12月,为打破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剿”,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实行分兵再展开:刘伯承、张际春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和野战军后方机关及第一纵队出大别山向淮西地区展开;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及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留在大别山区,坚持内线游击;刚从晋冀鲁豫地区南下的第十、第十二纵队分别向桐柏、江汉地区展开。
1949 年,李达(右一)与第二野战军部分将领合影。
右二起:谢富治、宋任穷、曾绍山、杨勇、杜义德。图册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
中原军区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7个军区。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纵队。
9月,李达被增补为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向中共中央军委及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建议举行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后勤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决定派李达去协助邓子恢,组织部队后勤和地方支前的工作。李达报请总前委批准,组建了各级支前司令部和运输司令部,迅速修复了从郑州到商丘的铁路和公路,开辟了从魏岗到桃园集、临焕集、龙山集的3条运输线,形成了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各类船只一齐上的局面,完成了运送给养、弹药、伤员、俘虏的任务。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向困守陈官庄地区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所率集团发起总攻,至10日将该集团全歼。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国民党军队55.5万人。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从2月起,李达即组织部队进行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4月上旬,李达按照刘伯承的指示组织了一次渡江登陆的实验性战斗。他命令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攻打长江中的一个江心洲,这个江心洲上有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师300余人,凭借地堡工事据守。
第三十五师的1个团在炮火掩护下乘船出发,仅用7分钟就登上江心洲,无一伤亡地全歼守军。这个战斗大大增强了部队指战员胜利渡江的信心。
4月21日,第二野战军从枞阳至马垱间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两天后,全野战军胜利地渡过长江。过江后,李达协助第二野战军首长指挥各兵团在近200公里宽的正面上多路向南追击,至5月27日,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安庆、衢州、金华、建瓯、邵武、上饶、南昌等86座城市,以及皖南、浙西、闽北、赣中的广大地区。
5月29日,李达在第二野战军机关、直属队大会上,作了渡江战役的总结报告。此后,李达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参谋长,但因情况变化没有到职。
李达上将 - 抗美援朝 1953 年10 月,李达(左五)陪同贺龙(四)与朝鲜人民军互赠锦旗 1953年4月18日,李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他交卸了西南军区的工作后,即于5月上旬赶赴朝鲜履任。
这时,志愿军正在酝酿夏季战役。李达协助志愿军首长选择攻击目标,制定作战计划,部署、调动部队。在战役发起前和战役初期,他到志愿军的5个兵团部、4个特种兵指挥部、5个后勤分部,朝鲜人民军的6个军团部跑了一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加强协调,确保了参战部队密切配合、战役顺利进行。
夏季战役期间,李达及时总结和推广参战部队的作战经验。战役第二阶段,第六十军取得了毙、伤、俘南朝鲜军第五、第三师等部1.
4万余人的重大战果,李达与第六十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详谈,总结出加强步炮协同等经验,并向参战各部队推广。战役第三阶段,第二十兵团部队经激战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攻占南朝鲜军层层设防的轿岩山阵地。
李达在南朝鲜军的尸体尚未掩埋的情况下登上轿岩山,细心勘察南朝鲜军在美军指导下设置的障碍物、构筑的纵深阵地、铺设的急造军路,找出了其特点。 李达像在国内打仗时一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他曾到上甘岭、下甘岭、五圣山实地研究战例,还到东、西海岸勘察工事和地形。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很有独到见解。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曾将李达誉为“诸葛先生”。 1974 年5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前左四)会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
前左三为友好参观团团长李达。图册 李达对朝鲜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停战前的一天,李达对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谭善和说:“我转了一些地方,看到朝鲜老百姓确实很苦,有不少挨饿的。
你们有没有结余下来的粮食?要是有,就拿出来支援朝鲜人民吧。”谭善和按照李达的指示,从志愿军工兵部队历年结余的粮食中拿出20万斤,经志愿军司令部转交给朝鲜政府有关部门。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李达组织志愿军各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了许多学校、厂房、水库。一些由志愿军承建的重点修复项目,如大同江铁桥、朝鲜内阁联合办公大厦、平壤市综合医院、牡丹峰剧场、泰川水库等,他都到施工现场视察指导施工。
7月31日,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洪学智、李达、李志民等志愿军领导应邀到平壤,参加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的授勋典礼。李达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2月,李达回国参加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会上,李达结合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就司令部机关建设如何适应现代战争问题作了发言。1954年4月,李达奉命从朝鲜回国。
李达上将 - 人物性格 李达将军,大高个儿,枣红脸,肥耳垂肩,慈祥可人。将军性温和,临大事而不惑,罹大难而不畏,极少动怒。凡遇不遂心事,只轻言三字:“乱弹琴!” 李达上将 - 人物评价 江泽民为《李达军事文选》的题词图册 江泽民为《李达军事文选》题词:“多智善谋,功勋卓著”,高度评价了李达的军事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达的军事谋略才能已有口皆碑,王震曾幽默地谈起李达的名字:“‘李’者,十八子也,点子多也;‘达’者,兼济天下也,将才之谓也。
” 刘伯承、陈毅两位元帅在称赞李达的工作时,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任弼时多次和毛泽东说过:“没有李达,红六军团生存不易。后来能成立红二方面军,李达居功至大。
”1993年7月12日,李达上将在北京病逝。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长留于世的精神风范——悼李达同志》的文章,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曾经涌现过灿若星河的一代名将,李达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