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藩操樊梨花】 历史传说 樊梨花锁阳关大战杨藩
自娘娘山延山脉向东数公里,是宣化县李家堡乡关底坟有名的险要隘口---锁阳关。锁阳关海拔1332米,是宣化通往赤城的交界处。自古以来,锁阳关是兵家相争之要地,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从锁阳关南北走向的山梁上有一道痕迹,是土加石块构筑的古长城,沿山脊走向延伸。在锁阳关古道的北侧有一较大的与长城连在一起的方形墩台,残高约5米。墩台向北,土加石的长城沿山脊而上,向北延伸,长城残高l米左右。
据赤城县志载:“龙关县城西南二十里龙门山上有关额曰 ‘锁阳’,曰‘控御’,又有碑镌‘龙关天险’四字,二门之间南北两面纣石为墙上有戍楼,其北山巅有将台,相传唐女将樊梨花曾镇守此关。”锁阳关地面设施现已无存,锁阳古道荒废,将台依然矗立在山巅。
据宣化县志载:“唐朝建国后,太宗李世民兴兵扫北,率军数十万,战将近百员,离了京都长安,浩浩荡荡向东北进发。沿途斩将夺关,势如破竹,唐王十分高兴,便乘胜挥师东进。一日,杀到这座锁阳关下……”
相传,唐王东进到锁阳关时,把守此关的番将名叫杨藩,此人面目丑陋,但武艺高强,凶猛异常,人称丑鬼杨藩。唐朝兵马一连多次攻关,都被这个丑将战败。就连人称白袍将军的兵马大元帅薛仁贵,还有力能摇山、性如烈火的疆场名将尉迟敬德,也不是他的对手。足智多谋的大唐军师徐茂公也乱了方寸,想不出个好对策来。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唐王心如火燎,心情十分焦躁。
危难之中,军师徐茂公突然想起了女将樊梨花,于是派“福将”程咬金,直奔山西绛州城去请樊梨花。
樊梨花是一位巾帼俊杰,智识超人,武艺出众,手使一把金背大刀,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是她正有孕在身,在家休养。这日,她忽见程咬金风急火燎而来,暗吃一惊,便问起边关的战事来。程咬金就把唐王受阻锁阳关的经过细说了一遍。樊梨花听罢,怒气万分,立即点起家兵让程咬金带道,日夜兼程,向锁阳关急进。
不到数日,到了锁阳关下。樊梨花命军士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自己却甲不卸身,马不下鞍,独自到关下去叫阵。这日丑鬼杨藩正好在关上巡视,忽见远处来了一彪人马,正在惊疑,又见一位女将前来讨战,心想:唐朝真是无能,怎搬来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孩前来讨战?根本没把樊梨花放在眼里,便大开关门,拍马当先,冲了出来。
樊梨花等杨藩来到近前,也不通名报姓,便策马举刀,向他砍去。杨藩因连败唐朝名将,正心高气傲,哪里还怕一员女将?他冷笑一声,挺枪来迎。当下二人刀枪并举,战在一起……从正午一直杀到红日西沉,也未见输赢,二人便各自勒马住手,约定来日再战。
第二天,杨藩打算把樊梨花诳到关下,再用伏兵活捉,所以上阵交手只战了几十个回合,便佯做败阵,驱马向关上跑去,樊梨花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来到关前,杨藩正要招出伏兵,樊梨花眼疾手快,张弓搭箭,只听一声弓弦响,一箭正中马腿。
那匹马暴叫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杨藩被甩出几丈远。樊梨花一拍战马,腾身赶上,挥起手中的金背大刀,斜刀横劈,把他剁成了两片。不可一世的杨藩,只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直到现在,锁阳关前的石山上,仍可看到大片鲜血似的紫红色痕斑,那就是当年樊梨花刀劈杨藩时溅在上面的血迹。
在那山石上边还有寸许深的马蹄状石窝,人们说那是樊梨花冲上关时,战马踩出的蹄印。樊梨花斩了杨藩,便指挥人马,猛攻锁阳关。关上敌军见主将已死,无心恋战,不消一日,早跑散了大半。很快,锁阳关就被攻破。
《隋唐传》书中也记载了当时樊梨花攻关的情景。她率领军队爬越锁阳关时,行至半山军马个个疲劳至极,举步维艰,樊梨花大惑不解,便请教军师,而军师也不得其解,只好问当地乡民,乡民告知曰:“此山为吸铁山(即磁铁),因马掌为铁,被山石吸住,故军马艰辛也”。樊梨花恍然大悟,立即通知士兵裹住马蹄,方行至山顶。
锁阳关下的关底村,在《隋唐演义》书中也有多处的叙述,原有城墙和城门,在唐代称“锁阳城”,又称“龙门关”,据说,唐朝建此城时,主管建城的官为了省钱,北城墙建的没有南城墙长,结果没有把城池建方,所以建了个南头大北头小的大头小尾式城池,老百姓称之为“棺材城”,后来到明代又重建了此城,现存有遗址。 (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