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后代 张田欣:学习宣传艾思奇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以艾思奇为榜样,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是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重大命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刘云山同志在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的讲话中,对于新时期推进大众化明确提出了六点要求,强调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艾思奇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宝贵精神,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当代中国

二、以艾思奇为榜样,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历来是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重大命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刘云山同志在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的讲话中,对于新时期推进大众化明确提出了六点要求,强调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艾思奇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的宝贵精神,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群众。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大众化作为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掌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用更宽的视野来把握大众化的地位和作用,用更高的要求来对待大众化的工作任务,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能不能说服群众、掌握群众,关键在于理论与群众联系的紧密程度。贴近群众的需求、服务于群众的理论,群众就会接受它、欢迎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我们要学习艾思奇坚定不移的群众立场,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答和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我省是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各民族群众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这一最大关注点,努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帮助他们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答他们的思想疑惑。

要了解群众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用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讲解理论,不仅让群众喜欢听,还要听得懂。

要认真研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宣传普及。要保护和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参与到理论宣传普及中来。近几年来,我省涌现出的农村义务宣传员张家营、腾冲“五老”宣讲团等,说明群众参与理论宣传的积极性在提高,我们要保护好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土专家”、乡土人才等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合力。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我们要学习艾思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国家兴亡、民族前途、人民疾苦紧密联系起来的做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就要立足国情省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联系这些阶段性特征在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帮助人民群众深化国情和省情认识,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上来,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重大意义,增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我们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在推进富民强省战略中的生动实践,阐释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群众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既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实际问题。群众不欢迎空洞的理论说教,他们既期望理论能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更期盼理论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我们在提高群众思想理论水平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紧紧抓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具体可操作的政策转换这一根本环节,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的政策宣传与解决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问题结合起来。以解决大众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突破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大众的理论,是为大众服务的。

三是坚持通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理论最大限度的通俗化,是理论通向大众的桥梁。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在推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上,艾思奇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要学习艾思奇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事例、巧妙的比喻、明快的文笔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通俗化的语言、形式和载体,努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走进人民大众。

坚持通俗化,首先是要转变话语方式,用群众的语言、百姓的话语来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适应理论宣传教育感性化、日常化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各民族群众的语言习惯,用家常话、明白话、管用话吸引群众,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坚持通俗化,要努力实现表达形式的大众化,用群众的经验、身边的事例来说事明理。我们要把科学理论中的抽象表述尽可能转换为人们易于理解的鲜活生动的表达形式,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工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典型说话,做到朴实、准确、直白、生动,使人们从切身体验中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

坚持通俗化,要实现传播载体的大众化。在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影响,使他们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阵地。

在继续运用举行报告会、编写理论读物、开办宣传栏、树立先进典型等方法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的同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新闻出版、影视作品、文艺创作演出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