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的父亲是谁?】毛新宇丢人事件
毛新宇最近毛泽东唯一“嫡孙”,那个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的中国军队的博士研究员,大校毛新宇,又在两会抛头露面,成为官媒宠物,实在有辱国人视听。
2008年,毛泽东嫡嗣毛岸青的遗孀邵华病重,赶上人大政协换届,邵华独子毛新宇被胡锦涛聘为全国政协委员,使得毛氏香火在政协代代相传。邵华于2008 年七月病逝,去年三十九岁毛新宇闹出又继承其母“少将”军衔的笑话,后解释为“误传“,不过,升为“少将“,在胡锦涛关照之下,指日可待。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冥辰116岁,作为毛泽东“嫡孙”的大校毛新宇,却没有像母亲在世时候一样,能和两个“姑姑”李敏和李纳,一同在《毛主席纪念堂》祭典“爷爷”毛泽东,这条消息绝不是误传,据说两个“姑姑”,还有一个“堂叔”毛远新,都拒绝和他一同祭拜毛泽东。
毛新宇自生下来,从来没有见过毛泽东,他自己解释:“我爷爷怕江青害我,所以没让我进他家。”江青五十年代患子宫颈癌,去苏联治疗之后开始与毛分居,在晚年要见毛都得经过张玉凤,“害命”一说乃是无稽之谈。实际上,若没有江青,毛新宇的姥姥张文秋,恐怕自己就在丰泽园登堂入室了。
张文秋一辈子结过多次婚,攀毛泽东这门亲,是她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一九四九年张文秋把刚满十八岁的大女儿刘文松(别名刘思齐)嫁给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一年后的十月到朝鲜志愿军总部参战,一个月之后就在美军空袭中牺牲。毛泽东把儿子牺牲的消息瞒了思齐两年,最后还是告诉她,收她为干女儿,后来思齐找了一名军人再嫁。1959年,毛泽东所剩唯一儿子毛岸青从苏联治病回归,在中宣部任俄语翻译。张文秋立刻想到要与毛家再续姻缘,就把21岁的二女儿陈安云,别名张邵华介绍给毛岸青。当时邵华已有男朋友,两人相差一岁,就是徐海东大将的大儿子徐文伯。
张文秋活生生将两人拆散,第二年毛岸青与少华结婚。毛岸青小时母亲杨开慧牺牲,只能跟着哥哥要饭,被警察打得大脑受伤,两人婚后,生活难以和谐,十年之后邵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毛新宇。是年毛泽东已经七十六周岁,从来没有想看这个孙子一眼。
因为毛家都认为他非岸青所出。小时候新宇追着岸青喊爸爸,就连有病的毛岸青都说:“谁是你爸爸!”青年时的毛新宇已经有和毛家一样的胖大身躯,但是知情人都指指点点,毛新宇的胖和毛家人的胖完全不一样,毛家人的面部肉是松驰的,而毛新宇的颊部两个结结实实的大肉团,是向前突出的,这正是徐家的特点。
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
徐文伯1937年2月生,一九五八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一九六二年毕业。邵华于一九五九年也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徐文伯同为校友,其母为了拆散他们的恋爱关系,通过组织硬将邵华转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因为毛岸青一直在大连养病。
与毛岸青结婚之后,1961年邵华才重新回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延至1966年毕业。徐文伯1990——1999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徐文伯的小妹妹徐文慧,退休军医,现任《将军后人合唱团》副政委,她才是“毛氏皇孙”的亲姑姑。
徐文伯:我爸爸跟妈妈相识是在长征的时候,当时决定女同志都不要参加长征,因为路太远了。部队里只有7个女同志,就给她们一些钱,安置起来了。我母亲是童养媳出身,反抗意识很强,她不干,给我什么东西我也不走,就在田埂上跟参谋长闹。这时我父亲过来了,说这小姑娘怎么回事。然后问清情况,就把她们带着了。
记者:当时是他们第一次相互认识,一位是军长,另一个是女战士。后来您父亲负伤,您母亲一直照料他,两人就是这样开始相爱的吧?
徐文伯:对,那是爸爸负伤最重的一次,我母亲是二十五军的护士。谈恋爱就在这儿,当时爸爸负伤的时候,妈妈用口把血痰吸出来,后面三个月都是我妈妈照顾的。
爸爸和妈妈结婚的时候,非常简单,是在永平跟刘志丹会师以后。结婚以后要到司令部去,妈妈不敢进,爸爸的大衣比较大,就把她遮在后面,就这么盖着进去。人们一看军团长怎么四条腿,他说这是徐海东式的大衣。(笑)
记者:翻相册我们看到很多您父母在一起笑得很开心的照片,您父亲也曾经说过,“没有你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们的感情非常好是吗?
徐文伯:父母感情非常好。1938年一大批女学生到延安,其中有人就让我爸爸跟我妈妈离婚,说给你介绍个漂亮的。凡是来说的,他就骂太混蛋了,我们是战争中培养的感情。
后来到了大连以后,苏联原卫生部长来给爸爸看病。看片子的时候,他说,这个人早就不在了吧。后来见了爸爸,大喊奇迹,说你能活着真是奇迹!又问妈妈怎么照顾,爸爸躺了这么多年,他身上没有长过任何疮。妈妈说就是每天都清洗,再就是吃些中药。那个苏联专家说,没有夫人,你活不到今天,夫人对你的照顾完全符合巴甫洛夫学说。
1951年,总理到大连,对我妈妈说:“我代表党中央,代表毛***感谢你,感谢你这么多年照顾海东同志。”1959年国庆节,中央专门发来请柬,让妈妈坐在上将席。
爸爸病了近30年,一直讲,没有你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
从辉煌到淡泊
记者:您父亲的纪念文集上有一句:“徐海东早年辉煌、中年淡泊、晚年凄凉”,话说得或许不太准确,但是也反映出他的一种状态。从1940年到1970年他病了30年的时间,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很想知道,他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呢?
徐文伯:如果静养肯定养不下来,他感到还有事可做,不是那么孤独。他睡在担架上,很多叔叔来给他介绍敌情,他就讲怎么打,结果后来一打准胜。所以当时在淮南就说我父亲能掐会算,神了。所以这些老叔叔们都信任他。这对他是很大的鼓舞,因为他是以打仗为生的人,一天不打仗就不行,他在延安跟毛主席讲,我一打仗病就好了,主席讲这是你的发明。
记者:您父亲曾经多次病危,有没有撑不下去的时候?
徐文伯: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很乐观。有好几次病危,他却反过来安慰妈妈、安慰我们。说人总要有一死嘛,这个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不能安慰他,他却反过来安慰我们,不要哭,说好多同志牺牲了,刚才还在说话,一出门就牺牲了,这种事情不是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