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嵘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大类招生打破学科界限 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 今年,清华在全国各省份开启大类招生,全校所有本科招生专业将合并为16个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人文与社会类等。
为了配合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不单是清华,多所学校今年都在追赶大类招生的"快车"。18日,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清华大学能源类首席教授曾嵘、清华大学化生类首席教授王宏伟做客新华网访谈间,为广大网友解读2017年清华大类招生相关政策。
大类招生打破学科边界 减少考生志愿填报盲目性
刘震介绍,清华大学在前期新雅书院实体化和机械学院大类招生试点的基础上,从2017年起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
刘震表示:"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据介绍,学校成立的大类培养领导小组中,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亲自担任组长。在3月31日召开的大类培养领导小组会议上,邱勇表示,教育教学改革是清华大学一综合改革重点,而大类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大类培养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这项改革的实施将对清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大类培养对专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清华大学章程》描述的清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大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落实"宽厚基础",强化在大一期间的通识教育属性。
刘震强调:"清华大学提出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在强化大类通识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介绍,清华的大类培养实施过程复杂,但衡量标准简单而明确,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来清华读书深造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大一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高效、阳光,更有"获得感";此外,此举大幅提高学生的通识教育素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更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与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