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雨的年薪是多少】朱芳雨在广东的年薪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朱芳雨 年薪500 身价200万,朱芳雨曾经的中国男篮主力前锋,年薪也是高居CBA第三位.即便他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也退出了国家队,可他的水平依然非年轻球员可比.广东宏远的一些关键球,都由朱芳雨来完成.所以年薪500万,也是无可挑剔的.朱芳雨这几年都是NIKE的主打球员,朱芳雨最早的时候签约过匡威,据透露,朱芳雨的合同都在200万一年左右,并且合同直接签到退役.不过合同的金额也和是否入选国家队以及全明星赛直接挂钩.不过基本在这个数是没问题.王仕鹏 年薪400万  身价200万,截止20

核心内容:朱芳雨 年薪500 身价200万,朱芳雨曾经的中国男篮主力前锋,年薪也是高居CBA第三位。即便他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也退出了国家队,可他的水平依然非年轻球员可比。广东宏远的一些关键球,都由朱芳雨来完成。所以年薪500万,也是无可挑剔的。

朱芳雨这几年都是NIKE的主打球员,朱芳雨最早的时候签约过匡威,据透露,朱芳雨的合同都在200万一年左右,并且合同直接签到退役。不过合同的金额也和是否入选国家队以及全明星赛直接挂钩。不过基本在这个数是没问题。

王仕鹏 年薪400万  身价200万,截止2015年1月31日,王仕鹏目前的年薪是在400万。王仕鹏现效力于广东东莞银行队,他的薪资属于高水准球员的待遇了,王仕鹏也是物有所值的球员,尽管他的发挥不太稳定,但在关键场次中几乎没掉过链子。

    朱芳雨王仕鹏这几年都是NIKE的主打球员,王仕鹏在NIKE签约之前是adidas旗下的球员。据透露,朱芳雨王仕鹏两人的合同都在200万一年左右,并且王仕鹏和朱芳雨一样两人的合同都是直接签到退役。

在CBA赚的就是少目前CBA球员收入支付形式不一,主要分为年薪制和月薪制。球员打球的收入主要包括月工资、训练费、联赛出场费、赢球奖、连胜奖、名次奖等。同时,CBA球员还有额外收入,例如接拍广告,参加商业比赛以及球员转会等。

如果入选了国家队,每月还有至少2000元的国家队训练费。 历史·职业化12年 球员收入稳步上升 CBA联赛自1995年职业化以来,如今已走过12个年头。其间,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伴随这些改革,CBA球员们的收入也发生了变化,总体上是稳健上升。

据了解,CBA职业化之初,当时握有球员顶薪的是奥神队的马健,号称“中国篮坛第一狂人”的他年收入达到80万元左右(1999年便跻身百万身价之列)。

同时期,八一队的刘玉栋也可以拿到50万元左右,吉林队的孙军大致也是50万元,首钢队的巴特尔则是60多万元。当时,国手中间不少人都能拿到30万元以上的年薪。当然,也有低于这个数字的,比如胡卫东、郑武、李晓勇等人,他们的年收入都徘徊在20万元左右。

1999年前后,CBA球员的薪水再度上涨,以出手阔绰的广东宏远为例,他们主力球员的年薪已经超过30万元,而不算有钱的山东队的主力队员年收入也达到了6位数。到了2005-2006赛季,名次靠前的几支球队的当家球星年薪一般都能达到60至80万元左右;一般的主力球员也能挣到20至30万元;替补及年轻队员的月薪则为2000至5000元不等。

这一时期,CBA球员最高年薪仍是巴特尔,易建联等偶像派球星年薪虽未过百万,但加上广告代言等收入后,每年也有近200万元的进账。 总体而言,CBA职业化改革以来,广东宏远一直都是球员们梦寐以求的东家,他们和新疆这两大豪门,每年俱乐部的投入都在1000万元左右。

一般俱乐部则为700万至800万元。俱乐部投入大,花在球员身上的钱自然会多一些,尤其是当家球星的身价。据悉,不少俱乐部的当家球星其年薪都能占到球队总薪金的一半左右,例如胡卫东、孙军等人在当打之年便是如此。

尴尬·月薪1500元 “板凳”回流低级联赛 尽管CBA球员的薪水已经随着职业化改革的发展有所提升,不过论提升速度以及提升幅度,篮球远远不及提早一年进行职业化的足球。

就球员收入而言,CBA球员的年薪可能有点拿不出台面。 自从足球职业联赛开始后的第二个赛季,“很多穷光蛋成了百万富翁”,这是中国足坛老人金志扬的话。可是,直到今天为止,CBA球员中年薪能达到100万的也不过就数得上来的那几个人。

事实上,在多数CBA俱乐部中,主力球员能拿到30来万的年薪已经不错。在那些以年轻球员为主的球队中,最高年薪能达到10万的寥寥无几,不少人都是一个月才拿4000元左右,甚至还有少数球员只得到1500元的月薪。 此外,一些球队中打不上球的小球员的收入就更可怜,这使得不少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放弃CBA,转投低级别联赛。

据记者了解,由于教练员的战术安排,一名原本很有潜力的球员在一支CBA北方球队中上场机会很少,月薪2000元,为了谋求发展,此人随后转投低级别的联赛,月薪直接涨到8000元。

上述情况并非个例,CBA联赛改革12年来,出现如此的“回流”确实很尴尬。如何解决,恐怕更为尴尬——要杜绝上述现象就要加薪,指望本就不盈利或者盈利很少的俱乐部再拿钱给年轻人涨工资似乎不太现实,难不成要篮管中心掏腰包?如果听之任之,岂不是给中国篮球的倒退埋下祸根?所以说,这是个两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