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廷芳清末 唐绍仪伍廷芳 唐绍仪幕后推动帝制终结 密电胁迫清廷承认共和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08年11月,溥仪登基,其父载沣为摄政王.不久,载沣以袁世凯有足疾不良于行为由,将其开缺回籍.唐绍仪(1862~1938)也被从美国召还,途中又被削去奉天巡抚职,赋闲天津家中.1910 年8月 17 日,唐被授邮传部尚书.就任时,清廷正与英.美.法.德等国商谈川汉路借款事宜,唐绍仪认为盛宣怀所拟借款合同草案,抵押.折兑.用人.购料等事权外溢,难以应允.四国代表多次催逼, 唐避而不见.又适遭丧偶,令其心灰意冷,不久即以病辞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蛰伏的唐绍仪料到清廷大势难挽.10月26日

1908年11月,溥仪登基,其父载沣为摄政王。不久,载沣以袁世凯有足疾不良于行为由,将其开缺回籍。唐绍仪(1862~1938)也被从美国召还,途中又被削去奉天巡抚职,赋闲天津家中。

1910 年8月 17 日,唐被授邮传部尚书。就任时,清廷正与英、美、法、德等国商谈川汉路借款事宜,唐绍仪认为盛宣怀所拟借款合同草案,抵押、折兑、用人、购料等事权外溢,难以应允。四国代表多次催逼, 唐避而不见。又适遭丧偶,令其心灰意冷,不久即以病辞职。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蛰伏的唐绍仪料到清廷大势难挽。10月26日,清廷任命唐为邮传大臣,遭到了他的拒绝。

袁世凯被开缺后,则连夜逃回到老家河南彰德,暗中注视着时局的变化。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率领由部分北洋新军组成的第1军火速南下镇压,另一部分北洋新军组成第2军,由冯国璋统领,听候调遣。这些由袁氏编练起来的新军,不听荫昌的指挥。面对各方压力,载沣不得不任命袁为湖广总督、兼办 "剿抚"事宜。但袁坐地起价,仍不愿出山。

1911年11月2日,清廷交出了军政大权,任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即电调唐绍仪等至北京组织内阁。唐告诉袁,他"不能参加一个以保留满清朝廷为政策基础的内阁",并 "花了几个小时劝说庆亲王,努力使他确信,朝廷务必体面地下台,以促成和解"。

11月26日,英国公使朱尔典在袁氏授意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建议南北停战议和。不久,双方达成停战协议。12月7日,袁世凯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与南方军政府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和谈。

南北和谈,电胁清廷

唐剪去辫子,并恢复使用原先的名字"绍仪"(溥仪登基后为避讳改为"绍怡"),于12月9日南下。长江一带浓烈的革命气氛,使他意识到"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因此,他不但"以真切诚意与南方各团体讨论实际问题",而且"共同研究如何对付北方"。

因为北洋清军在汉阳得胜,且黎元洪的湖北军政府更好对付,所以袁氏希望以汉口为和谈地点。但12月2日革命党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东南立宪派和列强各国为了便于控制和谈,提议地点设在上海。唐欣然前往,并劝袁作出让步。

12月17日,唐到上海当晚,即赴赵凤昌私宅惜阴堂与立宪派、革命党人深谈。翌日,他与伍廷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首次会谈。他在与南方领袖秘密开会时指出,共和"像已经从皇室手中逼到的一系列宪法上的让步同样容易",并保证袁世凯将合作。当时南方革命党人意见分歧,不少人对与北洋军队作战缺乏信心。唐的表态,无疑坚定了他们争取共和的态度和决心。

12月27日,唐密电清政府说:"若我不认共和,即不允许再行开议";并说孙中山西来,携款若干,携械若干,夸张革命声势,迫清廷同意召开国民会议以定国体。

袁氏虽默许唐通过赞成共和的方式为其攫取大权,但还没绝对把握当上总统之时,还需把君主、民主问题作为与南方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他佯装效忠清廷,坚持君主立宪。为此,唐向袁的心腹幕僚梁士诒、阮忠枢等通电,要求他们劝说袁氏。袁氏复电同意讨论国民会议问题。此后,唐与伍廷芳就停战罢兵问题达成了协议,同时进入了政体问题的谈判。

结果签订了一系列明显不利于北方的条款:国民会议由各地代表组织,江苏、安徽等14省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电召集,只有直隶、山东等8省由清政府发电召集。按此,南方无疑将控制国民会议。资政院议员毓善等联名致函袁世凯,攻击唐"非议和也,馈献江山耳"。

    倾心共和,与袁决裂

袁世凯一直将唐、伍和谈看作是表面文章,在他的算盘中,私下的密谈才最为要紧。1911年春,袁就与立宪派张謇达成了在未来时局中合作的默契。唐南下前,袁曾密告之:到上海后要想法先与张謇见面,"必尊重他的意见而行"。唐到上海首先访问江浙立宪派的谋主赵凤昌,并密约张謇。

此后,惜阴堂就成为主要的谈判场所。不仅有袁的忠实党徒洪述祖参与机密,以"老同盟会员"身份居间说合的汪精卫等也聚集在此密商。黄兴、孙中山等同盟会领导人到沪后亦来会谈。唐绍仪、伍廷芳白天在市政厅板起面孔争执,晚上也在这里密谋策划。

唐虽倾向共和,但坚持推袁为总统。不久,双方就在原则上达成清帝退位后,举袁为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默契。但得知南方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后,袁氏便以唐绍仪的行动越权等借口,将所议各款推翻,并取消了唐的代表资格。孙中山被迫宣布对袁世凯"虚位以待"。袁于是仍派唐与南方继续密谈。

唐致电前线清军统领段祺瑞,劝告其赞成共和,迫清帝退位;力劝计划反攻南京的张勋赞成共和,使其答应不进兵并稍退以免冲突;致电驻美公使张荫棠,转请美国劝告清廷从速退位以弭国民涂炭。为了取得南方信任、消除隔阂,唐还欣然加入了同盟会。

唐绍仪为南北议和奔走,成为推动共和的功臣。当然,唐在帮助袁氏坐上总统宝座的同时,也为自己出任内阁总理铺平了道路。

唐绍仪出面组阁,再三与袁电商由黄兴出任陆军总长,袁氏不允。唐便请黄兴担任南京留守使,掌握南方军事,保全实力,以待变化。1912年3月13日,唐绍仪出任第一任国务总理。他挑同盟会骨干担任重要职务,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了多数。

他出任总理期间,事事维护共和精神。后来,袁逐渐独断专行,唐见"临时约法"已遭破坏,遂于6月16 日与袁决裂,辞职避居天津。1938年9月30日,他在上海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摘自《文摘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