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绘画特点 潘天寿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绘画特点主要表现方面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潘天寿的绘画特点主要表现为:  1.立意高远.新奇.中国画具有以形写神的特点,形的表现,是为了人的精神的体现,中国画所描绘的对象,是画家用心灵的眼睛,游目周览,以大观小的方式观察物象后,集中呈现的一种理想文化境界.潘天寿应用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笔墨技法,表现自己内心对新中国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变化的激昂.喜悦之情,立意高远,在"高处.远处.大处"和"新处.奇处"着眼.潘天寿喜欢大自然,善于把自然中未经雕琢的美,压抑不住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于画面,画幅无论大小,一味大处

    潘天寿的绘画特点主要表现为:  1.立意高远、新奇。中国画具有以形写神的特点,形的表现,是为了人的精神的体现,中国画所描绘的对象,是画家用心灵的眼睛,游目周览,以大观小的方式观察物象后,集中呈现的一种理想文化境界。

潘天寿应用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笔墨技法,表现自己内心对新中国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变化的激昂、喜悦之情,立意高远,在“高处、远处、大处”和“新处、奇处”着眼。

潘天寿喜欢大自然,善于把自然中未经雕琢的美,压抑不住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于画面,画幅无论大小,一味大处着眼,给人以一种雄伟壮阔的震撼气势。潘天寿认为:“为人、处事、治学、作画,均需以整体之气象意致为上。

故作画须始终着眼于大处,运筹于全局,方不落细小格局、局促散漫诸病。为造成画面之总体精神气势,往往须舍弃局部之细小变化,此所谓‘有得必有所失’也。”其山水画《灵岩涧一角》,融山水画和花鸟画意趣为一体,应用雄强笔意与勾勒填彩法,叙写深山绝壑中充满生机活力的山石和山花野卉,创造出大自然品质高华绝俗的清奇纯雅意趣。

其印章“强其骨”,代表了潘天寿所理解、提倡的时代精神和对祖国发展寄予的殷切厚望。  2.

形神统一。中国画主客统一、“以物观道”的审美境界,使绘画的形象介于“似与不似”间。潘天寿的每一幅画,都实践着“迁想妙得”的创作理论,都是经过惨淡经营之后的意匠体现。潘天寿极重视物象的神和质,认为“神”就是“生存于宇宙间具有之生活力”,“神与情,画中之灵魂也,得之则活。

”潘天寿为了加强作品意境的深邃感,构思时特别注重画面与诗意的结合。如《秋夜》一画,一株叶子往下垂的芭蕉,透出大半个一抹浮云遮挡的月亮,月亮似乎升到中天,鸟儿闭着眼睛沉睡,这一切都说明夜已深了,而“夜静生明月,团团照入帏,玉阶凉露重,秋思沁罗衣。

”的题跋,更加深了人对秋夜寒意凉飕飕感觉的理解和体会。潘天寿这种情景交融的巧妙构思和状物写真的笔情墨韵,深切地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细致感受。

  3.构图奇险。潘天寿反对一味学习古人,从立意到构思,均追求平淡中见新奇的雄强生命力。构图时,打破古人把主要对象放在画面中心的常规,注重四边四角的布局,把主要对象放在边角上,讲究气势,画中物体往往突破画幅限制,冲出纸面,形成外拓张力,使画外与画内产生联系,构图宏伟博大,气魄雄伟,整体布局,善于调动画面的一切因素为构图服务,落款、钤印也成为潘天寿经营构图的有利因素,题跋位置的长短、遮挡、补空,都要符合画面构图的“开合”、“虚实”关系。

如作品《猫》,画面除了一只横卧的猫外,就是右上角的落款和左下角的印章,画幅大部分留空,使人感到环境的宽阔和静谧,与猫眼炯炯有神注视前方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猫的精神面貌。

画面的疏密处理,利用了直线“井”字正斜、纵横交叉产生的神完气足的开阔气势,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独特感受,平淡中现出新奇。

  4.笔墨情趣。笔墨与精神联系在一起,“通过笔墨看精神,才最本质”[2]11。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造型语言。潘天寿注重用笔的骨力气势和用墨的格调韵味,认为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是:笔、墨、气息精神和风韵格趣四者俱全,而以笔为骨,墨和色彩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致。

笔墨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懂得用笔,才能懂得用墨,用笔的好坏,决定了形象是否生动。潘天寿的用笔,笔笔有骨,笔无妄下,每一笔都有用意,画石线条用笔遒劲有力;画荷梗,骨肉均匀,刚健不枯瘦;强其骨而能沉着酣畅,劲健雄浑,不流于柔弱轻薄,一笔乃至万笔,疏密长短,气韵贯通,连成一气,构成一个整体。

笔墨相辅相成的,“以笔取骨,以墨取韵”,变化丰富,韵味无穷。

  潘天寿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有个性因素,也有时代因素,我们对潘天寿艺术人生的解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明晰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为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个性探寻指引方向,坚定信心,增强自主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