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大众文化研究 戴锦华:活的知识——论大众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西方大众文化研究早已成了一门显学。文化研究不论对人文学科,还是学院建构,还是对人的思考,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文化研究到底是作什么呢,我想它即寻找,创造,生产活的知识。文化研究是一种淘金术,它将淘出有利于我们的文化。
如今我们也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知识的意义在于提高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似乎也不在需要以前作学问必须要求的“童子功”,我们再也不需要去背众多的古代经典。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带着一个白纸似的脑袋去搞研究,我们要的是更敏锐的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大众文化研究与传统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它还对传统科学造成了压力。因为传统的学科都存在一种厚古薄今的现象。但大众文化研究突出的是它的当代性和当前性,它研究活的历史,是当下发生着的,关注着的现实。它关注此时此刻的问题,与当前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大众文化关注被主流所遮蔽的边缘文化,如青年文化,另类文化,以及女性文化。大众文化关注种种社会运动形式,政治形式的民众运动,这是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这种文化在整个精英文化研究结构中必定会缺席。而正是这种轻松的,接近我们大多数人的文化研究,才能改变人们对爱与恨,生与死,对人生观的认识和观点。它以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建构力量。
而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也决不能用传统的研究方式,因为那种固定的方式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有着制约的作用,况且我们也决不能以一种一成不变的研究方式对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我们要用新的眼光来审视大众文化。面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如我们来看待流行小说,就不是关注故事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故事的时代。
又如我们关注电影,为什么现在清宫戏频繁登场,占领了电视市场的很大一部分。我们关注的不在是艺术的信息,而是观众的信息,以及生产者的需要和接受者的需求。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任何时代精英性和大众性都是互相渗透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种渗透更加不可避免。换一句话来说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
我们研究大众文化,也许并不是寻求一种艺术性或者是美丽的东西,我们只是以一种关注现实发展脉络的目的来研究它,或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以不同的姿态进入文化,进入社会。
主讲人简介:戴锦华,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同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993年调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1995年在比校文学与比较文化研完所主持成立文化研究室,副教授。
同时受聘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兼职副教授。出版专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与盂悦合著,河南人民出版杜,1898年),《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中国科技文献出版杜,1993年),《镜与世俗种化--影片精读十八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镜城突围--女性·电影·文学》(作家出版社,1995年)。
戴锦华 ——我所谓的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资源所从事的社会批判,包括对跨国资本和消费主义的警惕,包括对现代性话语的反省--对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反省和批判性思考,同时保持着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其中复杂的权力结构的清醒认识。我想说的是,反省现代性、检讨中国的现代性话语的扩张过程、检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拒绝现代化,要求历史“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