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区自然灾害惠民保险”《泰州市沿江转型升级规划》新闻发布会
到会发布信息的嘉宾有:市民政局党委副***、纪委***丁亚明先生,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常龙福先生,平安养老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陆思东先生,市发改委利用外资与境外投资处处长马林春先生。
下面,首先请市民政局丁***发布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项目情况,大家欢迎。
市民政局党委副***、纪委***丁亚明:
各位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平安养老江苏分公司和平安财险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保险)在这里联合举办佑护万家泰州市区自然灾害惠民保险新闻发布会,这标志着我市市区自然灾害民生保险项目正式启动。在此,我谨代表泰州市民政局,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泰州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各大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的有关情况。
一、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
受全球性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市遭受台风、暴雨、洪涝、雷击等自然灾害不断,损失也逐年扩大。2013年,市区(包括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医药高新区和农业开发区)受灾人口57万人,因灾死亡3人,房屋倒塌12间,直接经济损失9951.1万元。灾害发生后,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抗灾救灾,对因灾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救济,保障基本生活;对因灾倒损的房屋给予补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但是,局限于传统的救灾体制和方式,我市的救灾工作也存在着救助标准偏低、救助面较窄、救助不及时等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受灾群众的需求。因此,由政府购买服务、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为受灾居民增加一道保障防线,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是加大灾害补偿力度、兜底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财富较为集中,一旦发生大的灾害,将会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对于困难群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就是要用较小数额的钱、在低概率的自然灾害风险下,让受灾群众既能得到政府救助,又能获得保险赔付,多渠道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因灾致贫的风险。
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是创新减灾救灾模式、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的必然要求。我市已经建立了一支灾害信息员队伍,每个社区(村)都至少配备一名兼职的灾害信息员,但是在救灾工作中,我市依然面临着人员少、经费少、工作多的问题,难以应付较大的自然灾害。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后,一旦出现灾情,保险公司将协助民政等部门到现场进行查灾核灾、拍照取证、造册登记,确定灾害损失和赔付标准,减轻灾害信息员的工作量,提高救灾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是深化民政事业改革、服务全市转型升级大局的创新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写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民政部、省民政厅也将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是传统灾害救助与商业保险模式互补共融的新型灾害救助机制,既充分发挥了政府部门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发挥了保险机制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协助社会管理功能;既促进了民政事业自身的社会化、规范化发展,又为全市创建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的主要特点
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包括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自然灾害家庭房屋保险两个险种,对因自然灾害、火灾或爆炸事故、空中运行物体坠落以及抢险救灾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房屋建筑损失给予保险理赔。该保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是政府买单、普惠百姓的保险。该保险覆盖泰州市区所有163.273万户籍居民和55.6795万户自住房,以及在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受到人身伤害的非户籍施救人员,覆盖面广,公平性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每人每年0.9元,家庭房屋保险保费每户每年0.9元,共计197.5万元,这些保险费用将从政府福彩公益金和慈善捐款中全额支出,不需要市区群众花一分钱,也无需办理投保手续。
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是低保险费、高补偿率的保险。从全省范围来看,我市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的保险费最低,只有0.9元;但补偿率却非常高,最高给予17万元的理赔金。其中,责任范围内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最高赔偿2万元;除因居住地火灾、爆炸事故外,每人每次事故死亡、伤残最高赔偿10万元,家庭房屋损失每户每年最高赔偿5万元。举个最极端的例子,以一家三口计算,政府为每户每年掏3.6元,居民最高可获41万元保障,补偿力度相当于放大了11万倍。当然了,我们希望市区所有老百姓都能够远离灾难、安居乐业,这也是我们将自然灾害保险命名为佑护万家的初衷。
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是机制完善、优质高效的保险。平安保险是一家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和专业化管理团队的保险公司。在保险实施过程中,平安保险将建立理赔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对材料齐全的案件,承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材料齐全、责任明确,但需要调查的案件,承诺在收到案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做好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的几点意见
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是一项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解民忧的惠民工程,要实施好这项工程,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部门职责,加强自然灾害保险的组织领导。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应积极推动本保险项目的实施,并按时支付保险费,负责保险的宣传工作。各区民政局要统一认识,把实施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基层灾害信息员要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一旦出险及时与平安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协助受灾群众做好索赔工作,确保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正当理赔。
实行动态管理,保障自然灾害保险的顺利实施。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和平安保险应建立自然灾害保险信息管理交流和沟通机制,每季度召开保险工作例会,通报保险事故状况、理赔进展状况、赔付水平和共同解决需双方协调的事宜。平安保险应针对本项目成立健全的专门服务小组,做好承保及理赔服务工作;每月定期到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收取理赔材料、听取理赔反馈意见服务至少两次,主动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举办日常防灾防损培训活动;每半年提供一次理赔分析报告,为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把握宣传脉搏,放大自然灾害保险的宣传效果。佑护万家自然灾害惠民保险的免费和免手续投保等特征决定了政府在该政策性保险中的主导地位,相对来说,群众的认识程度不高,主动理赔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各位记者朋友的力量,针对自然灾害保险特点和人民群众需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以及开辟专栏、张贴标语、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使该保险深入人心。尤其是要强化自然灾害相关险种的普及介绍、民众理赔的指导和防灾减灾的宣传,并且重点聚焦宣传自然灾害保险理赔的第一单,确保形成一炮打响的示范效应,极大提升灾害保险的群众知晓率和认同度。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泰州民政事业的关心与厚爱,也预祝佑护万家泰州市区自然灾害惠民保险实施顺利!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曹茂良:下面,请市发改委马处长发布《泰州市沿江转型升级规划》编制情况,大家欢迎。
市发改委利用外资与境外投资处处长马林春:
《泰州市沿江转型升级规划》(下称《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为更好地宣传《规划》,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现将《规划》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2003年,在全省沿江开发战略指导下,我市编制并实施《泰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2003-2010)》,全面指导和推动沿江开发工作。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为了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意见》、《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2013-2017)》以及国家即将出台的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泰州市沿江转型升级规划(2013-2020年)》。
《规划》编制工作从2013年8月启动。作为牵头单位,我委专门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作为规划编制技术单位,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9月,规划编制组召开市相关部门座谈会,到各市(区)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情况,收集规划编制材料。经过近3个月的深入研究,形成了规划研究报告初稿。在此基础上,我委与规划编制单位多次组织专题研究,于2014年2月底形成了规划讨论稿,并先后两次征求市有关部门和各市(区)修改意见。
按照规划编制的相关程序,我们于2014年5月15日在南京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南京财经大学刘志彪校长、江苏战略与发展研究院范朝礼院长等知名学者组成专家组。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思路清晰、结构合理、任务明确、内容丰富、措施得力,对于推进泰州沿江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规划文本起草之前,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访谈、泰州及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对比分析,编写了规划研究报告。同时,将先进的规划方法运用到泰州空间格局构建、产业方向选择与布局等内容中,大大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
二是注重规划的战略性。规划没有就泰州论泰州,而是站在国家长江经济新支撑带建设、苏中转型发展和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全省转型升级提供改革经验的战略高度,提出泰州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转型方向、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规划也没有就沿江论沿江,而是将泰州市域作为整体统筹谋划,通过空间分工组织、产业分工合作、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强化沿江与腹地之间的联动,提升区域竞争力。
三是注重规划的操作性。一是规划任务具体,从空间组织、产业发展与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具体任务和关键举措,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可以直接指导工作实际。二是政策保障明确,围绕沿江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和关键任务,提出了岸线资源整合与集约化利用、港口运营管理和航运物流服务等政策,创新沿江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三是规划实施路径清晰,从组织领导、宣传推介与公众参与、监督评估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规划》分为三部分,共9章,分30节进行具体阐述。
(一)第一部分,包括发展背景和总体要求两章。
1、发展背景。主要分为发展基础、机遇与挑战两节。规划全面梳理和回顾了过去十年沿江开发的成就和经验,从经济增长、财税贡献、产业发展、岸线开发与港口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沿江地区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重点从长江经济新支撑带、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泰州开展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等新背景出发,分析泰州沿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2、总体要求。主要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转型方向、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五节。一是指导思想。主要是以沿江转型升级为主题,以建设泰州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绿色化、高附加值化方向转型升级,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与港产城一体化,着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跨江融合、沿江腹地联动和江海联动,努力成为全省两个率先的支撑、苏中崛起的中坚、转型升级的示范,为全国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做出更大贡献。二是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优化融合提升、优质发展,集中集群集约、一体化发展,低碳循环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转型方向。
推动发展目标由经济增长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推动发展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推动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外需向内外需并重转变,推动区域城乡关系由不平衡发展向均衡公平转变,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由经济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发展定位。通过转型升级发展,将泰州打造成长江经济新支撑带重要的现代特色产业名城、全国主要港口航运中心和长江下游新兴开放门户、全国知名的祥泰宜居滨江城市、江苏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区。五是发展目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与苏南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转型发展升级成效显著,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运行;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跻身江苏第五大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民生显著改善;开发保护空间格局清晰,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二)第二部分,主要是重点任务,包括空间格局、产业发展与布局、重点园区集聚区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六章。
1、空间格局。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按照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理念,从提升中心集聚与辐射功能,推动沿江腹地联动、融入苏南、对接沿海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谋划泰州空间格局。一是构建一主、一带、四轴、三片的总体空间开发格局。一主指泰州中心城区。一带指临江港产城一体发展带,突破行政区划,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建设高港、泰兴西部临江、靖江中部临江以及虹(桥)新(桥)、新港三主两辅五个综合发展区。四轴包括南北向的沿宁靖盐发展轴、沿兴泰发展轴和东西向的沿如泰发展轴、沿兴东发展轴,是沿江带动腹地并与区外联系的重要轴线。三片包括沿江高沙土发展片、里下河南部发展片、里下河北部发展片。二是构建一主三副四小四重点多点的城镇体系。
一主指泰州中心城区,三副指泰兴城区、靖江城区、兴化城区,四小指虹桥-新桥、新港、黄桥、戴南-张郭四个小城市,四重点指溱潼、安丰、周庄和戴窑四个重点镇,多点指其他乡镇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农业、生态、文化等特色功能,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乡镇品牌,打造一批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乡镇。三是产业格局。包括构建一带两区为主的制造业格局、一核两区一带为主的服务业格局和四大片区为主的农业格局。四是构建两横两纵四片的生态格局。两横指长江和新通扬运河水生态走廊,两纵指引江河-南官河和盐靖河-龙汊港-宁靖盐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四片指生祠-虹桥农业生态片、宣堡-黄桥农业生态片、溱湖湿地生态片和蜈蚣湖群生态片。
2、产业发展与布局。一是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纵向延伸、侧向链接,推动三次产业间融合集成,重点打造现代物流、医药康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绿色农产品六大产业集群。二是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通过重点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延伸和相关项目招引,扩大商务商贸、研发创意、现代旅游等产业增长空间。三是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运用,不断提升石化和精细化工、特色冶金、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3、重点园区集聚区建设。一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园区开发水平,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先进、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载体。二是推动乡镇工业发展区空间整合,将全市乡镇工业发展区划分为优化提升、特色保留和整合撤并三种类型,明确差别化的发展导向和管制要求。
4、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国家、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总体部署,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强化中小城市和重点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营造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乡村,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共谋、共建、共富、共享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5、基础设施建设。以岸线综合开发利用为先导,完善港口、交通网络等运输体系建设,提升水利、能源和信息等设施建设水平,强化对沿江转型升级支撑作用。一是岸线资源利用,根据岸线资源条件,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岸线,调整低效利用生产岸线,适当增加生活岸线。二是明确港口定位与港区功能分工。将泰州港打造成国家主要港口、泰州对外联系的江海门户、长江北岸重要的地区性多功能综合港、辐射苏中融入苏南的工业港。三是交通网络建设。铁路方面,加快推进沿江港口疏港铁路的规划,适时启动连淮扬镇铁路东延至泰州支线的前期工作。公路方面,加快推进泰常过江通道连接线前期工作。同时,规划还提出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6、生态环境保护。一是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包括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固废污染防治、环境综合管理等,同时提出园区循环化改造、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完善、港区及临港水域污染防治、入江河道综合整治等重点污染防治工程。二是生态保护,强化生态红线目标管控,不断加强生态修复,重点包括城乡黑臭河道底泥疏浚、里下河地区退渔还湖、河漫滩湿地再自然化、土壤生态修复、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等。
(三)第三部分,第九章,体制机制保障与规划实施,主要分为改革开放与合作、政策保障、规划实施等三节。一是改革开放与合作。深化改革方面,以开展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政府决策等领域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在沿江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边界。扩大开放方面,积极扩大对外贸易领域,优化外资利用结构,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合作方面,主动对接上海、加快融入苏南、强化与沿海和苏北地区联动发展,着力与周边地区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竞合发展的协调发展格局。二是政策保障。主要包括岸线资源整合与集约化利用政策、港口运营管理体制和航运物流服务政策、产业创新融合和集群化发展的保障政策、区域融合与协调发展政策、城乡统筹政策、沿江开发的绿色与循环政策等。三是规划实施。主要从组织领导、宣传推介与公众参与、监督评估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曹茂良:
《泰州市沿江转型升级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规划》对推进我市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新闻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报道。由于《规划》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报道时要突出重点,对涉及民生、社会关切的部分要做详细解读。
最后,还有一件事请各新闻单位关注一下。最近,《新华日报》驻泰州记者站赵晓勇同志撰写了一部《这群人这些事这座城一位省级党报驻站记者的泰州典型群像研究》,首次集中对泰州典型群像进行研究,该书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泰州先进典型的介绍,更对泰州典型群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本能够弘扬先进典型精神、宣传泰州城市形象的好书,请市各媒体协助做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