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简介 【新华社】言恭达谈李多宽作品:清遒逸丽 醇古典雅 简静沉稳
主办单位:中国书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
协办单位:江苏省书协、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海关书协、江苏省美术馆、现代快报社、艺 美术馆
李多宽,1954年4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南京海关党组书记、关长,一级关务监督,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画国际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海关书协主席,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李多宽:风规自远,仪态万方
2013年8月31日,李多宽书法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作为一个行政管理者,李多宽的书法却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此前,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史馆言恭达艺术研究院院长言恭达,听一听他的此次展览以及书法艺术的理解。
记者:您觉得李多宽先生的书法,最让您欣赏的是哪一点?
言恭达:我首先是被他的作品气息所吸引的。书法艺术最关键的不是在于它的技法和成熟度,也不是在于它的造型艺术有什么引人之处,重要的是它的气息——它的一种书卷气。书法艺术一般是追求一种古雅的艺术。古雅艺术首先要高古典雅,在李多宽先生的作品当中,能非常清楚的体现出古雅性。这种书卷气实际上和他的经历、学养和追求是分不开的。
李多宽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的,所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非常的清楚,这决定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根溯源和对书法本质的追随。所以,他不是游离于表面的装腔作势来赢得社会上不懂书法的人的喝彩,更多的是自己默默的寻源。从这点来说,他是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来追寻。就他的书法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亮点是对哲学的体悟和对文化的思考。
记者:怎样理解“对哲学的体悟”?
言恭达:李多宽的书法基本上是按照书法艺术的正脉,也就是从“二王”切入。之后他更多地吸取了魏晋的气息。魏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潮的发端,体现出了人性和文化的觉醒。这点来说决定了他气息的高端,形成了他那种书卷气:清遒逸丽,醇古典雅,简静沉稳,和爽铦利,这是我对他的书法总结的16个字。
首先说用笔。多宽用笔坚定精到,转捩自如,结字因势趋异。书法非常强调这个“势”。在晋代的中国书法当中,它是尚韵,尚韵主要是靠势。得势和得法是两个概念,法是从书法艺术的本体技法的角度,势是文字进入到书法艺术的艺术化的体现,因此它的韵就出来了。
李多宽的雅气是从晋楷当中出来的,他又加了些行意,使他整个楷都能活泼起来。这是契合了当下的时代审美的。从多宽的书法当中就可以看的出他的楷书结字的方法,又用行书的笔意来完成,包括他楷书中的或弯或转折,因此他的书法整个就生动起来了,活泼起来了,这种活泼起来能体现他精神的外要。而这种精神外要又是很文雅的,不是好像很急迫的,是非常安静的,还是体现出一种静气。
第二个,就是李多宽还非常善于用墨,我们讲用墨有浓、淡、润、渴、白5种方法,而他往往是在“浓、润”之间用渴的墨来体现虚拟。他一方面用他的行意来写行楷的结字方法,另一方面用渴墨来表现。
第三个,在他的用笔当中,除了他坚挺的中锋用笔,还擅长用涩笔(?),这种涩笔是和他的渴墨是相匹配的,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思考。“致虚极,守静笃”是我们中国的哲学对古代艺术的最高评述,因此他这种理论是中庸的理论。老子的审美理想的追求是中庸观,追求虚静观,因此,我从中国古代哲学的理念来看待多宽的书法,而多宽的书法为我们从传统哲学走向当代哲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种思。
我看到了这种哲学的体悟。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我的理解是哲学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解释最繁复的事情,而中国书法就是一根线条,一根线条的变化就是中国书法,因此这根线条就是要用高度的哲学理念,起统率它,统筹它,这就是通变。书法艺术难就难在这里。从哲学来看李多宽的书法,你就知道他的书法走的路是正脉,使我们当下在浮躁、狂热的社会风气下,我们需要安静下来追求艺术的本体。
记者:李多宽作为一个行政管理,他的书法以及展览的社会意义在哪里?有怎样的文化思考?
言恭达:多宽是一个管理者。我一直认为搞艺术是一个统筹学,实际是个管理学。书法艺术的核心是和谐艺术,它的审美理念是和谐,它对中国汉字的美的理解就是黄金分割线——0.618,汉字也是这样。管理学就是艺术学,搞书法就是搞好它的运筹,这个运筹就是比例要得当,字形结构和起势,因此它有字法、起势法、笔法和墨法。在这里面笔法是最深刻的,最有内涵的。
第一,他的展览本身给领导干部体现了一种文化思考,也是体现了社会的一种文化思考。因为书法艺术不是单单的技法艺术,它是一种文化。它需要靠积累,它需要靠学养,它需要靠技进化到道的过渡过程。书法需要牵扯到哲学、历史、文学包括诗词、音乐、绘画,这些相通的你都需要去学习,学习以后变成整个文化的体现。
第二,书法艺术必须要融入生活。它是由中华土地上的几千年来的中华子孙的生活所养育出来的文化,因此必须融入生活反应时代,历代经典的书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人类精神的弘扬。也就是说书法的人本主义、人文性决定书法艺术的高端,它是一种民族的情怀,是一种时代的人文关怀。
当然,当下还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把书法艺术变成名利场,把书法降低到违背底线来追求不应该达到的一种目的……现在通过像李多宽这样的展览,它会给广大的领导干部起到一种启示:在自己的行政管理和工作事业当中,扎扎实实的做中华文化的学问,从而来推动我们祖国的大发展。
记者:您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永恒的士风》来评价李多宽的书法,对于“士风”您是怎么理解的?
言恭达:我感觉到在李多宽身上体现了一种风范,他对书法的态度非常端正、淡定、从容,不求一时的名利,而是把书法作为一个学问在做。因此,我就感觉到我们应该呼唤这种新士大夫精神。
在多宽的书法当中体现的新士大夫的精神。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第一,新的士大夫精神必须有家国情怀,历史担当,要为历史创作业绩,为时代推出经典。第二,要做到“知行合一,管理有方”。要做到会古通今,统筹得体。第三,要做到弘道养正,人文关怀。
真正要做到弘扬时代精神,要研究时代的特质,要有大社会视野,要有大民生情结,也要有大文化理念。第四,要做到治学严谨,修养高尚。它的专业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一个知识分子,报效祖国最好的途径就是将他的专业精神和他的参政结合起来。新的士大夫要做到明道、明德、明心、做到仁爱、敬爱、博爱,能够做到“三明、三爱”,这种士大夫精神就能真正的发挥出来了。
从李多宽的书法当中,他能潜心以对当代人物品质和情怀传承,这种世人的担当,因此他的永恒的士风,这种风就是他真正做到热烈与恬淡、纯真与多彩、古茂与静简、缜密与舒纵的真正的有机结合。这正是我们目前的一些行政官员和当代世人所拥有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因此这样一种士风就是体现了我们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所以这种士风就是透析了民族文化的内质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在官场文化当中最需要的一种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