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东北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教授在山东大学作报告

2017-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5月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张海鹏先生在济南考察2015年世界历史科学大会筹备工作期间,为山东

5月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张海鹏先生在济南考察2015年世界历史科学大会筹备工作期间,为山东大学师生作了题为"蒋介石评价刍议"的报告。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加深教授主持报告。

张海鹏教授从他受邀参加美国胡佛研究所《蒋介石日记》的开放仪式说起,讲述了他阅读《蒋介石日记》的相关内容。他特别提到,在1923年的日记中,蒋介石记录了自己受孙中山委托前往苏联访问,访问期间,蒋介石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书,比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经济学说等。

而在1925年和1926年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虽然在忙于两次东征,带领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和陈炯明打仗,但他也在忙中抽空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张海鹏教授表示,从这些日记都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最初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并不是排斥的。

《蒋介石日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但不能完全保证其中的真实性,他认为"蒋介石的日记不仅仅是给自己看的,他已经考虑到其他人也会看"。

这些日记的公开有怎样的价值?张海鹏教授认为,这些原始的蒋介石日记对于研究蒋介石本人的思想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蒋介石日记》并不能改写中国近代史,研究蒋介石不仅仅通过其日记,还要通过书信、电报等史料。

蒋介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的说法。张海鹏教授强调简单全面肯定或者全面否定蒋介石的历史影响都是不合适的,应该根据蒋介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张海鹏教授分别从护法时期、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八年艰苦抗战之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个关键的历史阶段探讨了蒋介石的功与过,并援引事实给予蒋介石公允的历史评价。

针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张海鹏教授针对现有的学术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抗战时期的中国有两个领导中心,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相互不能取代,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张海鹏教授以客观公正的研究视角正确地看待蒋介石在不同历史舞台的表现,对于大家学习历史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名誉院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发表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方法、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和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和中日关系问题的论文百余篇,其它学术文章二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