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浙大 桐庐县方毅县长:“十三五”期间 桐庐将把握三大机遇
主持人:听了方县长的介绍,我觉得桐庐不仅美,而且美得很有特点。方县长,您看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桐庐的美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绿色发展”。在十三五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有经济学家曾解读说:“绿色和共享是以前从没有提到过的”,但是绿色带来的社会效益桐庐恐怕是已有体会。
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来保护这片绿水青山并且在其中创造财富和民生,方县长您能不能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一下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多好?
方县长:说到桐庐的生态环境,我就举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水”的例子吧,目前桐庐境内83条主要河溪已全部达到3类以上水质,率先实现了全域河流“随处能游泳、随时能游泳”的目标。
主持人:方县长,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在桐庐的任意一条大河小溪中舀上一瓢水,这个水都是3类水质以上。
方县长:是的。
主持人:这可太了不起了!那么,我们在生态保护方面是不是付出了很多心血?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方县长:生态优先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战略,并且我们已经形成了“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的发展共识。具体的主要是在“五个治”上下功夫。一是治水。也就是“五水共治”,我们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组建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并通过“河长制”等一些制度的创新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
去年,我们荣获了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浙江省 “五水共治”大禹鼎等荣誉,桐庐治水经验还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二是治气。也就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近几年来,我们关停淘汰改造了200多台燃煤锅炉、3000多辆黄标车,取缔上百家非法小水晶、小塑料粒子等加工单位。我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保持在340天以上。
三是治废。也就是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目前,我们已在170个行政村建立资源化利用站点146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四是治土。也就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我县被列为浙江省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试点县,目前我们完成了耕地地力调查和分定等级、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等工作,并着手建设试点示范区。五是治行业。也就是整治重污染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我们相继关停了1000余家电镀、造纸、化工、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全面完成了石材、制砂等行业整治。此外,还拆除畜禽和甲鱼养殖场600余家。
主持人:方县长,您这套“五治”组合拳是打的虎虎生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习大大说的,在桐庐这句话也正在实践当中。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绿色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吗?
方县长:是的,“绿色崛起、转型跨越”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说此前我们更多的是打造美丽的生态环境,十三五,我们更要打造绿色发展的“升级版”。一方面我们要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另一方面要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我们要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努力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
应该说,在美丽经济方面我们已经尝到了不少的甜头,比如百亿级安防产业海康威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全国首个试点、省级健康小镇等重大项目落户桐庐,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蓬勃发展,“千万游客、百亿收入”目标成功实现等等,都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自信。
下一步我们要朝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美丽”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把“美丽”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把“美丽”作为经营新农村的特色载体,真正地把习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桐庐成为现实。
主持人:方县长,刚才您讲到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在桐庐发展得很好,并实现了“千万游客、百亿收入”。我也听说我们有一个目标,叫村村都是景区,制订这样一个目标有什么考虑呢?
方县长:这个目标完整的表述是这样的: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我们希望村村都是景区、都是景点,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符合桐庐的实际,桐庐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具备很好基础,像以环溪、荻浦、深澳等村为主的江南古村落风景区,以芦茨、石舍、茆坪等村为主的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以新龙、儒桥、大路等村为主的分水休闲旅游度假区,都已成为我县最为火热的风景区。
二是符合旅游发展的大势。当前,旅游业已进入大众休闲的新阶段,已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人们去旅游,不仅要欣赏优美环境,还要享受美好生活。
家庭式、分散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非常符合游客对旅游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三是符合乡村发展的规律。
现在,农村靠田间地头,很难增收致富。建设村落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让农民享受更舒适宜居的环境,又能听过办农家乐、开民宿等途径,让城里人留下财富、带走享受。所以,村村都是景区,既是乡村规划,又是旅游规划,更是富民规划。
主持人:说到未来,十三五阶段桐庐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会落成,杭黄高铁。在桐庐通了高铁以后,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如果桐庐到杭州市区的出行时间缩短到只要半个小时,恐怕您不仅希望大家到桐庐来旅游吧?
方县长:杭黄高铁的建设,对桐庐来讲,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高铁建成后,到杭州仅需18分钟。当然,促进桐庐旅游的发展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杭黄高铁串联起了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将形成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通道。
杭黄铁路除了是一条“旅游路”之外,我还觉得它是一条民生路、创业路、发展路。民生路,是杭黄高铁极大改善了百姓的出行条件,将让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品质生活;创业路,是杭黄高铁缩短了与杭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桐庐生活成本更低、生态环境更好,交通又不受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到桐庐来创业创新成为无限可能;发展路,是杭黄高铁将加快桐庐融入杭州大都市、接轨长江三角洲的步伐,将进一步激发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潜力活力,有力推动高铁路时代桐庐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持人:一条高铁,竟然能够带来如此多的机遇和可能,桐庐发展前景美好。特别是刚才方县长提到了杭黄高铁对我们的创业创新也将带来极大的促进。其实桐庐的创新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端倪,比如桐庐有全国第一个农村淘宝服务站,而且我们有一个目标要农村淘宝行政村全覆盖,并且据说在桐庐如果有农民想创业将会得到我们农民创业服务中心全方位的支持。我们能看到听说到的是这些信息,在这背后,桐庐县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方县长:说到“农村淘宝”,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桐庐的一个缩影。“农村淘宝”在桐庐有“五个第一”:即阿里巴巴农村发展战略全国第一个试点县,“农村淘宝”全国第一个县级运营中心、“农村淘宝”第一单在桐庐产生、“农村淘宝”2.0版本全国首发,以及全国第一个“农村淘宝”行政村全覆盖县。
我们觉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遗忘农村、不能遗忘农民,真正的创业创新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的。目前,“农村淘宝”项目和乡村民宿产业一道成为了桐庐农民创业的两大重要领域。在我们的农民创业服务中心,桐庐的农民可以得到技能培训、业务代办、政策咨询、金融支持、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的服务。
服务好包括农民在内的各类群体的创业创新,才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目前,我们正在布局“三中心一基地”四大众创空间,欢迎众多有梦想、有激情、有干劲的创业者到桐庐来安居乐业。所谓“三中心一基地”,一是基于互联网 的众创中心;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服务中心;三是服务信息经济的创客中心;四是生产型小微企业的孵化初创基地。
在这些众创空间里,我们将为创业者们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让春江大地奔涌起创业创新的浪潮,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提供源源不绝的创新活力。
主持人:电子商务会带动转型升级,桐庐在互联网 中,又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以往概念感觉农村好像距离互联网比较远,那么桐庐为什么会选择农村?是不是似乎更利于老百姓的富裕。这背后又是怎样的理念呢?
方县长:我们认为,电子商务不仅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器”,不仅是发展区域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增长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新引擎”。第一,它改变了农业的产销方式。农村电商已经在悄然改变传统农产品“随意种、菜场卖”的生产销售方式。
农村电商将营销触角延伸到了最广大的田间地头,如举办樱桃节、蜜桃节、杨梅节、蜜梨节等线上线下联动展销活动,使得“预售量决定产量、订单量决定销量”的互联网农业潮流孕育而生,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迎刃而解,甚至供不应求,产品单价也有显著提升,如百江镇双坞村2500亩樱桃通过电子商务一天就预售完毕,为种植户增加每公斤30元以上收益。
第二,它改变了农民传统消费方式。随着桐庐成为全国首个“农村淘宝”行政村全覆盖县,农户家门口就有网络代购点,解决了农民网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改变了农民“日用小卖部、大件跑县城”的消费方式。
小到肥皂、洗衣粉,大到冰箱彩电都可以在“农村淘宝”服务站一站选购,村淘工程正在重构广大农户的现代消费模式。
第三,它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农村淘宝”项目的推进,特别是2.0版本合伙人制的推进,吸引了众多优秀青年返乡创业通过“农村淘宝”为村民服务。
目前全县“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累计招募241位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在全国农村淘宝合伙人中有20位月收入超过5000元,最高月收入达到1.6万元。第四,它优化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村电商的发展,实现了“互联网 农户”、“互联网 合作社”、“互联网 农业龙头企业”的组织生产方式转变,电子商务全面参与到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中,提升了产品质量,打响了产品品牌,优化了生产规划和利润预期。
第五,它重建了城乡互动方式。
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网络生活;农村广阔的电商市场也将吸引更多的电商资本、产业资本和工商资本竞相进入农村。众多向往农村好山好水自然生态的城市“网购族”有了农村电商的助力,也将更多地来到农村体验各类民宿,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的持续发展。
主持人:想不到小小的农村电商,竟有如此强大的经济社会功能。刚刚我们聊了很多和电商有关系的事儿,双十一过去不久,反正我的快递还没收齐,每天等快递小哥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快递小哥背后的那些快递大佬们都是桐庐人,桐庐是快递之乡,方县长这个也是桐庐的一张金名片吗?快递给桐庐带来了什么?
方县长:是的。这个月13号,在桐庐召开的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发展大会上,李强省长为桐庐推荐了三张金名片,其中一张就是“快递之乡”。 如果要说快递给桐庐带来了什么,那确实有很多,我个人认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
目前,由桐庐籍民营企业家创办和管理的快递企业已达2500余家,有7万多桐庐籍人员活跃在全国快递网络服务点,占了全县总人口的1/6,年营业额达到1000多亿元;二是产业。目前,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的区域性总部都已落户桐庐,其他还有物流、呼叫中心、面单印刷、服装装备等快递上下游产业链也在桐庐布局发展,并且相关产业的税收贡献率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三是精神。
即“创业创新闯天下”的桐商精神,从1993年初,桐庐人聂腾飞在杭州创立国内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申通快递后,随后韵达、圆通、中通、国通、快捷等众多桐庐籍快递企业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目前,桐庐籍快递企业的业务总量,占据了全国快递业务的60%的市场份额。
四是情怀。即“不忘家乡,回报故土”的桑梓情怀。他们积极开展各类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比如“三通一达”等桐庐籍民营快递企业出资20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五水共治”生态公益金;圆通速递建立圆通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安老、帮困、扶幼、助学等公益性活动;申通、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出资为家乡建造大礼堂、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及困难群众公寓房,等等。
主持人:桐庐作为“快递之乡”,果然名不虚传。从刚才方县长的话语中,我也是满满地感受到了快递人的那种“不忘家乡,回报故土”的情怀,也欣喜地看到了快递业对于桐庐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那么在未来,桐庐会给快递业更多支持吗?我们有哪些未来几年可能看地见的做法?
方县长:是的,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快递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快递业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为桐庐来说,快递业不仅仅是一张“金名片”,更是未来发展的“新蓝海”。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抓好“四个一”: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即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发展大会。首届国际快递业发展大会已于11月13日在桐庐县举行,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并讲话。
大会同意中国国际快递业大会永久性会址落户桐庐,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我们要努力把这个平台搭建好,使它成为展示全球快递行业发展成果的高端平台,成为助推快递产业发展的知名盛会。
二是建设一个产业园。我们已经在富春江科技城规划建设快递产业服务园区,招引大型快递企业在园区投资建设,并鼓励其将总部或区域总部设在产业园区内,形成快递企业集聚效应。
三是完善一系列政策。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细化完善“快递回归”相关政策,切实在用地供应、科研奖励、融资服务等一系列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形成一整套服务机制。我们已经成立了快递产业服务领导小组、快递服务办公室等机构,在此基础上,经上级批准,我们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级邮政管理局,可以说服务快递企业回桐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一起助力快递企业在桐庐的又好又快发展。
主持人:不知不觉,我们又一期的访谈节目就要结束了。那么在节目的最后,我想问方县长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十三五被称作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那么您觉得十三五桐庐最大的机遇是什么?
方县长:应该说,“十三五”桐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的机遇,结合桐庐的实际,我觉得我们最大的机遇有三个:一是生态之城。生态是桐庐最大的优势、最靓的名片、最强的潜力。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等组合拳,进一步擦亮桐庐生态之城金名片,努力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会在桐庐绽放更大的魅力。
二是高铁新城。杭黄高铁是桐庐接轨杭州都市经济圈、加快桐庐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路”、“民生路”,是桐庐融入“三江两岸”世界级黄金旅游线、展示中国最美县风采的“风景路”、“品牌路”。
我们要以杭黄铁路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招商、高品质建设,开辟新一轮城市发展新蓝海,努力建设“产城融合、富有特色”的一流高铁新城。
三是快递之乡。互联网时代,快递与电商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引擎”,我们要以承办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产业大会为平台,深入实施“快递回归”工程和电子商务“燎原计划”,促进快递产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让桐庐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