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对毛泽东的评价 傅斯年对话毛泽东:我们是陈胜吴广 你们是刘邦项羽
那么这本数里边我首先来说一下,这本书里面所介绍的这个傅斯年,因为傅斯年在中国大陆还不为人们所熟悉。因为他是当年毛泽东曾经批评过的胡适、傅斯年,所以在1949年之后,可以说傅斯年就已经从中国大陆的出版物当中就已经消失了。当然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到这位在二十世纪的前半期,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国的学术建设,特别是像清华大学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这位大学者。
因为中国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学者都是南方人,像胡适他是安徽人,像陈寅恪是江西人等等。这个例子太多了,著名的文人学者大部分是南方人,而傅斯年先生他是山东人。这本书的作者岳南先生他也是山东诸城人士,江青、张春桥的同乡,这个当然是题外话了。
那么傅斯年早年留学英国、德国,可以说是这个而且是他的学术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也包括这个物理学,就自然科学,这样一个造诣,现在的这个学者也很少能比的上的。另外还有一点,这个傅斯年就是他的组织能力也很强,我们知道台湾现在这个中央研究院的史语所,就是历史和语言研究所,原来叫做史语组,就是历史和语言这个研究组,那里面是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而这个史语所就是傅斯年一手创办的。
另外傅斯年其实他是个无党派人士,虽然他后来跟着国民政府去了台湾,但是傅斯年这个性格,他其实很刚烈的,也是疾恶如仇的学者,这个也有山东人的风格。那么比方说在这个47年能够搬倒,先后搬倒宋子文,就是傅斯年当时利用了像《大公报》这样的民间的独立媒体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舆论,迫使蒋介石罢免了宋子文,那么这个在民国历史上其实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从这里可以看到傅斯年的风骨。
那么书里面有一些细节,那么我们说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跟它的这个很多细节可以看得出来。比方说这个1945年七月,那么当时在重庆的一批社会贤达,包括像傅斯年,包像左舜生等人,还有黄炎培等人,那么当时就有一个代表团到延安去,那么就拜会了毛泽东,还有中共的一批领袖。
那么其中左舜生和傅斯年的跟毛泽东的见面就非常有意思,因为左舜生他原来就认识毛泽东,但是左圣生跟毛泽东见面的时候,他就很不知趣,他一方面他就教训毛泽东,意思说中共不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个当时毛泽东就非常不高兴。另外左舜生又恬不知耻的说他要求见江青,因为他是江青的粉丝,毛泽东也非常的不高兴。
可是傅斯年就不一样,傅斯年跟毛泽东见面,因为当年傅斯年在北大他就是“五四运动”的领袖,毛泽东当然认识他。但是傅斯年他是有知人之明的,他已经看到了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正在一个上升的态势,所以他们见面的时候,傅斯年跟毛泽东就开玩笑,他说我们就在国统区的这批知识分子,另外他是新国民党,他说我们要是陈胜吴广,你们是刘邦项羽,毛泽东听了这个话,他就很受用。
后来傅斯年向毛泽东求字,毛泽东就给他写了一副字,这副字后来在中国大陆也很有名文革当中很有的名的,就是唐朝诗人章碣的一首诗,就是《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毛泽东给这样一位自由派的大知识分子写了这样一个条幅,现在还藏在台湾,那么在这书里面都有记载。
那么这书里面讲的到一些细节,比方说,其实人们都很有兴趣的,当年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聘用了“四大导师”。那么其中唯一有陈寅恪是没有学历的,陈寅恪虽然游学日本、美国,一直到欧洲留学十几年,但是他连一个学士的学位都没有,那么清华大学当时凭什么聘用他,像王国维、梁启超他们这样,还有赵元任等等齐名的四大导师之一呢?
其实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陈寅恪的门风,陈寅恪本人是非常讲究家族的门风。因为陈寅恪是出身于名门之家,他的父亲陈三立,他的祖父陈宝生都是清末和明初的名人,那么这样的一个背景也使得清华大学在聘用他的时候可以说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性的这样的一种悲剧,在二十世纪,我们看这样两位大学者,就是陈寅恪与傅斯年身上体现的是最明显的。所以读者们如果您关心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的关系呢,读这本书一定可以满足您的期待,这也就是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