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谈房颤 房颤抗凝治疗共识出台 胡大一呼吁关注房颤卒中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重视房颤早期筛查和诊疗.提高基层医生对房颤管理意识.科学进行卒中风险的评估--首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教育仁心名家胡大一教授提醒,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的预防,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需要参与和重视的疾病预防工作.[进入2012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参与投票,见证年度健康榜样诞生!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

重视房颤早期筛查和诊疗、提高基层医生对房颤管理意识、科学进行卒中风险的评估……首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教育仁心名家胡大一教授提醒,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的预防,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需要参与和重视的疾病预防工作。【进入2012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参与投票,见证年度健康榜样诞生!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心律失常联盟(中国)组织国内专家共同制定,旨在促进并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房颤卒中危机日益加剧

胡大一教授介绍说,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2004 年所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91%,女性为0.65%,患者人数总共约500万人。 “房颤是卒中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所造成的后果比非房颤引发的卒中更为严重。房颤所致卒中不仅能显著增加致残率、增加卒中复发危险,还使卒中的死亡率增加1倍。”

有数据表明,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无房颤患者的2~7 倍。

为此胡大一教授呼吁,积极签署《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共同关注房颤卒中预防,共同倡议房颤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预防卒中的发生。

2011年,六个患者组织所成立的督导委员会连同来自20个国家的39个患者组织的代表们共同制定了《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该公约的建立提出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意见,这包括向有关决策者、医疗服务提供者、纳税人和各国政府提供重要的行动建议以拯救生命,减少疾病负担及巨大的相关医疗费用。

抗凝治疗有效降低房颤卒中风险

“对于具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顾问专家朱俊教授指出。

虽然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建议具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应进行抗凝,但迄今相当多数患者并未得到合理的治疗。朱俊教授指出,“由于对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害认识不足,同时对出血风险过分担忧,加上现有抗凝药物使用的局限性,使得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抗凝治疗。” 实际上,只要遵照相关指南原则, 正确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要求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其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共识》指出,在确定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之前,需进行卒中风险的评估。目前CHADS2 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具有简单、方便和快捷的特点,能有效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CHADS2评分≥1的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应采取抗凝治疗来预防卒中。

新型口服抗凝剂,优化治疗效果

在房颤卒中预防中,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华法林使用局限性较大,如疗效不可预测、需要患者定期验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将剂量调整到有效且安全的范围内,同时由于与其它很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与有些药物合并使用的过程中需加强监测并严格控制饮食,这使得很多患者难以坚持用药。”

郭教授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的上市将为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手段。这些药物具有用法简便、药代动力学特性稳定、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较少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等优点,且均经过大型的全球性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如ROCKET-AF研究结果显示,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方面,口服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在具有不差于甚至优于华法林的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患者颅内出血与致死性出血发生率。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这些优点,将有助于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覆盖率和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