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厚本 记民革“台情专家”——陈钟厚

2017-07-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早春的长沙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今年3月26日在长沙市湖南宾馆,民革中央正在召开全国祖国统一工作暨"<台湾研究>第四届特邀撰稿人"会议.民革长

早春的长沙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今年3月26日在长沙市湖南宾馆,民革中央正在召开全国祖国统一工作暨“《台湾研究》第四届特邀撰稿人”会议。民革长沙市祖统委员会副主任陈钟厚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湖南只有二个代表参加,陈老作为其中一个,并被评为特邀撰稿人三等奖。

今年74岁的陈钟厚老人仍然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先锻炼一小会儿,然后便是阅读,查阅资料,撰写文稿,研究目前的台湾形势。

说起这个特殊的身份缘起一次偶然。当时陈老从文化馆退休,在家过着平静的生活。由于父母在台湾的关系。从1989年起,曾九次赴台湾探亲。2000年在台北恰逢台湾选举,及时撰写了《亲历台湾“总统”大选》一文。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研究“台湾问题”的道路,被誉为民革“台情专家”。

敏感与执着

1989年,正值中国大陆学潮运动后,陈钟厚老人开始了他第一次赴台探亲的历程。当时他是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批赴台的人员。当陈老怀着期待、兴奋的心情下了飞机,面对的不是多年不曾见面的双亲,而是陌生的接机人打着指标牌,赫然写着“大陆难民所”几个字,他非常气愤,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当时在机场就对台湾的记者和机场工作人员发表了意见,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声称自己是大陆探亲来台,决不是难民,这种做法是对大陆人民的污蔑和侮辱,并当场拒绝接待。

回台北后没两天,陈老就发现,台湾当地媒体,都对大陆不理解,对许多事作出了负面报道,说大陆人民是穷了吃香蕉皮,冷了几个人共穿一条裤子。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有些台湾人视大陆人为“洪水猛兽”。至今都让陈老难以忘记的是:在一次的公交车上,陈老刚上车不久,身旁的一个中年人问道陈老是哪里人,当陈老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是大陆湖南人来台探亲时,马上遭来横祸,那人挥着拳头说,要打死毛泽东故乡的人。

还算陈老幸运,车上还有好几位人连忙站起来,制止了这位中年人的“暴力”行动。

当晚深夜陈老房间依然亮着灯,白天的一幕像镜头一样定格在他的脑海中,使他无法入睡,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有些台湾人对大陆政府的敌视,对共产党的仇恨感。这一切让他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忧虑,使他心难安、情难抑。他开始深深思索祖国统一这一严肃的问题,他想,要使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首先应需要扩大海峡两岸的沟通和交流,于是乎,他开始了行动。

第二天,他和赴台探亲的哥哥、姐姐一道现身说法,在亲戚朋友家、邻居家进行解说辟谣。向人们宣传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带来的成果。他从市场经济讲到特区建设,讲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除人们对大陆政府的误解,积极劝说亲友回大陆探亲观光。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宣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打消了人们的一些误会。但他觉得这远远还不够。于是他开始往返于台湾和大陆之间达九次之多,足迹踏遍了台湾的每个角落,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他认为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做好统战工作本应是他生活中的一大部分。

特别是在次年赴台,他发现了台湾很多弊端,如台湾建设落后,土地私有化,开设红灯区等。对这一切他撰写了《我的建议》一文发表在台湾湖南同乡会办的《湖南文献》杂志上,对当时国民党当政的不良做法进行了抨击。

陈老九次赴台,一路上甘苦自如。在赴台向台湾民众做大陆的正面宣传工作中,曾有过艰辛、有过思痛、有过辗转反侧,当然,更多的是欣慰和汗水。

前瞻与深刻

2000年陈钟厚老人在台北,正逢台湾大选,百年老店——国民党下野,民进党陈水扁上台。面对当时台湾政局的紧张、复杂的现实,他撰写了《亲历台湾“总统”大选》一文在大陆《新世纪》特刊上发表后,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

陈老的父亲曾就读北平中国大学,后入台从事渔业管理和拳术教练。母亲就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后随父亲赴台,是台湾著名高龄长跑运动员。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使他得以饱读诗书,对他后来从事文化工作以及撰写了大量的台湾研究文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次赴台的经历使他对台湾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对台湾的政局冲突,他有了前瞻性的思维,他对收集来的资料,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于2000年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如《台湾李敖其人其事》、《台湾政坛风云录》,后改成《台湾政坛人物系列》拟出十个人物的单行本,共计80至100万字。

目前已脱稿的有《马英九和宋楚瑜》、《李登辉穷途末日》、《连战从政之路》、《陈水扁台上台下》等约50余万字。这些书,为中国台湾政坛奉献了一部有特点、有个性的政治史书。书中成功地讲述台湾政界人物传奇的一生,折射出中国台湾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风云变化等。

2005年,他老就被民革中央《台湾研究》聘为特邀撰稿人。陈老对这个“特邀撰稿人”是非常看重的。他认为这是民革组织对他的信任。同时,他又为民革长沙市委着手主编内部刊物《台情研讨》。这本刊物有四个栏目,分别是“祖统信息”、“政坛评述”、“政要传说”和“台报摘抄”。由于内容、观点鲜明,资料详实,信息新颖,获得省市有关领导和民革党员的一致好评。

05年10月民革中央《台湾研究》第五期发表了他撰写的《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国民党有望东山再起》一文,弥补了民革湖南省在民革中央《台湾研究》刊物上的一项空白。今年来,他一连发表了三篇文章,即:《拼2008“大选”马英九任重道远》、《“马萧绝配”迎来国民党大选契机》、《“入联公投”都是假,骗取选票搞“台独”才是真》,它使人们能更客观、更理性地去面对当前台湾的政治形势。

正是因为陈钟厚老人不遗余力地研究台湾政情,他被人誉为民革“台情专家”的称号。

热爱与责任

热爱无疑是最好的动力。陈钟厚老人对“台情”情有独钟,从理性上说是对“台情”有着深刻的认识,情感上说是对“台情”兴趣浓厚,更多的却是一份责任。

谈到“台湾问题”,陈钟厚老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谋求两岸和平双赢,追求中华民族振兴,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达到和平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有人问到他,这么大年龄,又不是共产党员,一个民主党派的退休人士有必要这样关心国家大事吗?他却认真地回答道:“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民革党员,作为浏阳政协委员,我们就是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这个主旋律奏乐,要是唱错了调就会破坏这种和谐之音。”

他的名声传出去了,被省、市民革组织及有关单位(如省文史馆等)邀请去,就台湾目前的形势以及国家对两岸关系的政策等内容进行演讲,往往每二个多小时的演讲,会场总是鸦雀无声。有人说,报告让我们了解了台湾政治形势,也使我们对两岸和平统一更加充满了信心,使人们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有了更深、更真切的认识。有好几次演讲完后,他坐在椅子上累得半天都不能起来,毕竟已是七十多岁的古稀老人了。

人们渐渐的形成这样的习惯,每当台湾形势紧张,他们通常会听听陈老是怎么说的,他对局势情景论述,对局势发展的分析,对当权人的了如指掌无不令人深深折服。

今年10月上旬,十七大闭幕后,民革长沙市委祖国统一委员会组织部分“三胞”亲属党员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召开座谈。对胡锦涛总书记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部分受到长沙民革党员,特别是台、港、澳“三胞”亲属的拥护和欢迎。

其间陈钟厚老人发言说:“2008年将是台湾问题的关键之年,在台湾立法机构和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前夕的风云变幻之际,胡总书记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高瞻远瞩……这不仅是今后开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工作具体目标,也为台湾地区任何政党推出的参选领导人指出以破解两岸关系的出路,向台湾人民传达了海峡彼岸的和解善意,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台湾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为两岸的统一与中国的未来展现了新的前景”。

陈老的这些讲话,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对推动和平事业发展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他这棵古稀老树,在十七大的春风吹拂下绽放出生机勃勃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