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心理 孝道承传美德 爱心谱写华章——平泉县杨树岭镇官窖中心小学教师王秀梅
王秀梅,平泉县杨树岭镇官窖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音乐教师,同时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爱岗敬业,尊师爱生,甘于奉献,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更为称道的是王老师在家庭里多年来孝老爱亲的善举。她的感人故事得到了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一致赞美,成为当地传承爱老敬老美德的一段人间佳话。
爱字为重,倾心培育幸福花
百善孝为先,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人们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但在王老师的家里,婆媳关系确是相当融洽的。她认为只要真心实意,像亲女儿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媳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她从细节入手,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融入了自己无私的爱。
1992年结婚,二十多年来,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刚结婚时,她每天下班都抢着做饭,晚上还要去给当列车乘务员的小姑子送饭。几年后小姑子成家生了小孩没人带,一周岁就放到了她家,当时她自己的小孩才5岁。小外甥一呆就是8年,两个正在成长的小孩,总免不了吵吵闹闹,可她从不厌烦,生活上却把更多的爱给与了小外甥,甚至有时还要面对自己孩子的不理解。
就是到现在她的小外甥也常说,舅妈就是比妈多一个字,其他的没有什么区别。
丈夫是铁路车站值班员,工作紧张,为了保证丈夫安心工作,孩子的学业,家里的事情她都自己承担。工作上她要排练节目,组织少先队活动,可以说任务繁重,可她从来不会向家里人诉苦,反而想方设法干好工作。妥善地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到了每年的艺术节文艺演出的时候,她还邀请家人去观看,当公公婆婆听到周围的人对节目的赞叹,老人心里都是由衷的自豪。她的所作所为也赢得了两位老人的信任和兄弟姐妹的赞许。
和字为先,精心营造安乐园
2005年5月,是她工作来的第一个没有加班的五一长假,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候大姑姐得了宫颈癌,需要在承德做手术,为了让年高的婆婆在家安心,她在承德附属医院连续陪床八天。之后的日子就是照顾大姑姐以及她家孩子的生活、学习,这使他本来繁忙的家庭重担又增添了一个沉重的砝码。
在与病魔搏斗了两年后的2007年,大姑姐最后还是带着对丈夫和孩子的不舍去世了,王秀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面对残缺的家庭,她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家里人商量给姐夫又找了一位贤惠的大姐,让姐夫重组了家庭。现在成家的外甥女和上大学的外甥经常给她打电话,每次回家必来探望她。
2014年,大伯嫂又得病了,不能回来看望老人,心里十分愧疚,总是跟她说,家里让她受累了。王秀梅总是劝大嫂好好养病,别惦记家里,任劳任怨地承担着照顾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
老人上了岁数,经常唠叨。每当这个时候,她不仅不计较,还总对家人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事事顺着老人。只要他们开心顺心,我们就满足了。公公婆婆由于做事看事的想法不同,经常拌嘴,她就这边劝说公公,那边哄着婆婆,还要瞒着丈夫和兄弟姐妹,让他们都安心在外面工作。所以老人有什么不痛快,都愿意跟她说,她耐心的听,真心的劝。现在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者,为老人排忧虑,分愁苦,成了老人的细心“家长”。
孝字当头,全心奉老度晚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公婆婆身体上的疾病也来了。婆婆目前股骨头有问题,腰间盘膨出,另外还有哮喘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缠身。她不辞辛劳,每天晚上给婆婆烤电、按摩将近1小时,坚持40多天,有所好转,能下地溜达了。
婆婆的哮喘病经常犯,犯病时,一动就喘不上气来,经常去住院,她每天下班去医院送饭。今年83岁的公公在正月十七查出食道癌,胃癌,可以说对一向身体很好的公公打击很大,儿女们也焦虑。她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做老人和家人的心理工作。
随着病情的加重,公公没有一点儿力气,她每天给老人叠床捂被、洗衣、擦洗身体。由于疾病的影响,公公总是吐,她就给老人敲背,倒痰盂。老人有时候烦躁,不吃东西,她还得哄着老人,想方设法让老人多吃一口。
公公只能吃流食,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公公把鸡蛋水和米粉沏好,端到床前,看着老人吃完,才放心走开。今年暑假期间,公公几乎都在输液,她每天把婆婆安顿好,就陪着公公去医院输液,开始的时候,公公还能走,她和公公坐车去医院,后来公公走路的劲没有了,她就天天推着轮椅,一直到病房。
那时每天输液至少6个小时,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病房里的病友,外面的人都问老人说这是你们的女儿吧,老人总是很幸福对他们说是女儿。
多年无怨无悔的付出,王老师用爱心之火温暖着这个家庭。远方的大哥一家虽不能床前尽孝,但总是经常往家里打电话,邮寄衣服、补品和药品;小姑子也经常利用休班时间回家照顾老人;大姐和姐夫也在王老师夫妻都上班时,来家里给老人做饭,在医院陪护老人。外地的孩子们也经常打电话关心过问,儿子儿媳还给给老人买来营养品。大家齐心协力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