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筑英的死因 蒋筑英、罗健夫之死的震撼
两位科学家英年早逝,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的关注。长春蒋筑英,终年43岁;西安罗健夫,终年47岁。胡乔木这位“文革”后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人,动了感情,在《人民日报》写出近半块版的文章,痛心地提出:“我们为什么不能更早地注意到他们的病情,在来得及的时候挽救他们的生命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多地采取一些严格的‘强制措施’,让他们得到稍为好一些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得到比较接近于必要的休息呢?”胡乔木希望全党举一反三,重视知识分子,切实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经典名句特别是希望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他们是科学专家,是我国科学发达和经济振兴的主要希望所寄。
——胡乔木背景和启迪“文化大革命”及以前的政治运动,成批次地伤害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被排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特务、叛徒、走资派的后面,名列第九,民间谑称“臭老九”。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副主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判断:知识分子和工人一样是“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邓副主席的理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如果承认了这一点,那么作为科学技术人格载体的知识分子,自然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作用。
邓小平大胆地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要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
后来接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文革”后在共青团系统的一次会议上,走到主席台前向挨整的“右派”同志表示道歉,三鞠躬,当众发誓:“今后这种整人的事,不要再发生了!
”党领导搞现代化建设,就离不开知识分子贡献才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与恢复高考,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两块基石。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社会以敬佩和歉疚的目光重新审视当年的“臭老九”们。
不食人间烟火、似乎没有多少生活乐趣的数学家陈景润,也受到了不少女孩子的追求。今天,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取得长足进展。钱学森先生在“文革”刚结束的时候设想,以后部级干部都应该大学毕业。
当时听来似乎天方夜谭,如今早已成为现实。然而,现实生活中,对知识分子“不信任,不敢推心置腹”的心理仍有一定市场。甚至有人撰文提议取消知识分子的称谓,取消其身上不应有的特殊光环,因为其早已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这是不懂历史,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