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语录 整理一些侯孝贤访谈和演讲的语录 真的是太受用了
“人的存在不是简单的事情,合作也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在很多方面,对很多事物都有一致的看法,有很多交集。无论是谈小说还是谈电影,我们都很默契。这么多年,她写她的文字,我拍我的电影,我们都看了很多的书,所以会一直往前,两个人一起成长,彼此之间给予养分。
” “拍电影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 “原来我们的世界观在小时候已经确立了,只是慢慢的在拍电影中间会呈现出来。我一天往外跑,其实是一种逃离,已经建立了某种眼光,已经变成我的一个角度。
整个拍电影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会拍电影,因为你就有这个童年。” “当你对一件事情似懂非懂时,你的内心似乎知晓答案,却又不明确,这就需要你去寻找,此刻,你内心的能量是最大的,它会不自觉地喷薄而出。
”“自觉和不自觉中间的那段时期最好,应是《风柜里的人》至《悲情城市》的这段时间,那时电影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朦胧的心理状态但是现在,我什么都明白了,我已经能预见到一件事物的结果,这个时候,我的能量也就少了。
自己现在拍片时比较麻烦,总是看这个摆得不对,那个东西不应该出现在那里。以前则不管这么多,总是能直接抓到自己要的东西。” “以前是感觉就是这个一定要拍,后来是都可以拍,好像都不是那么重要。
到现在状态又不一样了,感觉真的要面对电影了,所以我自己说今年是我的电影元年。” “一个导演只能拍一部电影,关注的方法可以变化,但是角度就是那一个。王家卫的上海情结是从小养成的,这个没人拍得过他,杨德离开台湾去美国那么多年又回来,他的记忆跟他对当下看法的对比。
我是台湾南部乡下长大的,我看的是古典的书,自然的成长和生活这就是我的眼光,我只有这一块,其他的也不行。” “设计长镜头这种形式,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对非演员来说,你一个轨道推倒他面前,他会发呆,不知道怎么演。怎么办?远一点可以吧?不要动,就固定在那里。找到一个过瘾的景深,再然在调度,你会决定时间,因为每个时间生活的轨迹是不一样的。
” “我最喜欢拍吃饭,因为对非演员来讲,吃饭最容易。我拍吃饭戏,一定在吃饭的时间,一定在演员都饿的时候,准备好厨房,一定是炒热的菜端上桌子,有时候我还自己去炒。你说他们吃的多开心?吃饭是一种反射状态,不必学的。
《悲情城市》最后一幕吃饭就这样拍,我只要一个状态。什么能大过生活本身呢?再大的悲哀,最后也要落在生计吃喝上面啊。” “我一开始是觉得舒淇的肢体语言很好,才找她来拍。她很强的,她就是要跟我较劲,我就利用她这个强度,让舒淇在现场和对手演员直接形成‘反射’,结果那场戏如果不是我喊停,她几乎要拿椅子去砸对方了。
后来在戛纳,舒淇看到片子,激动得哭了出来,她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在银幕上是这个样子,我想,那一刻她知道如何演戏了,而且她也知道了这条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