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超的儿子 马本斋之子马国超:父亲从未远离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马国超少将为自己和父亲铜像合影而作的小诗,更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近日,记者采访马国超时,76岁的他拿着与父亲铜像的合影,仍激动不已.尽管1944年马本斋去世时,马国超只有5岁,但他始终感觉,"70多年来,父亲从未远离".马国超至今仍记得,1944年2月初,他跟着母亲和姐姐去看望病重的父亲.父亲躺在床上,半侧着身子,拉着他的手说:"爸爸那天教给你写的那两个字会写了吗?""会了!"马国超说着,拿起放在床边的铅笔和纸,歪歪扭扭写了"中国&

这是马国超少将为自己和父亲铜像合影而作的小诗,更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近日,记者采访马国超时,76岁的他拿着与父亲铜像的合影,仍激动不已。尽管1944年马本斋去世时,马国超只有5岁,但他始终感觉,“70多年来,父亲从未远离”。

马国超至今仍记得,1944年2月初,他跟着母亲和姐姐去看望病重的父亲。父亲躺在床上,半侧着身子,拉着他的手说:“爸爸那天教给你写的那两个字会写了吗?”

“会了!”马国超说着,拿起放在床边的铅笔和纸,歪歪扭扭写了“中国”两个字。

马本斋满意地微笑说:“孩子,记住,咱们的祖国就叫中国,你们长大后,要爱中国……”

父亲的临终嘱托成为马国超整个人生的坚强信念。

马国超6岁时去了延安。解放初期,他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同窗于“八一”小学。1959年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他听从母亲的教导从军,被保送到解放军测绘学院海军系。看着英武健朗的儿子,母亲语重心长:“孩子,要做一名出色的战士!”

军事学院毕业后,马国超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海测大队,从此开始了风里来浪里去的海军生涯。在海测大队政治处文化干事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7年。有人劝他去拜访一下当年他父亲的领导和战友,走走关系,但他坚信在“进步”这个问题上,应当服从组织的需要,依靠真才实学。

改革开放后,军队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马国超脱颖而出,被提拔为海军政治部群工部副部长,一年以后被提升为部长……直至被授予少将军衔。多年以来,中国海军已有100多艘水面战斗舰艇以城市命名,最早提出“流动的国土”,倡议以城市命名舰艇,与城市军民共建的活动,正是马国超的“原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大家对马国超的共同评价。说话温和、动作儒雅、思维敏捷,马国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20多岁,这或许与他长期搞艺术有关。马国超从小就爱好文艺,喜欢欣赏、收集和临摹好的书画作品。“这些爱好很大程度上来自父亲的遗传。”他说。

他常听母亲讲,父亲马本斋每当打了胜仗凯旋之时,就会带领回民支队剧社的演员进行演出。在京剧《王佐断臂》中扮演王佐是父亲的最爱。父亲有着广泛的爱好,除了京剧之外还有书法。他用毛笔小楷记载了战斗、生活以及思想过程。很遗憾,因为当时战争环境恶劣,这些战斗日记、札记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

军旅生涯中,业余文学创作始终伴随着马国超。他先后出版过长篇传记文学《马本斋将军》,电视剧剧本《青年闯天下》,长篇叙事诗《青松长翠》,诗集《心泉》、《杏花雨》、《海之恋》等,拍摄电影、电视剧等,这些共500多万字的作品,又把他的名字从共和国的“将军录”复制到中国作家协会的“花名册”上。马国超从来不参加“签名售书”,却举办过个人书画精品义卖活动,筹得的款项,全部捐给了贫困儿童。

今年1月,反映抗日英雄马本斋及其母亲白文冠的电影《回族儿女》在沧州首映。马国超为这部影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影片拍摄前后,他亲力亲为,不仅担任影片的总策划、总制片,还参与剧本创作,在剧中饰演角色……他说,参与拍摄《回族儿女》的过程,也是他重温父辈祖辈英雄故事的过程。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却能激发人的斗志与豪情。“戏里戏外,我常常能感受到父亲仿佛就在我身边。” 文/本报记者 吴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