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客观原因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臣僚.将领的规谏,亲率蜀军七万多人,以为义弟关羽报仇为名,孤注一掷地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东吴名将陆逊以"积极防御"的策略,历时一年的坚守,后发制人,"火攻蜀军连营",在夷陵重创蜀军主力.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臣僚、将领的规谏,亲率蜀军七万多人,以为义弟关羽报仇为名,孤注一掷地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东吴名将陆逊以“积极防御”的策略,历时一年的坚守,后发制人,“火攻蜀军连营”,在夷陵重创蜀军主力。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李严等蜀汉重臣,令其辅佐新帝兴复汉室,随后就亡故于白帝城,史称“永安托孤”。

刘备逝世后,太子刘禅继位,紧尊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此时,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曹魏、东吴两国也虎视眈眈,蜀汉政权岌岌可危。据《诸葛亮集》记录,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和尚书令陈群等人就曾写信劝降诸葛亮,欲让其举国称蕃。然而,诸葛丞相不为所动,在领益州牧后,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均亲自细心决断,国内政事随之也有了起色。同时,诸葛亮认为,君主刚刚辞世,国家根基不稳,不宜发兵征讨中南叛军,转而采取外交手段,派邓芝及陈震出使东吴重新缔结联盟,消除了南中叛军的外部支援。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见时机成熟,亲自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并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分化瓦解对手,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同年秋,平定了南中地区的所有乱事,并获得一定的兵源补充。在诸葛丞相的不惜努力下,蜀汉帝国实力也有所恢复,逐渐摆脱了夷陵兵败的阴影。

建兴四年(226年),诸葛亮统领蜀汉大军进驻汉中,开始大规模训练士卒,积极筹备北伐曹魏。同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故,曹睿即位,是为明帝。诸葛亮见时机成熟,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北伐的原因,表明自己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了自建兴六年至十二年五次北伐的序幕。《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似乎有些不妥,史实中,诸葛亮前后出师北伐共有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取道岐山的。其中,以第一次北伐机会最佳,也最值得后人所研究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