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波近况】谢彦波图片 26年前最耀眼的少年班神童今归何处
谢彦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级第一期少年班学生。他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十一岁上科大。十五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跟于渌院士。十八岁读博士,师从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中国博士没读完,去普林斯顿大学,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后回国,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
在朋友们面前,谢彦波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
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谢彦波受到困扰的时间要比宁铂晚得多。他回忆说:“在少年班的最初阶段我年龄还小,对外界的宣扬没什么太多的感觉。”第一个学年过去后,打牢了基础的谢彦波选择了物理系。从此,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的潜在天资得到了充分表现,一路成绩骄人,直到毕业。
不过,从入学时起,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汪惠迪老师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与此对应的是,一些当年的少年班成员承认,他们至今仍缺少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少年班同学秦禄昌说,“一旦过了那个年龄,这一课就永远补不上了。”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这段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光,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汪惠迪说,“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7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沃德罗普的著作《复杂》中,这位教授被描述为一个深邃而傲气的人。
对安德森来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谢彦波说,“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
本来,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可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这意味着后者的留学生涯的结束。这件事情后来在中科大内部争议颇多。
此前有传闻说,谢彦波曾用手枪或菜刀威胁过安德森。记者就此向谢彦波求证,他神情自然地予以否认说:“那我没有,我没有。”
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干政。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回国后,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几年之后,在家赋闲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这一次科大没有同意,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已有新规定,博士文凭是必要条件。
之前汪惠迪老师还劝干政再去读博士,干政表示不想读了,他不信再花一年时间还找不到一份工作。
这一年的努力最后也化为了泡影。在此期间,他的精神疾病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房间里。
相比之下,谢彦波的“运气”要好一些。很快他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
=-=====
据媒体报道,荷兰人彼得·范·温格登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建筑师与建筑企业的老板,他领导与经营的贝拉顿公司(Beladon)正在设计人间第一艘水上漂浮农场(Floating Farm),预计2016年5月在荷兰第一大港口鹿特丹市斯希丹港口下水,迎接那时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
漂浮农场面面观
温格登说:“许多在城市长大的孩子都不知道我们喝的牛奶是哪里来的。
在城市里,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养奶牛,至少在陆地上没有,但你可以在水上实现这个设想。”这就是他建设漂浮农场的初衷。
根据贝拉顿公司的设计,在这个漂浮着的流动农场,城市里居民既能看到现实中的奶牛也能看到如何挤牛,以及如何制造奶制品。
正在制造的漂浮农场活像一个矩形鸟巢,长约40m,宽约30m,总面积约1200m2,有上下两层,除上层顶部为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外,其他房间的四面全部为透明玻璃墙,人们可以从外面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场景。
上层养牛,是牛生活的空间,绿树成荫,俨然一个小小的公园。可以容纳600条牛,每天可以生产5000L牛奶。下层有各种各样的生产与服务设施,如牧草区、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收集与处理区、海水淡化区、能源供应室。
彼得·范·温格登的漂浮农场是完善的封闭循环系统,既是一个闭环,可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可以自产牧草,淡化海水可保人蓄饮用和生活所需。
牧草生产在下层的黑暗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采用LED照明灯,草的光照时间可以长达20h/d,而且光照强度可以调节,因而草的生长速度大大提高。
浮动农场顶部的太阳能电池产生的清洁能源足可以满足人蓄生活与各种生产所需的电能。
收集的牛排泄物用于生产沼气和制造肥料。产生的能源除自给外,还可以对外销售。
温格登的漂浮农场,是一个食品产业的iPhone,它的吃水深度约1.5m,不论是牛还是人在上面工作与生活,完全没有摇晃的感觉,如陆地上一样稳定。
这种农场不但可以建在海上,也可以建在一切有水的江河湖泊上,只要水深超过2m就行。
漂浮农场的造价与普通陆地上农场的差不多,虽然其建筑材料费用高一些,因为用了不少铝材,但买水域的钱比买土地的钱少得多,结算下来,两者大体相差不多,根据他们的预算,首座漂浮农场总造价约300万欧元,出售牛奶、能源和奶制品的收入约80万欧元/a,加上劳务与维护费,预计7a可收回一切投资。
温格登的漂浮农场梦还没有做完:下一个目标是建筑漂浮的养鸡场,每个可养8000只,还打算将蔬莱温室也搬到海上,把花卉养殖大棚也建到水上,真正实现在沿海、滨湖城市进行农业生产的梦想。
铝材建造的漂浮农场
由于铝材的密度小、强度较高、易加工成形、抗海水腐蚀性强、价格适中、资源丰富、可回收性强(建筑这种农场用的铝材生命周期到期后,98%以上铝可以回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铝在漂浮农场建造中在三方面得到大量应用。
建造上层建筑四面玻璃墙的框架,犹如现代建筑的贴地窗,挤压铝型材的用量约7kg/m2,是用6082合金挤压的;
房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框架与支承架都是用6063合金或6082合金挤压型材制造的,用量约10.5kg/m2。牛舍内部结构为全铝的。
LED灯铝基板。农场用的大多数牧草是采用黑暗的温室和LED照明灯生产,无土栽培,荷兰大多数蔬菜和花卉农场都已实现这种技术。通过LED灯照明不但可以提高植物生长速度,而且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产量,以番茄生产为例,一株番茄苗在栽培约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始结果。
在漂浮农场上,无论是生活办公照明,还是生产照明用的都是LED灯。如今LED照明已普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铝基覆铜板是构成LED灯具核心部件之一。散热是LED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它就无法工作。LED的结点温度如果超过85℃,芯片就会衰竭、荧光粉会氧化,进而引起光衰。
铝有良好的导热性,0~100℃的热导率为238W/(m·K),因而热阻低,而且密度小,质量轻,并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很好的热传输材料,使它成为首选的制造LED灯散热基板的材料。1969年日本三洋公司发明了铝基板制造技术,1974年开始应用于三洋技术公司(SDK)系列功率放大混合集成电路。中国铝基覆铜板研究始于1988年,1990年首条生产线在原704厂建成投产。
LED铝基覆铜板由三层组成:铝基板、中层的导热绝缘层、表面为铜箔电路层。器件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层快速传导到铝基板,然后由铝基板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对器件的散热,使LED灯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工作温度始终不超过规定值。纯铝不但有高的热导率,而且比热容也大,99.996%高纯铝的为934.92J/(kg·K)工业纯铝(99.5%)的为964.74J/(kg·K),因此可用工业纯铝制造基板。
当今,美国的贝格斯公司(The Berquist),日本的理化工业公司(NRK)、电气化学工业公司(DENKA)、日东电工公司(NITTO DENKO)、日本住友电器工业公司(Sumitomo Electric)等代表了铝基板技术的先进水平。中国的铝基板产量虽大,但品质良莠不齐,缺乏核心技术支持,生产技术还未达到一般国际水平,与日本的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漂浮农场结构与LED灯具制造中,铝材起了关键作用,在水上建筑农场与房层无疑将是一种趋势,不但在像荷兰这种缺地的沿海大国可大行其道,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也大有发展前景。铝材除了上述三方面的应用外,漂浮农场的甲板、梯子、围栏、与陆地相连的桥梁等都可以用铝材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