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宗宾的子女 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侯宗宾:农村城镇化的竹林探索
编者按 今年4月份以来,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和省敬老助老总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省(部、军)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活动,受到省委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离退休干部的积极响应。 活动开展以来,160多名原籍河南或在河南工作过的老领导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30多位老干部不顾年事已高,认真研究思考,从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等角度,撰写文章,建言献策。这些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真知灼见,充分体现了老干部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饱满的政治热情,饱含了老干部们对河南发展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使人敬佩,令人感动。
本报自今日起开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专栏,集中刊发这些老干部的文章,希望能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7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闻名全国的明星镇。20年前竹林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树立为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河南工作期间,竹林的发展和经验引起我的关注,离开河南20年来先后十多次到过竹林,每次都欣喜地看到竹林的新变化。特别是竹林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 山沟里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城镇。
经过1994年、2006年、2010年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先后有9个村并入竹林,镇域面积由当初的不足7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27平方公里;人口由当初的2200人增加到近2万人,实现了就地城镇化,村庄变社区;竹林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新农村建设明星镇等称号,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行列,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
穷山村变成中原经济强镇。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由原来拥有3个耐火材料小厂的村,发展成为拥有82家企业、一家上市公司的经济强镇。2011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是1994年建镇时的10倍,产品横跨10多个行业、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财政收入达53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
6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27倍、33倍,在全省乡镇综合实力评比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山村文化迈向现代文明。
农村城镇化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交往更加广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代文明因素日趋增多,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群众过上小康日子。全镇95%以上的居民实现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15600元,比1994年翻了两番多;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先后建农村式的别墅1300多套,住宅楼50多栋,人均住宅面积达56平方米。
竹林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创新体制,着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带动能力,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民就地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条成功的路子。
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先导。竹林发展中每次跨越都发端于思想解放,突出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把思想统一到经济发展上来,抓住大好时机迎来第一轮大发展,为竹林由村变镇奠定基础。
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思想统一到“发展是硬道理”上,加快发展,使由村变镇成为现实。第三次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城乡一体”上,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竹林开始注重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始了建设区域性小城市的新跨越。
二是把创新体制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建镇后,本着“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原则,镇政府机构设置不搞上下对口,始终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体制;撤销村级组织,设立社区居委会;机关干部一律实行聘任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资与绩效挂钩,实现了资源统筹、职能整合、运转顺畅。
同时还进行了土地和户籍制度的改革。
三是把集聚发展作为关键举措。优化城镇布局,建镇初期竹林就进行了产业园区集聚规划。近年来随着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竹林又把镇域规划进行了调整,分为产业集聚区、生态旅游区、高效农业区、商业居住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城镇道路网络;投资上亿元完成引黄河水入竹林工程,解决了竹林千百年来的缺水问题;建成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去年新建住宅楼30多栋、住房700多套,今年有20栋楼正在建设,计划经过3年努力,让集中居住人口达95%以上。
四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遵循。以工业园区为平台,集约利用资源环境,做大做强工业,培植出6家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依托长寿山等旅游资源,加快生态旅游景区建设。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植树种绿,积极发动干部群众改造荒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如今的竹林满目葱绿、展现昂然生机。 五是把加强党建作为根本保证。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坚持领导班子每周六学习、党员干部每月逢九学习,雷打不动,选送优秀党员和骨干分子到高校进行培训。
每年开展两次以“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和巩固了安定团结、干事创业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