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虎是间谍 胡一虎做吵架节目:自己的作用是"挑拨离间"(图)

2018-0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仍是斜坐45度,仍是已成招牌的身体前倾,好像咖啡桌就是主播台,好像状态还停留在昨晚节目的录影上.上来就开始"复盘":我跟你们说,昨天晚上那集真是精彩!说的是"一虎一席谈","那集"讨论的是要不要抵制家乐福,时下最"红"的话题.不出所料,录制现场吵得很厉害,"又差点打起来了"--节目中一位60多岁的大娘(北京的大爷大妈对这个"高端节目"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兴趣,Tiger对这一点颇得意)情绪

仍是斜坐45度,仍是已成招牌的身体前倾,好像咖啡桌就是主播台,好像状态还停留在昨晚节目的录影上。上来就开始“复盘”:我跟你们说,昨天晚上那集真是精彩!

说的是“一虎一席谈”,“那集”讨论的是要不要抵制家乐福,时下最“红”的话题。不出所料,录制现场吵得很厉害,“又差点打起来了”……节目中一位60多岁的大娘(北京的大爷大妈对这个“高端节目”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兴趣,Tiger对这一点颇得意)情绪激动地把围绕家乐福而产生的争论称作“内斗”、“内乱”,连声高呼“一天都不能闹了!一个小时都不能闹了!”吓得胡一虎走下台去,连连作揖:您保重!您保重!

临近尾声,双方就“谁能代表人民”又起争执,用词眼看就要踩线,胡一虎只好摊开双手:“来来来!和谐社会,以和为贵!大家给一点掌声!”这才把“不和谐音”盖了下去。

“这是一个让人变脸的节目,节目开始之前,你没有进入这个气场,每个观众都随便坐着,一到了那个气场,立刻变脸,一个人可以马上对别人说:我警告你!”家乐福这一期,“气场”甚至过于充盈了。有时候,想说话的人实在太多,胡一虎甚至要“谢谢大家”,然后连说三遍“大家请深呼吸”,不然广告进不来。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很多人看着看着忍不住要跳进去。看完之后,包括我自己也会发出感叹,啊,我怎么当初没有想到这个观点?”

他以弹钢琴来比喻主持,“钢琴的‘哆咪梭’是和谐音,谁都讨厌‘来’,可是,这个节目告诉你,和键盘一样,‘来’就在你身边。过去我们太强调‘哆咪梭’了,却忘了它们之间的‘杂音’可以变出什么音乐,爵士乐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这个节目要是失败,就是我弹‘哆咪梭’半天了,还没有把真实的声音勾引出来。”

过去的一年里,胡一虎一周在香港,每晚10点半连线全球;一周飞北京,找选题,啃资料,录制“一虎一席谈”,开播两年多,这个“吵架节目”成了凤凰卫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你们全都给我坐好!”

胡一虎用“挑拨离间”来形容自己的作用。他曾经这样拆字:“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我要使嘉宾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出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空间。

2005年,凤凰为来年计,希望胡一虎开一档谈话类节目,结果被他拒绝,“我说我太累了,一个品牌一个品牌打,从‘媒体大拼盘’到‘纵横中国’,再到‘凤凰全球连线’。”后来他的安徽同乡刘春前来游说:这个节目就是你的,你不主持会后悔的。

结果他发现,这个节目确实累,却也是“最轻松的”,“一虎一席谈就是我们家的缩影嘛,我们家的氛围就是经常吵架抬杠,吵得有滋有味,吵得很幸福……我就是扮演我们‘胡家一席谈’中我爸爸的角色啊。”

2008年3月,“一虎一席谈”包揽了《新周刊》2007年电视榜年度节目主持人、最佳脱口秀、最佳脱口秀主持人、年度电视节目四项大奖。

“挑拨离间”版本也在升级,譬如:“离”是为了把不同的观点意见分清楚,倾听清楚,“间”,一个是对别人的尊重的空间,一个是给自己修正思维的空间。聪明人还替他总结,“一虎一席谈”“引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有人干脆说,“一虎一席谈”“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表达”。

胡一虎则记得自己刚开始主持这个节目时,很有些惊喜:原来大家都这么能说话啊,简直人人都是主持人嘛。但很快就被内地人吵架时的“狠毒”吓住,“很多人的用字遣词,我觉得都不可思议。和台湾相比,可能缺乏一点温良恭俭让。”

2006年最后一期讨论“伪科学”,司马南对丁小平,现场几乎出现武斗。胡一虎第一次在节目里发了火,他吼了一声:“导播,请把我的声音开大一点!你们全都给我坐好!”

另一个体会就是“这边的人喜欢扣帽子”,“比如我们讨论‘小三’,我就很奇怪,你都没见过这个人,有必要把她讲成那样吗?很多人事情都没弄清,就开始激动。”

观众也在进步。一些立场对立的嘉宾,不习惯在节目结束后互相握手,胡一虎便把这条规矩“强加”进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和对方握手。“从一元变多元,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习惯不习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在寻找一种逻辑的较量,你要往前再走一步,变成人身攻击,那就是纯吵架,没有任何意思了。”不久前的一期,讨论京剧该不该进课本。他专门为“文革”与样板戏设计了一节,果然嘉宾对立得很厉害,有人情绪激动,“无耻”之声不绝于耳。结果监控出来,他发现,到了那一节,收视率反而往下掉了。

“一席谈”也给胡一虎带来了别样收获:骤然增多的信件。一类是示爱,说我是某某期的观众,我看见你在上面笑得很灿烂,我感觉你对我有爱意。“你知道我主持风格不是那么板,有时候就开玩笑……我还放电啊?我这个年纪,漏电都漏光啦!”另一类是长篇大论的专业探讨。

20年前,胡一虎在台湾辅仁大学念大三,当年(1988年)1月1日,“报禁”解除,媒体进入百家争鸣时代。老三家台视、中视、华视担心观众流失,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考,胡一虎和高他一届的师姐吴小莉,有幸搭上了开放时代的班车,这趟班车让他可以“做独家”、“做自己”。

7年前,离开工作了10年的华视,以33岁的“老新人”姿态,在凤凰从零做起。在宏大叙事中切入民生视角,“把观众当作门口不识字的二大爷,生怕听不懂,所以嘴里都是家常话”。

现在不惑之年,开始掉头发,开始变得感性,开始动不动要参加葬礼,于是,开始想墓志铭会怎么写自己,“希望自己的墓志铭刻上比较精彩的人生”,又担心自己“写不出这个时代的历史”。

“过去节目里,观众是花瓶,这是不对的。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最智慧的东西都藏在这里面,”他举了一下手机,“做节目就是要把这些民间智慧勾出来。”

对话胡一虎

南方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胡一虎:我觉得还没有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觉得自己还是太浅薄了。

南方人物周刊:达到今天的成就,有何心得和他人分享?

胡一虎:不抛弃不放弃。我父亲比许三多早40年就把这句话教给我了。

南方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胡一虎:我觉得很多人缺乏做自己的勇气。对了,我还希望这个时代再包容一点。

南方人物周刊: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

胡一虎:一要有预见力,能洞见历史;二要包容;三要有一颗温柔的心,才能体贴体恤。

南方人物周刊:责任、权利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胡一虎:责任。

南方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