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作品《图雅的婚事》是超越国界的电影?
在国内一片牛市的狗年岁末,王全安牵着“图雅”余男(blog)来到柏林,并在除夕夜牵回一头“金熊”。享受了一个幸福的新年大假后,他和余男来到广州,出现在“先锋光芒”系列活动中,也让《图雅的婚事》第一次与国内观众见面,仅此一场,人山人海,巍为壮观。
这样的一部影片,因为领了大奖,所以瞬间成为大家的焦点,赞誉与排斥兼而有之,好的说这样一部电影超出了对王全安的期待,坏的在问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有资格拿金熊。在之后的讨论中,导演与影评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两个话题:第一是余男的表演究竟有多出色,第二是这样一部电影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后来王全安引用了电影节主持人的话,“《图雅的婚事》,是我第一次看中国电影时,忘了是在看一个中国电影。
”这样一个观点在中国电影中有着一种警醒的意味。
为此我们采访了导演与多位知名影评人,在他们的争论声中,也许你对中国电影会有不同于“声讨《黄金甲(blog)》”般简单的思考。
余男证明了她是中国最好的演员?
王全安:她有野心全面书写妇女形象
看了《图雅的婚事》(以下简称《图雅》)的观众关心,现场身材爆好的余男是怎样从马背上粗犷的蒙古族妇女转型回来的。余男坦诚“拍戏期间确有增肥手段,但更主要的是在大棉袄里塞了东西。”她采用王全安认为那种最笨的体验式表演,去内蒙的马背上生活两个月感受生活,但这往往最能出效果。
之前,电影院还放过王全安处女作《月蚀》,有观众感慨“里面那女子根本看不出是余男”,这也是对余男表演可能性的赞美。从城市女性到农村民族女性再到将来的纺织女工,余男在王全安的作品里塑造着不同的中国女性形象。王全安赞美这位三八红旗手,“她有野心全面书写妇女形象”。余男也想通过她的表演,让国际评委“不再只注意中国农村女性形象。
大家看法:
黄小邪(影评人):余男表演比较放得开,相貌有点西化,据说法国人很喜欢她,大概有点像巩俐当年演秋菊吧,对于珍惜自己羽毛的女演员来说算不错的突破。
郭江涛(南方都市报电影编辑):到位,电影里这样一个性格外向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电影里并不多见,她的真性情令人感动。
王梆(影评人):余男是中国最好的演员,她把美都藏了起来,没一点外露,要一点点去拨开,越看越好看,这是演员有意识的行为和自觉性做到的,把塑造形象当成她一生的事业。
虞晓毅(南方都市报影评人):我觉得余男非常突出,我对这种突出有所疑虑,里面其他的人显得完全不会演戏,这样觉得她好是很自然的反应。
向阳花(深圳艺术电影活动组织者):我觉得表演挺生硬的,特别是语言方面,让蒙古人说普通话总觉得有些别扭,当然导演也觉得这里存在点问题。
这是一部超越了国界的电影?
王全安:我终于不用再担心西方视野下的中国特点了
电影节主持人还说:“以前看中国电影非常喜欢,是因为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我觉得神秘,我喜欢那种不一样。但看《图雅》,是我第一次看中国电影时,忘了是在看一个中国电影,我真是为里面人的命运,还有感情所震撼。
”王全安对此很感慨,“我终于不用再担心西方视野下的中国特点了。当我们看西方优秀电影时从没想过西方有什么不一样,所以这里面隐含了不平等的东西。现在终于对中国电影,开始强调了电影本身的一些东西,除个人表述外,强调了电影本身的话题,这些东西做得比较饱满,才让人感觉到真实和打动。”
王全安很在乎“电影本身”。“电影的前提还是戏剧、故事和人物形象,不能抛离这个,否则拍纪录片也可以,演讲也可以,甚至拿标语坐在市政府前面抗议也可以,电影最擅长做的还是通过本身的艺术形象,让人接受。”所以他希望拍电影不要当作做思想来拍,“我们一方面挺不住诱惑会说出很多超乎电影价值的东西,一方面更要自律”。
大家看法:
黄小邪:电影评委审视东方的“西方视角”是一直存在的,神秘的,美丽的,异国情调的,比较符合他们的想像。当然不像欧洲三大电影节,好莱坞评奖是在张扬所谓的人道主义。
郭江涛:这是一部好电影,而不是一部好的东方电影,没有必要用“东西”这个概念去套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有它的地域特性,但所表现的生活常态没有地域的局限。这或许就是柏林电影节主持人所忘记“我是在看一部中国电影”的重要原因。
王梆:不觉得《图雅》有任何风俗片式的奇观,王全安的三部电影全都是关于女性那种很糟糕的生活状态,对于图雅,她要找个新丈夫,极端点说,就是去卖身,而这是社会普遍而共同的话题。
采访手记
《图雅》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因为中国电影从没商业模式到有商业模式的过程迅速,所以王全安认为“中国就没有拍商业片的人才,现在担纲大片的导演以前也是艺术片导演,我觉得商业片导演和艺术片导演需要不同的才能,可喜的是有一些年轻的导演,比如宁浩就具有商业片潜质。
”而我们以前的电影也不是像后来被定义在地下的艺术片那样,“《霸王别姬》、《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你感觉那些艺术片里面的元素非常张扬,充满雄心,在电影上表现很显著,唤起观众的兴奋,那是当成电影而不是思想拍的。
后来因为某些事件,我们的现实封闭了,就需要民间的声音,但却处处受限。现在商业进入后,有了开放的环境,就应该回到正常的艺术创作轨道上来。”王全安所期待的不必当成思想来拍的理想作品当然也有范本,那就是《教父》。
如今,《图雅》即将面临国内发行和市场考验,艺术片观众究竟爱不爱看,电影院能不能接受,这些问题都是王全安想通过这次发行放映而进一步了解的。他也相信“中国的电影观众非常理智,炒作也罢,电影节得奖也罢,他们始终觉得该去看的才会去。”
“优秀的文化表述在获奖的同时没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件蛮遗憾的事情。”电影人们找了很多症结,如受商业片的侵害,甚至极端地谈到了要提高观众欣赏文化的素质,已经谈得非常多。而电影院对获奖影片的接受究竟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