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李劼人 文学大师李劼人的书画世界 所藏部分字画自然损坏下月开始修复
“虚心何虑同心少,敬事方知处事难”,是林则徐楷书七言联;“当官期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是左宗棠篆书七言联。
揭开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李劼人的收藏世界,733件珍贵藏品一一展露。清代嘉庆皇帝的哥哥成亲王、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的书法真迹;元代王渊设色花鸟图轴、蒋予检的兰花屏、张善孖的双虎图等,皆包罗其中。
扎根成都,书写成都,李劼人除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而闻名于世,其生前勤于收藏,留下丰富书画藏品的故事,鲜为人知。
文学大师李劼人
曾为救济而收藏,李劼人给女儿李眉的信中谈道:“现在成都一般知识分子,工资三四十元的,生活特别困难,为了生活,只得将所存旧字画,贱价求售。我之买字画,实多半出于救济。”后为公益而捐赠,家人按其遗嘱将其生前所私藏的书籍、字画全部捐赠国家公藏。
2月21日,记者从李劼人故居纪念馆获悉,李劼人生前收藏的一些文物字画,因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自然损坏,国家文物局和四川文物局共同拨款110万元,由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修复师进行首批修复。3月正式启动,预计3年完成。
关于菱窠
1939年,为躲避日机空袭,李劼人在成都东郊的菱角堰旁边修建“疏散房子”,起初以黄泥夯墙,茅草覆顶,且门前面临菱角堰,故命名为“菱窠”,意即“菱角堰旁一茅舍”。这个土坯房子曾被李劼人视为人生一大事,“我在成都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自己的住处,这就是成都外东沙河堡菱角堰的茅草屋“菱窠”……开始时,几间茅草房比较简陋,但在我李家来说,却是破天荒的一件事。
因为我自八世祖入川定居以来,从未有过自己的房子。”1960年,李劼人利用《大河三部曲》再版的稿费将“菱窠”翻建为砖瓦房,李劼人在这里完成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改写工作。
由于年代久远,李劼人故居经过1985年、1998年、2011年三次大修。
乡情·拳拳于乡土文物之保存
收藏字画真迹逾千幅包括晚清大员、民国名流、川地名士
成都东郊,李劼人故居纪念馆“菱窠”一处展厅,为保护原作,特展出李劼人生前收藏的部分字画仿制品,从这里可以一窥李劼人的收藏世界。
“虚心何虑同心少,敬事方知处事难”,这是林则徐楷书七言联;“当官期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这是左宗棠篆书七言联,还有李鸿章行书赠李邦直探梅轴,康有为行书五言联。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员张志强介绍,由于条件有限,只展示了李劼人生前收藏的少部分字画。
1962年,李劼人去世后,所藏字画捐献国家时,清点登记共编为1150件。辗转多处,现藏于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共733件(其中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483件)。
现存的733件艺术收藏品中,以清代、民国名家为主,另有明代、元代少量作品。书法真迹珍品包括清代嘉庆皇帝的哥哥成亲王、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还有康有为、马一浮、俞樾、笪重光、英和、钱沣、破山明等社会名流和学问大家。
画作有元代王渊设色花鸟图轴、蒋予检的兰花屏、张善孖的双虎图、刘锡铃的指画花卉、孙清士的《蝶秋图》、沈贤修的《无量寿佛图》、顾复初的水墨山水、端秀的人物图、汤禄名的仕女图、郭尚先的兰草图等。
除上述所含川人作品,又如王云泉、顾复初、何绍基、谭铭、王浦、龚有融、李吉寿等川地名士作品,皆入囊中。在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的研究看来,这也是李劼人收藏字画的“苦心造诣”之处:对川籍书画家或流寓四川的书画家,李劼人特别留意。张秀熟曾赞誉李劼人“拳拳于乡土文物之保存”。这些字画捐赠展出时,曾有人评议:不仅是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好资料,而且为发掘、整理鉴定四川地方书画家的作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曾国藩的作品。
境界·我之买字画,实多半出于救济
劼人暂藏于菱窠收藏出于救济之心 存有公益之心
藏家必是爱家,但爱家未必有足够的收藏能力,李劼人作为一个文人,如何实现如此丰厚的收藏呢?
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在整理李劼人晚年信札时,发现数封信函中李劼人谈到购买字画的一些特别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藏有旧字画作品的人,生活艰难,为了生计将藏品出售,而李劼人曾担任成都市副市长,有工资收入之外还勤奋创作,有不低的稿费收入,另外还是一家纸厂的股东,有一些分红收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从出售者手中购买。”
当时,古字画价格很低,三元至二十元,就可以买到一件明清作品。李劼人晚年孜孜收藏字画,一方面是出于文人雅士的个人爱好,另一方面也是济人所困。李劼人在写给女儿李眉的信中谈道:“现在成都一般知识分子,工资三四十元的,生活特别困难,为了生活,只得将所存旧字画,贱价求售。我之买字画,实多半出于救济。”
最后由于李劼人手头也不宽松,不能继续买些字画以从容救人,为此感到非常难过。
除了救济之心,李劼人的收藏也有难能可贵的公益之心,“他是有心避免这些字画散落民间,损毁散佚。一些字画辗转流传,收藏者一般钤印其上嘱咐‘子孙宝之’,而李劼人却有一印钤之‘劼人暂藏于菱窠’。”
可见,他收藏的字画,不遗于子女,不留作私产,搜集时即作暂存的打算,最终捐献公藏,惠及世人。王嘉陵感叹,“这是李劼人的境界,也是李劼人的读者、字画爱家和乐于艺术文物欣赏之公众的幸事。”
元代王渊花鸟绢本。
缘分·目习而心爱之,闻卖之极为惋惜
十八舅忍痛卖出的画数十年后“回到”李劼人身边
字画收藏跟写作一样,都是李劼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李劼人收藏经历中,也曾遇见一些奇妙的事情,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1962年9月,经朋友介绍的一个本地收藏家,带着几件名人字画来到菱窠求售。在翻捡的过程中,李劼人发现有4幅书画卷轴外面的题签很眼熟,好像以前在哪位亲戚家见过,忙叫夫人杨叔捃出来一起看。杨叔捃一眼就认出来:这不是十八舅家中故物么?仔细将画展开,是四轴水墨花卉禽鸟画屏,作者是乾隆时江南名画家刘塞翁,画风古朴清新,绘制精美,望之神清气爽。
李劼人忽然想起,儿时曾在杨家十八舅家中看过此画,当时就“目习而心爱之”。抗战中,迫于生计,十八舅忍痛将此画卖出。李劼人“当时闻之,极为惋惜”,不料事隔数十年,这四轴画又重新回到身边,真是可喜可贺。李劼人当即以28元收之,然后送到成都水印厂以全绫裱出,又花费32元。拿回家中一看,更觉“面目一新,尤见画笔之佳。”
李劼人小心翼翼将此画悬挂于客厅后面的餐室墙壁上,“每次玩赏,总觉欣然。”有一天,朋友、诗人戈壁舟来菱窠玩,看见这4幅作品,爱得不行,愿以120元购之。李劼人一口回绝,坚决不肯。
宝贵·我不知,卖者当然不知,仅以两元成交
收藏字画须“检点”两元在旧书店购元初花鸟绢本
李劼人对字画的收藏,非常认真。在他的十多篇书信中,都曾提到字画收藏,买什么不买什么,理由何在?收藏的心得是什么?
“他每收藏一部作品,都会写一个题签。标明购买时间、地点。可惜由于在辗转期间,有不少题签遗失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员张志强说,李劼人的艺术鉴赏眼光高明。在给亲友的书信中,专门谈到对收藏字画的“检点”,“不只是看一事了一事,必须判其优劣,辨其真伪,一面编目,一面详考作者生平。”
正是通过这样“检点”,李劼人查出自己曾收入一件元代初人的真迹绢本画条。“这人叫王渊,字若水,是赵子昂的学生,所画花鸟在当时便很著名。我于一九五六年在一旧书店买时,绢本破损旧败,甚不为人所善,我亦不知王渊为元初人。
仅能断定非清代人而已。我不知,卖者当然不知,仅以两元成交,又以一元五角工资,重裱了一次,而今则为至可宝贵之品。此外又查出不少神品,极品,皆今日国内所最难获得之件,大约皆抗战时流入四川,1949年后而失散者也。信乎五三年至五六年时,我尚无收入,当时买书购字画,都系负债为之,力量不大,许多好东西,都因没钱而失之交臂。然即现在所存,在成都亦可称巨擘了!”
王嘉陵坦言,李劼人虽喜爱收藏书画,但并不提笔创作,且与画家关系并不紧密。在与文学界朋友的交流中,李劼人最喜爱的就是以藏画会友。据说一次沙汀到李家拜访时,李劼人正在晒字画,还没吃早饭,李劼人赶紧将最近买下的几件价廉物美的字画取出来给沙汀看,看完了才去吃饭。
预计3年修复 必要时将“场外求助”
由于时间久远,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保存的一些文物字画,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然损坏。张志强说:“一些对联是用金粉写在纸上,金粉与当时用的胶质对纸张产生了化学反应,字的位置有点腐蚀了,纸张的纤维受到影响。”
为了延长这批字画的寿命,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向国家相关主管单位申请提出了修复方案,希望采用中国传统装裱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文物的原状。
2011年,修复方案由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制作完成,报送国家文物局,涉及497件字画文物。获批后,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文物局先后拨付110万元,先期用于字画修复。根据病害严重程度,遴选出首批将要修复的字画共69件(包括160幅字画),计划3年完成。
修复工作具体的执行者,是草堂的纸质文物修复师欧萍老师的团队。据了解,欧萍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30年,曾师从故宫字画文物修复大师徐建华。欧萍表示,此次修复李劼人收藏字画文物,必要时将“场外求助”。(记者张杰 实习生侯晨曦 摄影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