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群高考 张亚群:高考40年发展趋势解析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为回顾高考四十周年的改革历程和实践探索,正确认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导向作用,5月27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等作为媒体支持,由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恢复高考40周年暨高考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  张亚群 (厦门大学)  今天我报告的内容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反思.总结.展望.首先看孔子的话:"四十而不惑","智者不惑",意思是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界所迷惑.智者就是聪明的人.

  为回顾高考四十周年的改革历程和实践探索,正确认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导向作用,5月27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在线等作为媒体支持,由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恢复高考40周年暨高考改革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

  张亚群 (厦门大学)

  今天我报告的内容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反思、总结、展望。首先看孔子的话:“四十而不惑”,“智者不惑”,意思是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界所迷惑。智者就是聪明的人、有哲学头脑的人,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就是聪明的人。

其次子云:“吾不试,故艺。”意思是我没有被国家录用,所以我就有技艺。在高考的“不惑”之年,我们应该有更深的领悟:“两多,量少”。1.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疑惑。2.多一点自信(定力),少一点忽悠。

  一、反思中国高考走过的路

  高考作为一种制度,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1952年,高考制度建立的时候就起着很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大冢丰在《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提出,“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建立过程,巩固了中国作为统一国家的基础。

”恰恰这一制度在文革时期被废除了,一废就是十一年,被废的原因是其指导思想。任何一个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改革的背后都有其指导思想、理念。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也有其理念,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其指导思想,正如潘先生所说,他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等指导思想。

40年来,高考发生着非常多的变化,恢复高考不是单纯的恢复文革前的制度。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它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总结,高考是适应了新的社会条件下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其内容形式,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流动。

袁振国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高考改革最大的成功是考试内容的改革。瞿会长认为我们改革最成功的是网上录取。实际上,恢复高考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在恢复高考4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的理念。

从整体来讲,它是适应人才选拔的要求。四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骨干就是通过高考制度选拔起来的,高考制度、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对中国崛起着重要作用。

  二、总结高考发展趋势

  (一)招生数量

  量变和质变相关。从量的方面来看,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招生考试重心不断上移1977年恢复高考恢复之初的五年里,高考录取率非常低,高考竞争非常激烈,上重点大学很难。80年代中期,高考录取率在不断上升,这时候,高考仍然是高等教育考试的重心所在。

到1999年之后,考大学变成考重点大学,考重点专业。由此来看,高考的重心开始上移,现在的报考中专和高职竞争非常小,报考北大清华和其他学校的竞争、研究生考试竞争更加激烈

  (二)考试类型

  高考类型增多,高考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考试转变,这和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有关。大众化时代的分类考试,当时潘先生和覃红霞老师先过相关的文章。

  (三)命题方式

  命题方式从全国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最多16各省市分省命题,而现在又回归到统一命题。例如:1958年实行分省考试,1977年和1978年实行统一考试,1985年上海率先开始分省命题,7年之后北京才开始分省命题,随后其他省市逐渐分省命题。

分省考试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农民工小孩的上学问题。最后,大家突然发现还是统一考试的好。我认为,我国高考过去改革是有失误的,在命题方式上,分省命题最后还需要回归到统一命题。

  (四)评价标准

  招生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大家都说,统一考试有可比性和公平性。我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过度的过程中,统一高考出现了急需解决的两大局限性,其一:统考的对象发生变化,四十年前,农村的小孩是可以和城市的小孩竞争的,例如我是从农村中学出来的,那时候,我们学校考上重点大学的也有,现在的不同了,普通中学不上重点中学了。

更深入来看,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基础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今天在谈统考的时候,也应该思考一下“谁来参加高考?”;其二:片面应试,这里不再展开。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大众化要求多样化的生源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像我们现在的“两依据一参考”,这些对统一高考提出了挑战

  (五)招生模式

  有关自主招生和统考之间的关系,我概括为“三不”:一是自主招生不单纯等同于自行考试,在现在大众化背景下,统一考试还是有其可比性;二是不能没有自主标准,现在我们学校的自主性还是不够的;三是不能没有社会监督。

自主招生的路在何方?自主招生的路在脚下,即依靠实践。自主招生之前的实践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自主招生方面一直没有放开,我现在把自主招生归入统考 ,所以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就要扩大招生自主权。

   三、展望未来

  统一考试在公平高效选拔人才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面临着多元评价、阶层平等、区域公平等新的挑战。研究表明:智力水平在大规模人口中的分布是随机的,当我们把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排除在清华北大选择对象之外的时候,清华北大选拔的本科生又是什么样的人才?正如李中青在《无声的革命》中所说:“只有保证占人口中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和社会中下层选择一定比例人才的制度才是科学合理的。

”在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既要发扬统一考试的优点,也应该引进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弥补它的不足,同时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是高考的基础,我们也应该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