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新常态 许小年:新常态下多思考核心竞争力
“无论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都能把企业做好的,才是好企业。因此企业家不要过度关注宏观,而要聚焦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近日,经济学家许小年做客“正和岛广东岛邻机构周年庆典”,为企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支招。
来自全国逾500名企业家参加了活动,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深圳特区报原总编辑陈锡添,正和岛广东岛邻机构主席、正威国际董事局主席王文银,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等在会上围绕“新常态·新机遇 筑梦未来·粤来粤好”做主题演讲。
“新常态”不能用“旧思维”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长的速度就不断地下滑,对此政府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我是非常支持这个提法的。过去30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常态了,未来将进入一个中速或者中速偏高的增速。”许小年表示。
他认为,经济发展潮涨潮落是正常现象,7%不是洪水猛兽。“让它放慢一点,我们有时间进行结构调整,这是一件好事。”
但在“新常态”下,不能够让旧思维卷土重来,靠银行重新放水和政府增加开支进行所谓的拉动内需,解决不了中国经济根本性的结构问题,反而会使结构问题进一步恶化。
回顾中国过去经济增长和政策之间的关系。政策刚开始有一定的作用,但增长速度很快就下来了,下来以后不得不再次采取刺激性政策,可是2012年“4万亿2.0”的作用就比2009年的“4万亿1.0”差远了,现在要搞“3.0”的话,效果会更差,这是政策的边际效用递减。
宁可踩空不要断粮
“对于企业来说,我们怎么办?我个人的观点,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收缩战线,回收现金,宁可踩空,不要断粮。这是短期的应对措施,当然行业的情况、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许小年表示。
在保守经营、收缩战线的同时,对企业,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实现企业的转型,这比判断宏观形势更为重要。传统的经营方式无法持续下去了,这跟宏观形势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不是宏观形势给企业带来的困难,而是因为经营模式、商业模式长期的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主要的原因。
许小年说,传统的模式有两大前提,一是低成本,二是巨大的市场。曾经成功的商业模式现在碰到了一堵无法跨越的墙,成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低了,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卖不动了。传统商业模式中的各个要素,比如良好的政府关系、敏锐的市场嗅觉,灵活的市场经营、严格的成本控制等等,今天依然非常重要,但已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企业转型的生存之道
“中国经济总体来说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我们早就从一个供不应求、从短缺经济,变成了一个全面过剩的经济。”许小年认为,在短缺经济中,商业模式要从制造转向创新。
“创新和制造有什么区别?制造是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而创新是制造新的市场需求。”许小年认为企业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用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新的技术创造出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你是唯一的,或者说你是少数的供应商。比如苹果智能手机对手机市场的“逆袭”。
第二个生存之道,企业可以继续生产现有的产品,但必须有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从而实现比别人更低的成本。“东部的劳动力成本高了,你转移到中西部甚至东南亚,虽然可以降低成本,这不是转型,而只是转移,因为别人也会转移。”许小年认为,企业成本的降低必须是通过创新实现,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法,是别人不会的新打法,是建立在核心竞争力上的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