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大屠戮图片】亚美尼亚行纪(一)︱ 红色帝国落幕后的悲凉底色
在国人眼里,亚美尼亚是一个存在感特别低的国家。
如果你向他人提及去这个国家旅游,估计绝大部分人都向你投来怀疑的目光:这个国家在哪儿?虽然高加索三国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热度正在提升,但最吸引游客的却是亚美尼亚的邻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最多只是许多人计划之外的短途目的地。
在临行前我们试图收集关于亚美尼亚的相关书籍或研究,也一无所获,仅有一本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游记《花与泪的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这种冷门的境遇也反映在我们的旅途中。几天所见,在亚美尼亚很难寻找到国内同胞的身影,我们唯一一次遇到的几个中国人,还是因公出国。而作为小资情调的新晋网红格鲁吉亚则呈现出另外一幅景象:当我们抵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机场准备搭乘班机回国时,遇到许多中国旅游团。
存在感低,又为这个国家生发出浓浓的神秘感。由于境内有着数量众多的教堂和修道院,以及亚美尼亚民族命运多舛的历史历程,配上高加索这个略显神秘的名字,让亚美尼亚愈发地散发出遗世独立的气息。
在我的印象中,我也只是隐约记得它是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国之一,坐落于高加索群山间,其他一概不知。不过,这种信息极度缺乏的状态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亚美尼亚之行。
原本计划从格鲁吉亚去亚美尼亚,采取坐跨国列车的形式,然而,这趟车只在单数日的晚8:20发车,而我们计划出发时间是双数日,只得无奈放弃,转坐从第比利斯至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Minibus。这些Minibus都是私人运营,每两个小时一班且价格只需每人35拉里(1 拉里约等于2.59人民币),非常便宜,车辆其实就是空间稍大的七座车。很难想象两国人民的来往穿梭就是靠这些不起眼的老旧7座车。
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至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大约耗时5小时,下午3点出发,晚上8点到达埃里温,所幸在高加索这片土地,夜晚总是姗姗来迟,至少过了9点天色才会渐渐暗去。所以,5个小时虽然漫长,但却能够直观的品位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这两个国家的差异,倒也十分有趣。
从经济指标来看,由于阿塞拜疆境内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大大高于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各项指标虽然高于亚美尼亚,但差距不算太大。
不过,真实的观感要比冷冰冰的经济统计指标来得直接。最直接的体验是路况。在格鲁吉亚,虽说路上也有坑坑洼洼之处,但总体来说还算平整,至少看起来是一条达标的高速公路。而在亚美尼亚,我们除了在首都附近路段感受较好外,越是远离埃里温,路况越差。尤其是从格鲁吉亚刚刚过境至亚美尼亚时,反差强烈,路面坑坑洼洼,司机必须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这种反差最直观的反映在司机的坐姿上。
其他基础设施也让人一下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家在苏联解体、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缓慢乃至停滞。路边许多电力设施已经泛红,这是缺乏修缮导致大面积生锈的结果。许多苏联时期铸造的高大的雕像无人看管,早已面露斑驳。路过的摩天轮早已不能使用,已经生锈到徒有一副架子,缆车的底部都烂穿了。大有一种人类消亡、文明湮灭后的废墟景观。
房屋的差距也肉眼可见。格鲁吉亚的民居颜色丰富多彩,红色、黄色、蓝色等等映入眼帘,让单调的旅程显得不那么乏味。而亚美尼亚的民居则仅仅保持着建筑物料原有的色彩,加上建筑风格不那么西化,看上去和中国内地的农村没有太大的区别。 加油站的颜色,可能是亚美尼亚首都以外最靓的颜色了
“这儿是真穷啊!”
“感觉这里比上次去的摩洛哥还要穷。”
当我们看到了一路上周遭环境后,我们不禁感叹。
甚至对“城市”的定义,都颠覆了你原有的想象。在进入亚美尼亚境内后,按照地图软件的显示,我们会依次路过伊杰万、迪利然、塞凡三个城市。但从路过的一瞥大致可以判断,这些“城市”大致只是小镇的规模。
我曾问我们在亚美尼亚的包车司机Avo,“你们觉得是现在的生活好,还是会怀念苏联?”
Avo认真地想了想,回答到:“一半一半”。
“在苏联时代,我们的教育、医疗等等都是免费的,但我们的商店里空空如也,没有足够的商品。而现在,教育、医疗……好多地方都需要花钱,超市里也满是各类商品,但我们却没有多少钱”。
“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好与坏”。
所以,初入亚美尼亚,给我们的第一观感,其实是略带失望的。建筑的单调乏味、工业设施的老旧、城市显得十分渺小、商业氛围的缺乏……种种景象都让人确信,在苏联这个红色帝国庞然大物落幕后,这个高加索小国并没有与世界的发展保持同步,而是被远远的甩开。
从物质、经济的层面看亚美尼亚,底色无疑是悲凉的。联系到亚美尼亚的历史和现实政治环境,这种悲凉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作为第一个皈依基督教、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历史中的亚美尼亚王国曾经有着广大的国土,然而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亚美尼亚相继遭到外族入侵,在16世纪甚至被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瓜分。
如今的亚美尼亚,其国土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小部分。被亚美尼亚民族当作圣山,传说是诺亚方舟最后停泊之处的亚拉腊山,现在也位于土耳其境内。
不仅如此,亚美尼亚民族也曾经历过种族清洗的大屠杀创伤。大众更为熟知的大屠杀,是纳粹对犹太人在二战期间进行的种族灭绝,大约600万人丧生。而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期间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的种族灭绝则不太为人所知。其受害者数量高达150万之多。然而至今土耳其政府依然拒不承认这是一起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
除了历史纠葛,当下与邻国的矛盾也让亚美尼亚看起来孤立无援。虽然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这三个高加索小国曾以外高加索联邦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紧张关系日渐加剧。起因是一片叫做纳卡的土地。
纳卡的全称叫做纳戈尔诺- 卡拉巴赫。这片土地上亚美尼亚族占据人口绝大多数,而在前苏联时期这片土地却被划给了阿塞拜疆,由此埋下了民族冲突的隐患。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苏联各加盟国的离心趋势加剧至苏联解体,原本隐藏的民族矛盾彻底爆发。
从1992年起,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因为纳卡问题多次发生冲突。最新的一次冲突发生在不久前的2016年。目前,虽然纳卡实际被亚美尼亚控制,但国际社会依然承认该地名义上属于阿塞拜疆。
但在亚美尼亚国内,纳卡实际上已经是其一个州。翻阅酒店里的旅游间接,亚美尼亚的地图囊括了纳卡全景,各种旅游团也推出了从埃里温往来纳卡的2-3天的短途游。但纳卡问题的存在,让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始终处于仇恨状态,互不往来。
与阿塞拜疆世仇,与土耳其有严重的历史纠葛的同时,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的关系也只能算是一般般,不好不坏。但两国人民的自尊心甚强,相互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有趣的是,我们在当地的两位包车司机,都互相diss了对方国家。
我们的格鲁吉亚司机Giorgi在得知我们花在亚美尼亚的旅游时间超过格鲁吉亚时,一直用他蹩脚的英语说:“No Armenia, Georgia good”。
而我们在亚美尼亚的司机Avo在送我们回到第比利斯机场的路上,要么多次问我,“你觉得亚美尼亚好还是格鲁吉亚好”,当我回答“亚美尼亚更好”时,他嘴角不自觉地露出自信的微笑。要么他就开始吐槽模式:“格鲁吉亚太热了,蓝瘦香菇!格鲁吉亚的人开车就是不尊重规则!第比利斯太堵了!”
可以说,除了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较为友善外,亚美尼亚与其他邻国的关系并不融洽。
无论是眼前衰败的景象,历史进程里的悲剧,还是现实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劣,亚美尼亚这个国家始终显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不过,你不必急于对这个国家给予一个笃定的悲凉注脚。当我们经历了5个小时的长途旅程到底首都埃里温时,我们才意识到,将亚美尼亚这个国度用悲凉的氛围来概括,实在是太过偏颇。如果说首都之外的土地让人感受到悲凉与破败,那么首都埃里温则是亚美尼亚最美的那一面:开放、包容而又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