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小品 为什么跟孩子讲道理会没有效果
【六一儿童网导读】生活中,孩子应该明白的道理实在太多了,小到太阳的颜色、昆虫有几条腿,大到做事的原则、做人的礼貌,作为家长都有责任告诉孩子的。于是在生活中,常常免不了看见这样一个场景: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具备正确的认知。
可是,我们家长给孩子讲的这些正确的道理,孩子真的听进去了吗?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有用吗?估计有不少的家长会生出这样的苦恼:“我家孩子太不讲理了,怎么跟他说都不管用。明明我说的都是正确的啊,他怎么就不听呢?”
在给孩子讲道理上,有些家长走进了一些误区。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为什么呢?这其实是和孩子的成长过程分不开的。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理论却是枯燥乏味、没有趣味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说是这样,对我们成人来说,理论都是枯燥的。孩子带着新奇的双眼来到这个世界,很愿意让世界符合他自己的认知。对于活泼好动、感情充沛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想象力。
如果家长非要让孩子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变成黑白两色,孩子自然会抗拒。尽管家长说的都是正确的,但却并不适合孩子的认知。
例如,男孩子都会很喜欢恐龙,在他们的脑海中,恐龙世界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冒险的王国。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告诉他,恐龙都已经灭绝了,电视里的那些都是假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观点,还会大哭大闹。
第二、孩子感受世界是直觉感受,就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来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经验的形成,全都来自于自己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人总觉得孩子“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原因。明明已经告诉孩子有危险了,他就是不听。
例如,孩子玩开水,让孩子被烫一次的效果比整天告诉孩子“别碰开水,危险”要好得多。
第三、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我们成人不一样。
孩子只能从他自己的世界出发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很简单,一切都和他自己相关。这也是很多家长感慨的:“我家孩子整天除了吃就是玩具,其他什么都不考虑。”这实在太正常了,难道我们还期望孩子去研究世界问题吗?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提到过“儿童自我中心论”。皮亚杰认为,在孩子2--7岁之间,也就是儿童前运算阶段,孩子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正是因为二者之间的区别,所以当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根本就不听。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对于大人的劝解,经常是充耳不闻。
有一次,孩子奶奶带着孩子去超市,超市玻璃门擦得很干净,提示语言在高处,孩子看不见,一头就撞了上去。问题是,在他撞上之前,孩子奶奶已经提醒过他了,人家就是不闻不问,直接撞上去。
孩子为什么不听奶奶的呢?因为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他觉得前面根本没有玻璃门,很通畅,可以通过。我们成人可能非常想不明白孩子的这种逻辑,但在他那里,是正确的。
不过,从此以后,他每次经过那里,都变得非常小心,再没有撞过了。
第四、理论(道理)不能决定人(孩子)的行为。
卢梭认为:“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么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
所以,当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并不能立竿见影,甚至有时候真的还不如揍一顿管用。揍一顿至少能让孩子感受到身体的疼痛,从而明白事情的对错;但讲道理就是不痛不痒,作为理解能力还没有健全的孩子来说,效果自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