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窗帘的优点 从干部管理角度看垂帘听政
所谓“垂帘听政”,是古代国王去世,王后辅佐幼小皇帝处理政务。根据宫廷的规定,上朝的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这种由母亲帮助年幼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不完全记载,自古代到清朝,比较出名的垂帘听政有六次,分别是战国时期的赵太后垂帘听政,唐朝武则天称帝前垂帘听政过,北宋高太后、南宋谢太后帘听政,北宋时期辽国萧太后垂帘听政,清代清咸丰帝去世,慈禧太后6岁的独子载淳嗣位,慈禧皇太后和慈安皇太后两宫垂帘听政(1881年(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就是臭名昭著的垂帘听政者,在此期间,中国社会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不是她一人的错误,但她的错误也是罄竹难书,如果她还活着,口水也能淹死她。
垂帘听政是王权社会的特有产物,在现在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当国王的皇帝年幼无知,其他人不可替代,只有当母亲的辅佐一段时间。垂帘听政暴露了“家天下”时代,“父死子继”“长子继承”的干部管理制度的重大缺陷,当父王去世而长子年幼无知,继位无法处理政事,只能由母亲或其他长辈辅政。
在垂帘听政时,行政效果好坏,全赖群臣议事和母亲决断。由于旧社会对女性重视不够、对女性管理人员培养不够等原因,造成当时绝大多数女性同胞读书少、见识浅、治国理政能力不足,垂帘听政的母亲对众大臣的议事不一定能正确决策,也就意味着垂帘听政水平普遍不高。
古人云:“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名正言顺是中国传统,谁当皇帝讲究的是名正言顺。由于皇后(王后)不是名正言顺考录的国家干部,按照封建制度规定,不能直接出来主持国家工作大局,如果不垂帘听政,将发生其他人谋权纂位、政权不稳的现象。在某种程度来说,垂帘听政也是稳定国家政治大局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
总的来说,由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本身的制度原因,导致在干部管理上、政权沿革上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是垂帘听政这类重大问题,在今天看来是既正常又不正常的历史现象,幸好那些荒唐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我们今天的干部制度和国家管理方式,已远非古代可比,再也不会出现这类不正常现象,这是法治社会的重大进步,非常值得欣慰。
作为现在的干部,一定要珍惜美好幸福生活,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作为今天的女干部,一定要珍惜这个时代,多学习文化知识和管理之道,为国家多做贡献;作为干部管理部门,要培养好干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东方飞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