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布龙的七弟 云布龙布赫 对云布龙主席的一次特殊“专访” 李秀珍
对云布龙主席的一次特殊“专访” 李秀珍
年年记者节,今又记者节。奔波忙碌间,第十五个专属记者的节日又如约而至。
从接到社里组织的以“一次难忘经历”为主题记者节征文通知起,心里便时不时地像放电影一般,开始重现一幕幕曾给自己留下特殊记忆印痕的采访瞬间,这其中,印痕最深的,当属原自治区主席云布龙在因公殉职前两日,笔者对其进行的一次特殊“专访”。
时间回溯到2000年6月10日。这一天,云布龙主席率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及科技、畜牧、林业、水利、经贸、计划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亲赴四子王旗就种树种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我作为随行记者,一同前往。
上午,云布龙主席一行先后考察了西河子乡林草生态建设带、东八号乡梁底行政村和活福滩乡哈拉乌素行政村柠条采种基地及乌兰花乡艹只芨滩行政村沙打旺种植基地。看着乌兰察布退耕种树种草的宏大规模和可观实效,云布龙主席欣喜与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乌兰察布用超常的努力、不懈的坚持,为自治区树起了一个树绿草青的生态建设样板。
”并亲自叮咛随行采访的内蒙古电视台的记者,要把四子王旗柠条采种基地建设情况实录下来在全区播放,让各盟市都来学习借鉴四子王旗的经验。
下午,考察活动按原计划继续进行,只是云布龙主席为了多看几个考察点,临时将出发的时间由2点改为1点30分。由于时间改动未通知到我,当我按原定时间“提前”到达集合地时,考察的车队已于10分钟前就出发了。
站在空无一人的集合地,刚刚招聘来乌兰察布日报社当记者不久的我,脑子霎时一片空白。等缓过神儿来后,忙找当地的工作人员恳求其帮帮我快点儿赶上车队。终于,我被一辆“专车”拉到了下午考察车队的必经地——巨巾号乡一处乡村公路边。
站在空旷野外的公路边环视四周,目之所及没有一个人。目送着绝尘而去的“专车”,自责、无奈、害怕之情瞬间“搭伴”袭来,同时袭来的还有不争气的泪水。
就这样,盼着车队快点到来的我,在空无一人的野外一等就是两个半小时。
终于,在公路的尽头看到车队了。车队由远及近,并开始从我的身边急驰而过。我惶恐不安地在路边招着手,企盼着能有一辆车停下来拉上我,然而,第一辆车没有停,第二辆车也没有停……正当我失望之极,随后的一辆车明显开始减速,并最终在我的身边稳稳停了下来。
当车门打开的剎那,我一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从司机后面座位上探出头来招呼我上车的,竟然是云布龙主席:“哎,这不是上午跟着采访的记者吗?你怎么在这儿?快上车吧!”
和云布龙主席并排坐在一起,我显得异常紧张。特别是当我的目光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云布龙主席警卫员警觉的目光碰在一起时,我明显感觉到我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察觉到我如此紧张的云布龙主席温和地主动和我搭话,问我哪个大学毕业?学什么专业?在乌兰察布日报社工作几年了?回答问题间,我慢慢开始不再紧张,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了记者的“职业”工作状态,抓住这一难得的采访机会,对云布龙主席进行了“专访”。
“专访”中,云布龙主席就我提出的“关于当前内蒙古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自治区将出台哪些配套政策支持乌兰察布退耕还林、乌兰察布在种树种草攻坚战中还应采取哪些力举”等问题一一耐心作答。据此,我写就了通讯《树绿草青好样板——自治区主席云布龙赴四子王旗考察种树种草随记》,此文在“第四届乌兰察布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让我想不到的是,就在结束“专访”的两天后,当云布龙主席离开四子王旗赴锡林郭勒盟考察时,不幸因公殉职,笔者因偶然原因对云布龙主席进行的这次零距离“专访”,也成了云布龙主席在生命最后时刻,心系工作、心牵群众的最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了乌兰察布广大干部群众深切缅怀云布龙主席的真实素材。
时光飞逝。今天,对云布龙主席特殊“专访”一事已整整过去了十四年。然而,当时光回溯、“画面”重放时,云布龙主席平易近人接受采访的情境依然“轮廓”清晰,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那温馨暖人的话语依稀又回响耳边。
“云主席,我真心希望您多来乌兰察布,多多支持乌兰察布的工作!”临别下车时,云布龙主席对我这句真诚的告别语热情回应:“会的,我一定还会再来的,我也希望你今后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努力工作,成为优秀记者。”这是云布龙主席对笔者的希望,同时更是对乌兰察布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希望!
“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建设一定要搞上去,乌兰察布在全区的生态建设中一定要走在前头!”云布龙主席当年在乌兰察布考察时提出的殷切期望,今天通过全区人民的携手努力已真正变成了现实。
如果世上真有在天之灵,今天,在天上目睹乌兰察布万绿婆娑、生机盎然“芳容”的云布龙主席,一定会万般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