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践的东西有用吗】李践解读:“豺狼型”员工 你敢用么?
由此就会呈现出四个象限的人才结构来。第一象限,有德有才,叫真才;第二象限,有德无才,叫小白;第三象限,无德无才,是为庸才;而第四象限,无德有才,我们称之为“豺狼”。 回到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和判断上来。有德有才的真才,我们肯定是求之若渴的,也较易判别;有德无才的小白,也相对可以接受;至于无德无才的庸才,基本不在考量范围内;而一个最常见也最头疼的困惑是:无德有才的“豺狼型”员工,我们要用吗? 关于无德有才这类员工的使用问题,也是在我课堂上企业家们反馈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让他们争议和困惑的焦点是:有才无德的这类人,通常能给公司带来大业绩。为了保证“有才”的利盖过“无德”的害,老板们会用各种机制和要求去控制他们,意图在相对保险的情况下,用他们过人的才能创造更大的成果来。
但相反,我给出的观点是:无德有才的人千万不可以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可以控制“无德有才”这类人的老板,比无德有才的人本身心态更凶险。
你之所以愿意接纳他,甚至会喜欢他、纵容他,是因为在他身上折射了老板你本人的思维方式。你限制他也好,重用他、不断给他机会也好,已经说明了你的思考逻辑。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一个观点可能在学员身上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为了验证一个观点,我必须在自身管理实践中做很多探索,不断地去调研,去做案例研究,然后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更接近真理的概率和结论。
历经33年、7大行业的实战研究,在人才招选问题上,一个反复被验证的真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你改变不了一个人的本性,就像我们不能赶鸭子上树,不能教猪去唱歌,实质逻辑都是一样的,鸭子不会上树,猪也不需要唱歌。
这里的“本性”,讲的就是德。也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比改变任何东西都难。 我们不是去改变价值观,而是要捍卫价值观。我们只能先厘清自己的价值观,去吸引志同道合、同心同德的人。
那么再回到“豺狼型”员工的招选上来。为什么“豺狼型”员工能够进到我们的企业并且被留下来呢?因为他是有备而来的,会潜伏下来做等待。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旦当感觉时机到了,就会展现出本性,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这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甚至是致命的,绝非耸人听闻。 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豺狼型”员工的致命危害
齐桓公, “春秋五霸”中最大的霸主。用人的成功直接奠定了他霸业的成功,对管仲的任用便是最好例证。称霸后他身边陆续来了一些人,他们都觊觎他的地位、名誉和权力,每个人都暗藏心机。其中有一个人叫易牙,是我们中国厨师界鼻祖级人物,因为高超精湛的厨艺,深得齐桓公欢心。
有一天,齐桓公对易牙说:“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你这么会做菜,知道怎么烹调人肉吗?”这只是齐桓公的玩笑话,却被易牙听到了心里。
几天后,易牙献上一道新菜,齐桓公吃后感觉非常鲜嫩,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突然哭着说:“这是臣儿子的肉,献给大王尝鲜,只愿大王身体安康。”齐桓公听后非常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了爱自己的亲人,从此对易牙宠信无比。
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打算重用易牙做国相。管仲反对说:“能够杀掉自己的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乎人性,用不得啊!”齐桓公不听,管仲死后,重用易牙。 管仲死后,齐国发生内乱,易牙堵住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探望齐桓公。
一代枭雄齐桓公就这样被囚禁宫中,直到被活活饿死。内乱之后,齐国衰败,强国霸业就此消亡。 这个故事最终的结局告诉我们,德远比才重要得多。有才无德的“豺狼型”员工,你还敢用么?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样才能精准地找到有德有才的员工呢? 首先,你必须建立一套非常严格的选人标准,将价值观的考量放在首位。
一个顶尖级的组织,他们的员工都非常优秀,因为他们在一开始就很会选人,建立了一套选人的标准,其中价值观的考量尤为重视,所有人进来都要经过价值观测评,非常详细。
他们整个选人的过程会经过一面、二面、三面、四面、五面……但价值观的测评绝对是第一优先的,而且设定一票否决权。只要发现候选人在价值观评估中有一项不匹配,当即一票否决。
这是所有用人单位,特别是董事长和人力资源必须重视的事。 最后做一个总结,在人才招选上,德比才重要。价值观比业绩更重要。 回归企业经营的现实中,在价值观和业绩增长上,你是先选择价值观,还是选择业绩?“豺狼型”员工,你还会用么?